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研究》
第二阶段小结
罗田县实验中学 化学组
2010年9月我校课题《中学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研究》顺利开题,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本校领导和教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课题组成员通过不断地学习、探究、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收获,现将课题第二阶段(2011年1月——2012年7月)的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初中学生分组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研究。 (二)探索初中演示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 (三)研究初中学生课外实验内容创新。 (四)研究探索实验教具创新和改进。 二、研究的内容
(一)、实验教学方法创新 1、演示实验的创新
①优化演示实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流程,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积极地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②改进部分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参与策划,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③改进实验装置,优化实验设计,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延伸和拓展,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2、学生实验的创新
①改进部分学生分组实验为开放性实验,转换师生角色,让教师做学生实验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②改进教学实验,最大限度的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3、家庭小实验的设计
①改进家庭小实验为活动课实验。 ②做好补充实验。
4、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和探究小论文 (二)、传统实验教学手段的创新
1、提供与实验相关的生活与社会背景材料。 2、用投影或实物展示平台的方法,强化观察主体。 3、用制作课件的方法,再现或模拟实验现象。 (三)、实验器材的创新 三、课题研究阶段规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1月——6月),查阅文献,收集国内外最新初中实验改进与创新研究资料,组织讨论,分析论证,做好创新课题。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验阶段(2011年9月——2012年3月)做好分工工作,各课题小组成员定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活动,设定试验班级,在教学中创新——商讨——实施——改进——完善——整理。
第三阶段:(2012年4月——7月)调查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教学成果,做好对比研究、个案分析、进行阶段论证。收集、整理有关资料与数据。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课题研究制度
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本课题成立了以副校长为组长,教务、教研组为领导小组的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组成员每两周开一次课题研讨会,重点探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交流一下课题研究的过程,认真听取课题组成员的意见,及时改正在研究过程中的不足,使课题研究工作按计划顺利进行。
2、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和科研素质。 从2010年9月开题以来,全体课题组成员更加注重对理论的学习和培训,本课题组成员先后学习了:陈爱忠著《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论与策略研究》,刘立明著《国外有效教学的研究概述》等有关书籍。
通过学习,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科研意识和科研素质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为保证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向的正确性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同时,课题组成员还参加了各种培训活动,从开题以来,课题组成员先后有:方家贵、王志峰、方盛文等成员参加了“国培”活动,王志峰教师代表黄冈市参加省化学实验创新大赛,方盛文、肖丰华撰写的实验创新论文获奖。
2、课题研究的基本流程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各小组研究的课题内容。 (2)各小组得到任务后,小组成员讨论后,选定实验班。 五、阶段性研究成果
通过几个月的课题研究,使原来预期成果初步显现出来,已初步完成了一些实验改进与创新,为今后教学质量的提高及课题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下一个阶段的工作计划
1、继续探究和完善已取得的科研成果,并将这个科研成果再次运用到实验教学中去,再进行探讨,修改,完善。
2、继续加强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和业务学习,以进一步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科研能力。
3、将对照班的成绩进行科学的分析,论证,以指导课题研究工作,确保课题研究的成功。
4、撰写有价值的课题研究论文。
20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