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专升本政治第24讲讲义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6 19:43:0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3、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1)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优点之一。这是因为:

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第二,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也是异常凶残的,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第三,敌我力量对比、帝国主义和国内各派军阀之间的矛盾,国内反动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的状态,规定了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毛泽东通过对近代中国国情的分析,指出: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没有起码的资产阶级民主,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反动统治阶级凭借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长期的武装斗争,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2)武装斗争与其他斗争形式的配合

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并不是说可以放弃其他的斗争形式。开展其他各种非武装的斗争形式(诸如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学生运动、妇女运动以及思想政治战线上的各种斗争等等),也是非常必要的;当然,其他形式的斗争要围绕着武装斗争,而不能脱离武装斗争;反之,没有其他各种形式的革命斗争的配合与支持,武装斗争也难以取得最后的胜利。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

(1)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重要性和现实可能性 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重要性

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性,是中国革命进程中的又一个基本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之一(另一个是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但武装斗争要有统一战线的配合与支持,否则就会遭受挫折,甚至走向失败。

①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中国无产阶级要战胜强大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及其支持者帝国主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艰巨任务,就必须从国情出发,照顾农民、小资产阶级和其他中间阶级的

1页

利益,必须同这些阶级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

首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利用一切机会来获得大量的同盟军,以便集中力量反对最主要的敌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策略思想。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革命斗争中必须领导和组织统一战线,这是关系到革命成败的关键问题。

其次,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的特征说明中国共产党必须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进行的,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特征是两头小、中间大。作为革命领导力量的无产阶级虽然革命性最强,但人数较少,作为革命对象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虽然只占少数,但掌握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力量和强大的反革命武装;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的中间阶级。中国无产阶级要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依靠这些阶级并同它们结成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最后,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从一个侧面决定了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了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极不平衡,中国革命将是一个异常艰难曲折的长期过程。同时,中国反革命的力量仍然大于革命的力量,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运用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织民众,促使敌我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革命的方向转化。

②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是完全可能的。可能性着重分析的是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各派政治力量在民族民主革命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近代世界矛盾的焦点。在内部,既有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又有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在外部,既有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有帝国主义之间瓜分中国的矛盾。各个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争夺和矛盾,又造成了中国统治阶级的四分五裂,呈现出各种政治派别的矛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问题上,又不断地发生推移、转化,这在客观上为中国共产党利用这些矛盾,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

首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广大人民群众长期处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这就决定了无产阶级能够把一切爱国的、不甘心受帝国主义奴役的人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中国的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不但占了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而且革命要求最为强烈,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基本依靠力量,是统一战线中的左派。

其次,民族资产阶级一方面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另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一定的联系,缺乏革命的彻底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因而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中间派,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应当努力争取的对象。

2页

最后,中国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历来是革命的对象,但是由于他们的各个集团是以不同的帝国主义为背景的,在各个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尖锐化的时候,属于别的帝国主义系统的大资产阶级集团也有可能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参加反对某一个帝国主义的斗争。在这种情形下,中国共产党为了削弱敌人和加强自己的后备力量,可以同这一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建立暂时的统一战线,并在有利于革命的一定条件下尽可能的保持之。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以蒋介石为首的一部分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由于矛盾的冲突和自身的利益,也表现出一定的抗日要求。

(2)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了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逐步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同一切可以联合的阶级、阶层、政党或集团在一定目标下结成广泛的政治联盟。

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及其关系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联盟:一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无产阶级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等劳动者的联盟,这个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其他劳动者的联盟是基本的、主要的,参加这个联盟属于进步势力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人数上占绝对优势,政治上具有极强的革命性,是统一战线的基础。二是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指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也包含特定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和一部分地主阶级、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联盟,但主要是无产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2)两个联盟的关系是:第一个联盟是基本的、主要的,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同时必须注意巩固和发展第二个联盟。具体说来:第一,放手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使它真正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第二,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第三,正确的发挥两个联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它们相互促进。

2、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领导革命统一战线的实践中,确立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积累了一些丰富的经验,主要有:

(1)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领导权问题是革命统一战线中的根本问题,坚持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一条基本原则和基本经验。

毛泽东指出:领导的阶级和政党,要实现自己对于被领导的阶级、阶层、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第二,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以政治教育。没有这两个

3页

条件或两个条件缺一,就不能实现领导。

(2)工农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联盟:一是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其他劳动者的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指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但工农联盟是整个统一战线的基础,是最基本的、主要的。

(3)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必须对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共产党内和资产阶级联合时要防右,分裂时反“左” 。

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保持自己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争取和坚持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对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大资产阶级)分裂时,要敢于并善于同大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同时要继续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同情和中立。这些是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基本经验。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即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进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中间势力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势力派顽固势力是蒋介石为首的英美派大资产阶级。中国共产党还进一步制定了同顽固派斗争的策略原则,即有理、有利、有节。

(4)以武装斗争为支柱。

(5)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努力结成尽可能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以促进本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的建设 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

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一大特点 为什么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1)着重从思想上建党,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民主革命时期,由于当时中国社会的特点,我们党的绝大多数党员来自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也有不少来自知识分子,还有来自非劳动者阶层的革命分子。在党内存在大量的小生产者的思想意识和其他非无产阶级思想意识。为了解决这个特别重大的问题,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主张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帮助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人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意识,树立无产阶级思想意识,在思想上达到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水平。1929年,毛泽东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中,提出了着重

4页

搜索更多关于: 专升本政治第24讲讲义 的文档
专升本政治第24讲讲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6zze71pgx2mdyx42waf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