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谷园 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乌,落花犹似坠楼人。
【注】金谷园:故址在今河南洛阳西北,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别墅,繁荣华丽,极一时之盛。唐时园已荒废,成为供人凭吊的古迹。
(1)诗中“草自春”的“自”字与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的“自”字用法是否相同?试作简要分析。
(2)全诗句句写景,且景中寓情。试分析诗人由三、四句中的“日暮啼鸟、东风落花”联想到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1)诗的首联和颔联均是写景,但又各有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2)“《后庭花》一曲”中的“后庭花”是化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哪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史 李商隐
北湖南埭①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注】①北湖,南京玄武湖。南埭,即鸡鸣埭。二者都是六朝帝王寻欢作乐的地方。 (1)简析第二句中的“一片”和“百尺”的表达效果。
(2)诗歌最后以反问结句,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观点态度?
羁旅思乡诗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恩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诗歌讲究景情相合,诗歌的前两句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杜甫在《月夜》中写道:“今夜郎州月,闰中只独看。”从写作手法上看,与本文的第几句相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1)本诗的前两句采用了怎样的手法?抒发了作者内心怎样的感受?
(2)寒食“无烟火”是为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相沿而成的风俗。这个节日里,人们多外出游春,吃现成的食物,感受野外空气的清新。但是作者却笔锋一转,描写了贫居的生活,这其中有何深意?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旅次朔方 刘 皂
客合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1)诗歌讲究炼字,从关键字词中可以窥看到诗歌的主题。本文是一首羁旅乡思题材的作品,试从诗中找出表现主题的关键字词,并简略分析。
(2)解析第三句“无端更渡”的意思,并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行舟 李益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 闻道风光满扬子①,天晴共上望乡楼。
【注】①扬子:扬子江,长江的江苏段。
(1)“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表现了怎样的情和景?
(2)诗人在第三句中提到了风光秀丽的扬子江的春景,但第四句却写道“天晴共上望乡楼”,很明显,诗人舟行扬子江,不是为了看景。请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在此时才登楼望乡呢?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杂诗 ’ 无名氏
无定河边暮角声,赫连台①畔旅人情。 函关归路千余里,一夕秋风白发生。
【注】①赫连台:东晋末年夏国赫连勃勃所筑,是古代战争中积尸封土其上以表战功的土丘。
(1)诗歌前两句都是写景,其中既无动词,又无形容词。请结合注释分析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一夕秋风白发生”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如何?
山水田园诗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 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①相唤浴蚕②去,
[1]
闲着中庭③栀子花。
①妇姑:嫂嫂和小姑②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称为浴蚕。③中庭:院心
(1)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两句诗写出了怎样的环境?请作简要概括。
(2) 练习全市赏析“闲着中庭③栀子花”句中“闲”字的表达效果。
2、阅读裴迪这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华子岗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1)本是描写了那些景物?这些景物时怎样串联起来的?
(3) 请你揣测一下诗人此时的心境,并说出你的依据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题目
夏日三首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