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归纳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5 15:36:1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归纳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 简述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决定教育发展水平 记忆口诀:水蝌蚪方结龟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制约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 记忆口诀:两再一新促生产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2. 简述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记忆口诀:体内性质两权一目的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记忆口诀:人鱼公主促政治

(1)教育培养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3)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4)完成年青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3. 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记忆口诀:严规范塑个性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4. 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 记忆口诀:三人一社会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二、中学课程

1. 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及作用。

含义: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作用: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国家管理评价课程的基础。 2. 简述课程内容三种文本表现形式。

课程内容的设计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个层次。 (1)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做出全面安排。 (2)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国家管理评价课程的基础 (3)教材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故人们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简称为教材。

三、中学教学

1. 简述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记忆口诀:双基+德、智、体、美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 素质。

2.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记忆口诀:舰长传教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 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布置、检查课外作业。 (4)课外辅导。

(5)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 简述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记忆口诀:慕容芳气购泰语书 (1)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结构合理。 (5)语言艺术。 (6)气氛热烈。 (7)板书有序。 (8)态度从容。

5. 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

含义: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要求:

记忆口诀:小猪动手毒死农民

(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6. 简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含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 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贯彻要求:

记忆口诀:小联在乡下训练运用能力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7. 简述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统一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含义: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是指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贯彻要求:

(1)确保教学的科学性。

(2)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3)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事例和录像。 (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8. 简述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含义: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形象地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贯彻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3)要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4)防止直观的不当和滥用。 9.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记忆口诀:大养人,教主导,学集体;限独立,少动手,难个别,缺灵活 (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2)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①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②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 能力和实践能力。

③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④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四、中学生学习心理

1. 简述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加工质量。 (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2. 简述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 记忆口诀:几份饭多多结合 (1)及时复习,经常复习。

(2)合理分配时间。

(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3. 简述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及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记忆口诀:材料意义+新旧知识+心向 ①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②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4.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知识观

①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②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 (2)建构主义学生观

①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 ②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 (3)建构主义学习观 ①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②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③学习的情境性。

5. 简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记忆口诀:创情境、控水平、妥奖惩、善归因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6. 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记忆口诀:需要立志,自我归因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归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71cc3nub7553973044s2xc786b4hd00ysq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