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入(消元)法(2)加减(消元)法 6、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1)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直线y=kx+b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是它所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kx- y+b=0的解 (2)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可看作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的交点坐标。
当函数图象有交点时,说明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有解;当函数图象(直线)平行即无交点时,说明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无解。
7、个位数字为x十位数字为y的两位数为10y+x
较大的两位数为x较小的两位数y,将较大的写在左边的四位数是100x+y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1、刻画数据的集中趋势(平均水平)的量:平均数 、众数、中位数 2、平均数
1(x1?x2???xn)。 n(2)加权平均数:x=(xf+xf+…….+xf)
(1)平均数:x=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众数。 注意:(1)众数可能不止一个
(2)众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而不是次数 4、中位数
(1)先排列(2)中间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注意:奇数个数的中位数,可以把数字加1,再除以2.这个位置就是中位数。如101
3、众数
个数字,是101+1为102除以2.第51位的数字,就是
偶数个,直接除以2的那位,和它后一位数字的平均数。如100个数字,就是100除以2为50,和51位上数字的平均数
5、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如数据有单位那么要加单位。
6、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量:极差,方差,标准差。他们越小数据越稳定。 7、极差:一组数据最大值-最小值
8、方差:各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
步骤:(1)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2)个数与平均数的差
(3)差的平方 (4)再求平均数
9、标准差:方差的算数平方根。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1、. 定义与命题 (理解不用记忆)
(1). 定义
一般地,能明确指出概念含义或特征的句子,称为定义.
定义必须是严密的.一般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术语,例如“一些”、“大概”、“差不多”等不能在定义中出现.
(2). 命题
可以判断它是正确的或是错误的句子叫做命题. 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3). 公理
数学中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且把它们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4). 定理
有些命题可以从公理或其他真命题出发,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判断它们是正确的,并且可以进一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5). 证明
根据题设、定义以及公理、定理等,经过逻辑推理,来判断一个命题是否正确,这样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2. 为什么它们平行
1. 平行判定公理: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并由此得到平行的判定定理) 2. 平行判定定理: 同旁内互补,两直线平行. 3. 平行判定定理: 同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
1. 两条直线平行的性质公理: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 两条直线平行的性质定理: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 两条直线平行的性质定理: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4. 三角形和定理的证明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5. 关注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
推论1: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6、不是命题的情况:疑问句,短语,图的做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