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5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有( )
①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稼荡然 ②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大量强辐射物质泄露
③1996年菲律宾坎拉翁火山爆发,造成4名登山队员失踪 ④1952年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一座新的火山岛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人口、海水养殖损失、沉损船只数量、受灾农
田、经济损失等。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
A. 干旱 B. 洪涝 C. 地震 D. 风暴潮 3.下列关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灾情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工业社会的灾情比农业社会小 B.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灾情大
C.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严重 D.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灾情不断变化 4.世界上最大的自然灾害带是( )
①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害带 ②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③北纬20°~50°之间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 ④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能够“缩小”灾情,主要是因为( ) ①有能力建设防灾系统
②灾害发生时能迅速救援
③能够把自然灾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④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援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此次地震引发罕见的强烈海啸,表明地质灾害具有( )
A.群发性 B.随机性 C.突发性 D.链发性
7. 下列地区中旱涝灾害最为频繁的是( )
A. 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 B. 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C. 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D. 东北平原和四川盆地
8. 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 B.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C.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D. 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迟早不同
9. 修建大型水库,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是( )
A. 水灾 B. 旱灾 C. 地震 D. 寒潮 10. 影响我国的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 )
A. 春季和夏季 B. 夏季和秋季 C. 春季和秋季 D. 秋季和冬季 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是自然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灾中应急行动见下图 。据此回答11-12题。
储备基地
救灾物品 救灾人员 应急
时 间应急交通线:公路、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 灾区
抢救生命 抢救设备 抢救财产 发放救灾物资
11.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该
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
A.寒潮 B.泥石流 C.旱灾 D.水灾 12.影响应急时间的主要因素是( )
①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 ②自然灾害的种类 ③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 ④救灾人员的数量
A.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②④ 13.关于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台风是由发展强烈的冷锋形成的
B.我国的气象灾害中,受灾面积最广的是干旱 C.我国冬半年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台风和寒潮
D.形成暴雨洪涝的天气系统包括高压系统和锋面系统 14.地震作为主灾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有( )
A.台风、暴雨 B.暴雨、海啸 C.暴雨、滑坡 D.海啸、滑坡 15.有关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袭击沿海地区 B.常发生在秋冬季节 C.一种在海面上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D.只发生在西北太平洋上
16. 近几年,我国北方蝗灾十分严重,与其相关的另一种灾害是( ) A. 寒潮 B. 干旱 C. 雷雨 D. 洪涝
17. 从生态破坏角度看,与沙尘暴形成原因紧密相关的是( )
A.西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日趋扩大 B.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 C.西北地区土地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 D.西北地区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 18. 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 )
A. 冷锋过境 B. 暖锋过境 C. 气旋过境 D. 反气旋过境 19. 非洲旱灾多发的国家多属( )
A. 热带草原气候 B. 热带沙漠气候
C. 热带雨林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20. “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上中游防护林的主要作用分别是( ) A. 防御寒潮和台风 B. 防治风沙和水土流失
C. 防御干旱和泥石流 D. 防治洪涝和滑坡 21.如果将“GIS”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 )
A. 用来分析、判断引起火灾的原因 B. 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 C. 预测森林火灾后所造成的后果
D. 及时知道火灾地点、范围,分析火势蔓延方向,制定灭火方案
22. 2008年7月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恢复重建合作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与
某国两国官员在会上表示,在四川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过程中,中国将充分借鉴该国在这一领域的先进经验。该国是( )
A. 英国 B. 澳大利亚 C. 日本 D. 德国 23. 为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
①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②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 ③制定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④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 ⑤将发生过大地震地区的人员全部迁移到没有发生过地震的地区居住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④⑤ 24.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是( )
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 ②在影剧院,应迅速离开剧院,到室外开阔空地③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 ④在室外要远离高层建筑、烟囱、桥梁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5.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
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 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 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③修建“西所东输”管道 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 ⑤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 ⑥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⑥ D.①②④⑥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14 2 15 3 16 4 17 5 18 6 19 7 20 8 21 9 22 10 23 11 24 12 25 13
二、综合题(5题,共50分)
26.读我国干旱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⑴我国干旱频次>30的地区从南至北依次为 _ _______流域、 ______ 平原和 平原,从干旱季节分布看,春旱常出现在 _ 平原,主要原因是 。伏旱常出现在 平原,主要原因是 。
⑵我国旱灾多发生在气候比较湿润的东部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⑶我国干旱频次>30的三个地区又是我国洪水灾害多发地区,水旱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 ⑷我国干旱频次>30的地区中,沙尘暴多发地区是 ,形成沙尘暴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防措施是 。
⑸为减轻旱灾,应采取的措施有: 。 ⑹说明东部地区旱灾损失严重的原因。
27.读“受不同海平面升高影响下某国土地变化图”(图中虚线为国界线),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0分)
⑴图中A为 国,B为 国。 ⑵A国水灾特别多的原因是什么?
⑶海平面升高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⑷该国为避免因海平面升高造成土地减少的危害,可采取的措施是
⑸分析该地区风暴潮比较严重的原因?
28.读“我国最大降温幅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8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