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琴啜茗图》等。 《簪花仕女图》,绢本,工笔重彩。画面分逗狗、看鹤、持花、拈蝶四段。 《游春图》 展子虔 隋代 山水画 《游春图》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幅山水画卷,作品生动地描绘了许多士人纵情游乐于山水中的情景。值得注意的是,《游春图》中的人物和山水已经有了恰当的比例,远近透视处理得较为妥帖,具有 “咫尺千里”的艺术效果,这也是山水画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 《荣膝斋图》 倪瓒 元代 山水画,文人画, 水墨画 画面内容:此幅是倪瓒晚年的精品,为典型的“三段式”构图。下方土坡上杂树五棵,二棵点叶,二棵垂叶,一棵为枯槎无叶,树后是平坡茅亭;中间空白,茫茫湖水;上方画远山数叠。 绘画技法:以平远画法表现山水,用轻重干湿不同的侧峰微妙地画出山石的顶面与侧面,以表现其立体感。 《溪山行旅图》 范宽 北宋 山水画 画面内容:表现了北方山水雄壮的自然风光。 表现技法:笔法遒劲,多用侧峰。山石的勾勒用了短条子皴、钉头皴、刮铁皴等多种皴法,用笔粗重,如钢筋铁骨,果断有力。 绘画特色:落笔老硬,与山传神,把北方山水的雄伟壮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徐悲鸿评论此画为“中国所有之宝者吾最倾倒者”。 《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 元代 山水画 画面内容:表现了林木深秀、峰峦起伏、江流沃土、云烟袅袅的富春江两岸数百里的初秋景色。 绘画技法:这幅山水画长卷的布局由平面向纵深展宽,极富有空间感。以其首创的“浅绛法”赋彩,既集先贤之长,更有个性创造。 绘画特色:整幅画面简洁明快,虚实相生,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被后世誉为“画中之兰亭”。 《万山红遍》 李可染 现代 山水画 画面内容:以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创作而成。 绘画特色:画家一反平时常用的淡墨画法,使用了大量朱砂,集中突出“红色”。又以浓厚的墨色为底,形成冷暖调子的对比。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北宋 风俗画,工笔界画 北宋风俗画作品。张择端之作。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可以分为郊野、汴河和街市三大段。是对宋代汴梁盛世胜景的真实记录。 《白鹰》 陈之佛 现代 花鸟画,工笔画 在同一副画里运用了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鹰与梅花是分层接染的方法,树干则采用不勾线直接积墨染色的方法(即“没骨法”),使画面富于变化,蕴藏生机。 《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 丰子恺 现代 漫画 丰子恺,浙江人。中国现代受人敬仰的漫画家、散文家。他的绘画和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丰先生的许多漫画都是以儿童作为题材的,例如《阿宝赤膊》《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会议》和《我的儿子》。他曾给漫画下过一个定义:“漫画是简笔而注 9 / 16
重意义的一种绘画。” 《朝元图》 元代 永乐宫壁画 《姑苏繁华图》 徐扬 清代 风俗画 元代永乐宫壁画,所画内容是诸神朝拜道教始祖元始天尊,故称朝元图。工笔重彩,绘有近300个神仙。 《姑苏繁华图》,原名《盛世滋生图》,是清代苏州籍宫廷画家徐扬(擅长人物、花鸟草虫)描绘苏州风物的巨幅画作,以长卷形式和散点透视技法,反映当时苏州“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市井风情,以赞乾隆盛世。 《一团和气》 明代 桃花坞年画 桃花坞年画是江南地区的汉族民间木版年画,因曾集中在苏州城内桃花坞一带生产而得名。它和河南朱仙镇、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四川锦竹的木版年画,并称为中国五大民间木版年画。桃花坞年画的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常以紫红色为主调表现欢乐气氛,基本全用套色制作,刻工、色彩和造型具有精细秀雅的江南地区民间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吉祥喜庆、民俗生活、戏文故事、花鸟蔬果和驱鬼避邪等汉族民间传统审美内容。 莲花童子藻井 隋代 莫高窟壁画 《彩陶旋纹双耳瓶》 新石器时期 陶器,彩陶 莫高窟第314窟,隋代,传统图案。中心运用适合纹样,四周运用二方连续纹样。 基本信息:马家窑文化中的彩陶珍品。 造型特点:形制与砂质绳纹尖底瓶相似。小口,宽沿外移,细长颈,圆肩,上粗下细长腹,尖底, 腹侧有对称环耳。 功能:汲水,满足生活需求。 装饰特色:通体磨光,用黑彩在颈与下腹部绘平行线纹,肩与上腹部绘优美流畅的漩涡纹与黑白点纹。表现很强的运动感,有浓厚的装饰性。 《毛公鼎》 《曾侯乙墓编钟》 《磁州窑白瓷孩儿枕》 《说唱俑》 《铜奔马》 东汉 东汉 陶器 青铜器 四川成都出土,汉代人物俑代表之作。 又名“ 马超龙雀”“ 马踏飞燕”,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1983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图形标志。 苏州博物馆新馆 贝聿铭 建筑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
北宋 瓷器 西周 战国 青铜器 青铜器 我国目前发现铭文最长的青铜器。 战国时代的青铜乐器。湖北出土,是青铜铸造和音乐艺术领域的共同奇迹。 北宋定窑中磁州窑出产的白瓷作品。 10 / 16
艺术概念(二)
中国画
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可分为工笔、写意、兼工笔带写画法。
中国画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科。不是简单的题材分工,而是体现了一种传统的人文思维。人物画表现人与
人和人与社会;山水画表现人与自然;花鸟画表现与人相处的动植物。三方面合起来便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中国画传统的装裱形式有卷、轴、册、镜片等。 花鸟画
花鸟画为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是一种以植物、动物、昆虫等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为题材的独特绘画表现形式。花鸟画在画法上可分为工笔、写意、兼工笔带写画法。
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开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山水画透视三法——平远法、高远法、深远法。
工笔画 从画法上可分为白描、淡彩、重彩、没骨四种画法。 写意画 分为大写意、小写意。 文人画
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强调神韵,要求诗文、书法、篆刻与画结合,讲究笔墨情趣,“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唐代大诗人王维以诗入画,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 界画
界画是中国话的一种独特技法。界指界尺,界画就是用界尺引笔作画的表现方式界画适于画建筑物,其他景物则用工笔技法配合,通称“工笔界画”。主要画家有元代的王振鹏、明代的仇英、清代的袁江等,现存唐懿德太子李重润墓道西壁的《阙楼图》是目前中国最早的一幅大型界画。 清代四僧
指明末四大画僧,他们是朱耷(八大山人)、石涛、髡残和弘仁。 石涛
清初四僧之一。擅画花卉、蔬果、兰竹,兼工人物,尤善山水。以“师法自然”的理论及亲身实践,在中国画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张“笔墨当随时代”,“搜尽奇峰打草稿”。吴冠中先生认为,石涛是中国现代美术的起点,另一方面,他又是中国传统画论的集大成者,游走在现代和传统之间。 陈洪绶
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诗人。代表作《高贤读书图轴》、《九歌图》、《西厢记》插图、《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
马远 夏圭
他们都是南宋著名的山水画家,山水画各有独特风格,一改五代北宋以来的全景式构图,而是留出大片的空间,将景物
集中于一侧,表现浩淼的空间,后人称之为“马一角,夏半边”。
齐白石
11 / 16
名璜,号濒生,别号白石山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三百石印富翁等,白石先生以写意蔬果见长,常常以经典的笔墨意趣传达中国画的艺术精神,向大众传达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稍加留意你会发现,他的写意画中有描绘得十分工细的昆虫穿行其间,加强了作品的意趣。
无锡惠山泥人
用无锡当地黑泥捏制成型,干结后彩绘而成的一种民间玩具。代表作品《大阿福》。 风筝
风筝起源于先秦时代的木鸢或木鹊。北京、天津、山东潍坊、江苏南通是我国四大风筝产地。板类风筝指形如纸板状,可在上部进行各种装饰的风筝;翅类风筝是模仿各种有翅的飞鸟昆虫的风筝。除了风筝,能够在天上放飞的民间玩具还有孔明灯。
风筝的制作过程和工艺:1,设计图样 2,扎制骨架 3,裱糊翼面 4,彩绘图案 金文
金文,也称钟鼎文,铸造或者刻在青铜器上,书法由甲骨文演变而来,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种重要书体。 五大名窑
汝窑(釉色以天青色为主,似玉之美)、
哥窑(釉面有许多浅白的细小裂纹,称为“百圾碎”,开片比官窑小)、 官窑(釉色为粉青色,釉面有冰裂开片纹)
定窑(以烧制白瓷为主,白釉上装饰刻花、划花、印花三种)
钧窑(釉色五彩缤纷,青蓝为基调,以红、紫最为名贵,称为“钧红”) 苏州园林
中国园林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私家园林以苏州园林为代表。
最早的苏州园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明清时代到达鼎盛时期。山是园林的骨架,水是园林的灵魂。
苏州园林由山水、植物、建筑、陈设、桥组成。最主要的建筑有厅、堂、楼、台、榭、轩、斋、廊、舫等,同时有墙、洞门、空窗、漏窗、铺地等建筑小品。
苏州四大名园是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宋、元、明、清的建筑风格。 1997年苏州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评价为“咫尺之间再造乾坤”。
中国四大石窟(内有大量宗教雕塑,都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敦煌莫高窟(代表作菩萨像),大同云冈石窟(释迦牟尼像),洛阳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天水麦积山石窟。 敦煌石窟
敦煌石窟是世界上最多的艺术石窟群,它不仅是艺术,也是历史。敦煌石窟艺术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三处共有石窟552个,彩塑2000多身,壁画50000多平方米。其中莫高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文化遗产,录入《世界遗产名录》。
敦煌壁画及种类
莫高窟壁画:现莫高窟壁画尚存45000多平方米,大致可分为:佛像画、经变画、供养人像、本生故事画、装饰图案。 佛像画:敦煌壁画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各种佛像。 经变画:依据佛经内容画出来的绘画作品“经变”。
本生故事画:表现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的佛传故事和释迦牟尼前生的本生故事。
装饰图案:主要用于建筑装饰和织物装饰,以藻井图案为代表,藻井内的纹饰有莲花、葡萄石榴、团花、三兔莲花等,造
12 /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