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统计学原理及实务教学大纲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3 21:39:4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七)教学方式:讲授、训练。 (八)考核方式和成绩说明:

考核方式:考查。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

二 、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 总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的目的在于从总体上对统计学提供基本的认识,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一般了解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国家统计的职能、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重点掌握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重点和难点:

统计研究的方法,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变量、变量值的概念和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统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 统计的含义

二、 统计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二、 统计研究的方法

第三节 统计工作的任务

一、 统计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作用 二、 统计工作的任务

第四节 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 总体和总体单位 二、 标志和指标 三、 变量和变量值

第二章 统计调查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阐述统计调查的意义、种类、调查方案及调查的各种方法等问题。通过教学,使学生一般了解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和要求,重点掌握统计调查的方法和调查方案的制订。

重点和难点:

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调查方案应包括的内容,统计报表、普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的概念和适用条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意义、要求和种类

一、 统计调查的意义和要求 二、 统计调查的种类

第二节 统计调查方案

一、 调查目的

二、 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三、 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四、 调查时间和期限 五、 调查的空间标准

六、 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第三节 统计报表

一、 统计报表的意义 二、 统计报表的种类 三、 统计报制度

四、 统计报表的资料来源

第四节 专门调查

一、 普查

二、 典型调查

5

三、 重点调查 四、 抽样调查 五、 问卷调查

第三章 统计整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

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它既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又是统计分析的前提。通过本章学习一般了解统计整理的概念和内容、统计分组、分配数列及统计表等概念和内容。要重点掌握统计分组的方法,在分组的基础上进行次数分配数列的编制,并学会用统计表来展现统计资料。

重点和难点:

统计分组标志的选择,编制品质分配数列和变量数列的,编制统计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统计整理的概念和步骤

一、 计整理的概念

二、 统计整理的基本步骤

第二节 统计分组

一、 统计分组的概念 二、 统计分组的作用 三、 统计分组的方法 四、 统计分组体系

第三节 次数分布

一、 次数分配孰劣的概念 二、 变量数列的种类 三、 变脸数列的编制

第四节 统计表

一、 统计表的意义与构成 二、 统计表的种类

三、 统计表宾词指标的设计 四、 设计统计表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介绍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通过学习,了解总量指标、相对指标的概念、作用及种类,要求学生理解各种综合指标的特点和应用场合,并熟练掌握其计算方法、能作简单的分析说明。

重点和难点:

总量指标、相对指标的概念、作用、种类、计算,要求学生理解总量指标、相对指标的特点和应用场合,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说明。

教学内容:

第四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量指标 第一节 总量指标

一、 总量指标的意义与作用 二、 总量指标的种类

三、 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四、 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 五、 总量指标的计算原则

第二节 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方法

一、 相对指标的意义和表现形式 二、 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方法

第三节 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一、 正确选择对比基数

二、 严格保持两个指标的可比性

三、 相对指标和相应的绝对值要结合运用 四、 相对指标和分组法结合运用 五、 各种相对指标要结合运用

6

六、 应用相对指标要结合经济内容

第五章 平均指标

教学目的和要求:

根据综合指标数字的表现形式,可将综合指标分为三大类即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本章介绍平均指标。通过学习,了解平均指标的概念、作用及种类,理解平均指标的特点和应用场合并熟练掌握其计算方法,能作简单的分析。

重点和难点: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标志变动度的概念、计算和应用条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平均指标的意义和作用

一、 平均指标的意义 二、 平均指标的作用

第二节 平均指标的种类和计算方法

一、 算术平均数 二、 调和平均数 三、 几和平均数 四、 众数和中位数

第三节 平均指标的应用

一、 平均数只能在同质总体种计算 二、 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 三、 用变量数列补充说明总平均数

第四节 标志变动度

一、 标志变动度的概念和作用 二、 测定标志变动度的方法

第六章 时间数列

教学目的和要求:

时间数列分析是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的重要的统计分析方法。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时间数列的概念、种类及编制原则。掌握现象发展水平指标和现象发展速度指标的计算,了解影响时间数列的因素,掌握直线趋势测定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增减量、平均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增长1%的绝对值指标的概念、计算和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时间数列的概念和种类

一、 时间数列的概念 二、 时间数列的种类

三、 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

第二节 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

一、 发展水平

二、 平均发展水平 三、 增减量

四、 平均增减量

第三节 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

一、 发展速度 二、 增长速度

三、 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四、 增长1%的绝对值

第四节 长期趋势的测定与分析

一、 时期扩大法 二、 移动平均法 三、 最小平方法

第七章 统计指数

7

教学目的和要求:

指数分析法是实际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指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总指数两种形式的编制方法,并能利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

重点和难点: 数量指标指数、质量指标指数、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加权调和平均指数、平均指标指数的概念、计算原理、计算公式,综合指标指数体系、平均指标指数体系在因素分析方面的具体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统计指数的概念和种类

一、 统计指数的概念 二、 统计指数的作用 三、 统计指数的种类

第二节 总指数的编制

一、 综合指数 二、 平均指数 三、 指数数列

第三节 平均指标对比指数

一、 均指标对比指数的一般公式 二、 平均指标对比指数的分析方法

第四节 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

一、 指数体系

二、 总量指标指数体系及其因素分析

三、 总量指标指数体系与平均指标指数体系的结合应用

第五节 指数分析法的应用

一、 物价指数

二、 股票价格指数 三、 生产指数

第八章 抽样调查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目的在于提供一套利用抽样资料来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方法。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抽样推断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利用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指标。学习中应重点掌握抽样误差的计算、简单随机抽样下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及简单随机抽样下样本单位数的计算。

重点和难点:

抽样误差的概念和种类,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平均指标的区间估计方法、成数的区间估计方法,必要抽样数目的计算。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抽样调查的意义和作用

一、 抽样调查的意义和特点 二、 抽样调查的应用

三、 抽样调查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二节 抽样原理和抽样误差

一、 抽样调查的基本原理

二、 抽样误差和抽样平均误差 三、 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

第九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教学目的和要求:

相关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统计方法。通过本章学习,要了解相关分析的意义、相关的种类、回归分析的意义;理解回归与相关的区别和联系,熟练掌握相关系数的计算和应用,掌握简单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应用和分析方法,并能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

重点和难点:

相关系数的计算和应用,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相关关系的概念和种类

8

一、 相关关系的概念 二、 相关关系的种类

三、 相关分系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相关表、相关图与相关系数

一、 相关表 二、 相关图 三、 相关系数

第三节 回归分析

一、 回归分析的概念 二、 回归分析的种类 三、 一元直线回归

第四节 估计标准误差

一、 估计标准误差的概念 二、 估计标准误差的测定

三、 相关系数与估计标准误差的关系 四、 应用相关与回归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第十章 统计调查报告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统计调查报告的特点、作用和分类。掌握统计调查报告的结构和写法,明确写好统计调查报告的重要性,学会撰写统计调查报告,通过完成撰写统计调查报告的过程,培养和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统计调查报告的结构和写法,统计调查报告的撰写。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统计调查报告概述

一、统计调查报告的概念 二、统计调查报告的特点

三、统计调查报告的种类和作用

第二节 调查分析研究

一、调查与研究的关系 二、研究的方法

第三节 撰写统计调查报告

一、撰写统计调查报告的重要性 二、撰写书面调查报告的基本要求 三、撰写书面调查报告的格式

第四节 案例分析

三 、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

1. 教材

《统计学原理及实务》, 卜小玲,李洁 主编, 清华大学 出版社, 2010 年出版,版本:(第一版)。

2. 参考书目

《统计学基础》, 刘枚莲 主编, 机械工业 出版社, 2009 年出版。

《统计学基础》, 傅智端 主编, 山东人民 出版社, 2009 年出版。 《统计学实务》, 顾晓安,朱建国 主编, 立信会计 出版社, 2005 年出版。 《新编统计基础》, 刘雅漫,辛兰芬 主编, 大连理工大学 出版社, 2007 年出版。

撰写人:

审核人:

9

搜索更多关于: 统计学原理及实务教学大纲 的文档
统计学原理及实务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6nbu9zjfj75cln2zb6p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