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2)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心理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2、方向性与序列3、不平衡性4、个体差异 2、中学生发展的阶段特征
①哺乳期(0~1岁);(2)婴儿期(1~3岁);③幼儿期(3~6岁和7岁);④儿童期(6、7 ~ 11、12岁);⑤少年期(11、12~14、15岁);⑥青年(14、15~25岁);⑦成人期(25~65岁);⑧高年级(65岁以后)
中学生处于年龄阶段,主要包括少年阶段和早期青年阶段(1)少年阶段:主要指初中阶段(11、12-14、15岁)
,这是一个从童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和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时期充满了独立与依赖、自觉与天真的矛盾。它的抽象思维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它仍然需要以具体形象为支柱,反思性思维已经开始出现。思维的独立性和判断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存在许多片面性和主观性。随着身体的迅速变化,成年人的感觉产生了,独立感很强,社会高级情感发展迅速。道德行为更具自我意识,可以概括一般的伦理原则,并指导自己的行为然而,自制力不是很强,自相矛盾的行为经常发生。
(2)青年初始阶段:主要指高中阶段(14,15~17,18岁)
,这是一个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接近成年人的阶段智力正在走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经从经验转向理论,辩证思维已经开始出现。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已成为主导情感,道德感、美感和理
性都有了深刻的发展。并且可以比
更客观地看待自己,清楚地表达自己,敏感地保护自己,照顾好自己然而,理想的自我和真实的自我仍然面临着分离的危机,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经常发生冲突。 3,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 (1)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也可称为学习的“准备”或“准备”,是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宜性。★美国Geselle双阶梯攀登实验
表明,一个人的成长受到生理和心理成熟机制的制约。人们认为,有意识的早期训练会给一个人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负担。因此,教学前必须明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这是教学的出发点。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进行新的教学。这就是教学准备的原则,在中国的教育学中也被称为“量与行的原则”或“可接受性原则”。(2)关键时期 是指最容易学习和掌握某些知识、技能和行动的特定年龄阶段。★奥地利洛伦茨对动物行为发展规律的研究(鹅的母亲识别行为) 洛伦茨称这种不需要强化且在一定时期内容易形成的反应为“印迹”现象2~3岁是技能发展的关键期(口头计数、实物计数、实物计数、说出总数)
2~3岁是学习口语的第一个关键期大约5岁是口语发展的第二个关
键期。256±1992岁半~3岁半是教育儿童遵守行为准则的关键时期。大约3岁是培养他们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四岁是形成形状直觉的关键时期。4~5岁是学习书面知识的关键时期。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1。认知发展理论
(1)皮亚杰(瑞士)的认知发展观
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个人与环境之间不断互动的建设性过程在这个
的过程中,个体内部的认知结构在不断变化他首先介绍了图式的概念 图式是认知结构的基本单位,表现出一些可重复的行动模式或思维模式。个体对环境的适应通过同化和适应带来了变化,从而促进了认知的发展。
同化:主体将新刺激整合到原始图式中以丰富和扩展原始图式的过程。适应:当受试者不能用原有的图式来接受和解释新的刺激情境时,他会对自己的图式进行相应的改变和创新,以适应新的环境。皮亚杰认为,当一个人的原始图式能够吸收环境中的新知识和新经验时,他的心理处于平衡状态;而当一个人不能利用原始图式吸收环境中的新知识和新经验时,他的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根据皮亚杰, ,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具有不同的性质:①感觉动作阶段;(2)运行前阶段;(3)具体操作阶段;(4)正式运动阶段
1,感觉运动阶段(0~2岁):儿童吸收外部知识的图式主要是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和手的运动。这一阶段最突出的成就是物体永久性的出现。物体的永恒:儿童解除物体的意识和仍然相信物体的持久性 2,术前阶段(2~7岁):儿童出现符号思维和直觉思维儿童的直接思维表现出集中性、不可逆性和自我集中性的倾向★皮亚杰-三山实验 研究表现:这一阶段的儿童也倾向于认识万物有灵论,视任何事物为生活或类似生活的活动
3,具体操作阶段(7~11岁):儿童在这一阶段最突出的成就是获得保守概念、多维思维、思维可逆性、自我中心和具体逻辑推理。儿童通过可逆推理、二维互补和恒定推理等思维形式获得守恒概念。此外,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有能力进行分类和排序。
4,正式运动阶段(11~15岁):通过分析和综合,总结出个体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具有假设演绎和推理的能力。★皮亚杰-钟摆实验(2)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观
维果茨基强调社会文化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他区分了两种心理功能:
①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功能;(2)作为历史发展的结果,高级心理功能,即系统中介的心理功能高级心理功能是人类独有的。它从本质上区分了人类心理学和动物心理学从低级函数到高级函数的转换有四种表现形式:(1)随机函数的不断发展;(2)抽象——一般化函
数的改进;(3)各种心理功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和重组,形成以符号为中介的间接心理结构;(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其次,维果茨基强调人类的思维和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语言等符号系统不断内化的结果。内化是促进认知发展的主要机制。所谓内化是指个体将外部事物或他人的心理活动转化为自己的内部表征。
同样,维果茨基认为学习应该促进儿童的发展,为此他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近期开发区指儿童在成人帮助下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儿童在成人指导下独自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他认为儿童的智力发展有两个层次:①当前层次,即儿童当前的智力发展;(2)在现有的基础上,经过努力可以达到新的发展状态这两个层次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3)皮亚杰和维果茨基认知发展观的差异维果茨基更强调社会文化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皮亚杰更关注儿童自身如何利用现有的“图式”来进一步构建更高层次的“图式”,强调个体自身内部发展的阶段和方向。维果茨基更加关注社会、文化和历史因素如何在儿童现有心理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儿童的心理结构,强调儿童外部社会文化规律在发展中的作用。
其次,维果茨基强调人类的思维和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语言等符号系统不断内化的结果。他认为个人的发展是一个从社会化到个性化的过程。皮亚杰认为语言是认知发展的副产品。个体发展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