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十一
(一) 国学经典再现 见未真,勿轻言; 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 苟轻诺,进退错。 我是小助手 的:确实。 宜:适宜。 诺:许诺。 我是小翻译
没有了解事情真相,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不够明白时,不可以轻易传播。不合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答应,会使自己进退两难。 考考你的智慧
1.“知未的,勿轻传”如果不是这样,会造成的流传。 2.如果碰到别人要求不适宜的事情,我们应该。
3.如果有人没有把事情搞清楚,就在老师面前打同学的小报告,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呢? 弘扬传统文化
曾参重诺
春秋时代的一天,曾参的夫人出门买菜,孩子吵着要去。他的夫人对小孩说:“不要吵,你不要跟我去,妈妈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儿子就不吵,也不去了。
他的夫人从市场回来,看到曾参磨刀就很紧张,急忙跑过来说:“我跟孩子开玩笑的,哄哄他,怎么能当真呢?”曾参对夫人说:“假如你骗孩子一次,可能你这一辈子所说的话,他都不会相信,所以还是得按照你的承诺去做事。”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人往往在很高兴的时候都会随口承诺,这很不恰当。
(二) 国学经典再现
1 / 3
凡道字,重且舒, 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 不关己,莫闲管。 我是小助手 道:说。 舒:舒缓。 急疾:快速急切。 模糊:不清楚。 彼:他方。 此:己方。 我是小翻译
讲话时要口齿清晰,咬字应该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遇到他人来说是非,听听就算了,要有智慧判断,不要受影响,不要介入是非,事不关己不必多管。 考考你的智慧 1.我们讲话要、、。
2.听到有人在你面前搬弄是非,我们应该。 3.说一说你对“不关己,莫闲管”的理解。 弘扬传统文化
三人成虎
春秋战国时期,魏国大夫庞恭和魏国太子一起作为赵国的人质,定于某日启程赴赵都邯郸。
临行时,庞恭向魏王提出一个问题,他说:“如果有一个人对您说,我看见闹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只老虎,君王相信吗?”魏王说:“我当然不信。”庞恭又问:“如果是两个人对您这样说呢?”魏王说:“那我也不信。”庞恭紧接着追问了一句道:“如果有三个人都说亲眼看见了闹市中的老虎,君王是否还不相信?”魏王说道:“既然这么多人都说看见了老虎,肯定确有其事,所以我不能不信。”
2 / 3
庞恭听了这话以后,深有感触地说:“果然不出我的所料,问题就出在这里!事实上,人虎相怕,各占几分。具体地说,某一次究竟是人怕虎还是虎怕人,要根据力量对比来论。众所周知,一只老虎是决不敢闯入闹市之中的。如今君王不顾及情理、不深入调查,只凭三人说虎即肯定有虎,那么等我到了比闹市还远的邯郸,您要是听见三个或更多不喜欢我的人说我的坏话,岂不是要断言我是坏人吗?临别之前,我向您说出这点疑虑,希望君王一定不要轻信人言。”
庞恭走后,一些平时对他心怀不满的人开始在魏王面前说他的坏话。时间一长,魏王果然听信了这些谗言。当庞恭从邯郸回魏国时,魏王再也不愿意召见他了。
参考答案
(一)1.谣言 2.拒绝 3.略
(二)1. 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2.明辨是非3.略
3 /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