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蝶恋花 柳永①
②③④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⑤⑥⑦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①柳永,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其词多写羁旅、思人之苦。②望极:极目远望。③会:理解。④阑:同“栏”。⑤强(qiǎng)乐:勉强欢笑。强,勉强。⑥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⑦消得:值得。
1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上片写凭栏望远,以景物描写渲染悲凉气氛,抒发愁思苦绪。 B. “拟把”三句,写诗人狂饮高歌,“一醉”而“春愁”尽消。 C. 最后两句为千古名句,反映出诗人对心上人忠贞执着的感情。 D. 全词语言新颖工巧、清新流畅,表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12. 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他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第二境。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由此获得的启示。 【答案】11. B 12. 要点: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执着的精神。(意近即可) 【解析】
11. 本题考查诗词关键句赏析,诗词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词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B项的赏析有误,“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的意思是“打算把放荡不羁的心情给灌醉,举杯高歌,勉强欢笑反而觉得毫无意味”,从“强乐还无味”可知,他并没有抑制住“春愁”,更说明“春愁”的缠绵执着。
12. 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意思是“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如果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也是可以的。王国维用这两句来表明: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据此回答即可,注意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 29、湖北省孝感市2018年 二、阅读理解(47分) (一)古诗词赏析(3分)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本诗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1分) 8.思乡
9.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能从炼字上说说它妙
在哪里吗?(2分) 9.妙在诗中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两字使之拟人化。 30、2018年湖北省咸宁市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0. 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 一联也是对仗的。
B. 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C. 领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D. 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21. 请赏析颔联第二句“风正一帆悬”。
【答案】20. D 21. “正”是指风顺而不猛,“悬”是端端直真地高抹着的样子。“风正一帆悬”,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写出了小船在江面上顺风前行的样子。 【解析】
20. 试题分析:D项“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对这首诗解说错误。应该是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
21. 试题分析:赏析颔联第二句“风正一帆悬”。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前提和基础。可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悬”是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31、鄂州市2018年 阅读(共45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9-10题(共5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本诗额联化静为动,富有动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该联展示的 画面,(2分)
10,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尾联。(3分) 32、湖北省十堰市2018年
(二)阅读下面古诗词,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每小题2分) 渔家傲 范仲俺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用近乎白描的方式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笛瑟悲凉的边塞风光
图。
B.“衡阳雁去无留意”是说一到秋天,衡阳的大雁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生动表现了征人
的内心感受。
C.“将军白发征夫泪”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爱国热情,浓重相思兼而有之,构成将军、
征夫复杂矛盾的情绪。
D.这首词将写景和抒情完美结合。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新身
经历的场景,读来真实感人。
【解析】雁去无留意,是借雁去衡阳回雁峰的典故,来反映人在塞外的思归之情。传说秋天北
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而不是“衡阳的大雁奋翅南飞”
24.品析“浊酒一杯家万里”一句中“一杯”和“万里”的妙处。
答:简单的两个数量词,巧妙的连在一起,鲜活地勾画出边疆将士,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却
因遥远的家乡还不知归途,而乡愁更浓。
33、2018年恩施州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0~22题。(6分,每小题2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 20.描述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呈现的画面。(2分) 20.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在胸中荡漾;(1分)定睛凝望,鸟儿飞归,眼眶也似乎要裂开。(1分) 21.通读全诗,概括诗人表达的情感。(2分) 21.诗人通过描写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1分)抒发了自己攀登顶峰,俯瞰一切的雄心壮志。(1分) 22.品味颔联中“钟”字或“割”字的妙处。(2分)
22.“钟”字是聚集之意,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和秀丽聚集于泰山
的情感。
“割”字,泰山分割天色之意,描绘了泰山将天色分割,山北山南昏晓分明的画面,突出了泰山遮
天蔽日的形象。
34、2018年长沙市 二、阅读(共54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20分)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释】①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当时李白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天末:天边。②君子:指李白。③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④魑魅: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⑤汨罗:屈原在汨罗江含冤投水自尽。
10.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古代一些物象常常被寄予特定的含义,例如“鸿雁几时到”中的“鸿雁”就因为有借雁足传信的说法,常常被用来借指书信。
B.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元素,本诗在“风”“水”物象前分别添加“凉”和“秋”两字,形成意象,构建了共同的意境
C.“知人”是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作者视李白为知己,首联在看似不经意的寒暄中表现出作者对李白的关切。
D.“论世”也是一种重要的鉴赏方法。作者在动乱年代与李白一起被流放,所以才由李白的遭遇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感慨万千
E.诗歌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一“憎”一“喜”的对比,主要写出了诗人对自己命运坎坷的无尽感叹。 10.DE
11.诗人为什么说“应共冤魂语”?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11.(1)因为李白和屈原都是被谗放逐的。(1分,答“被诬陷的”等意思相近的词语均可。) (2)①对李白的无比关怀、思念(怀念)。②对李白不幸身世(命运)的深切同情。③自身内心深处的悲苦。(3分,每一点1分,意思相近便可。)
35、2018年衡阳市
二、诗词鉴赏与阅读理解 阅读《归园田居(其三)》完成下列小题。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7.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二句中“盛”与“稀”前后对比,突出南山下的土地的荒芜,侧面写出诗人的灰心丧气 B. 三、四句写一早就去除草,直到黄昏月出才扛着锄头回家。截取两个片段,归纳一天 劳动的辛苦。
C. 五、六句承上而来,描绘了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露沾衣的画面,写出了诗人垦荒劳动的艰
辛
D. 最后两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卒章显志,表达出作者的心愿。 8. 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答案】7. A 8. 指诗人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愿。 【解析】
7.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作答本题要在理解全诗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分析作答。“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交代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生活的情况,为后面的“但使愿无违”表达做铺垫,这里并不是表现出诗人的“灰心丧气”。据此理解,答案为A。
36、2018年怀化市 二、阅读(53分)
(一)诗歌鉴赏(8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B.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C.“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D.“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崇山峻岭。
10.B 【解析】“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寒冷,生活很艰苦。
11.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11.答案:上片侧重描写(1分);下片侧重抒情(1分)。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壮志难酬)的哀伤,有凄清悲凉之感,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之情。(“思念家乡”、“功业难成”、“凄凉悲苦”、“愤懑不平”,答对两点给3分)
37、邵阳市2018年
38、2018年长沙市
二、阅读(共54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20分)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用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泪罗。
[注释]①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当时李白因受幸连而被流放夜部,途中遏赦还至湖南。天末:天边。②君子:指李白。③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运多舛。④魑魅: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⑤泊罗:屈原在泊罗江含冤投水自尽。 10.下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古代一些物象常常被寄予特定的含义,例如“鸿雁几时有”中的“鸿雁”就因为有借雁足传信的说法,常常被用来借指书信。
B.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元素,本诗在“风”“水”物象前分别添加“凉”和“秋”两字,形成意象,构建了共同的意境。
C.“知人”是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作者视李白为知己,首联在看似不经意的寒暄中表现出作者对李白的关切。
D.“论世”也是-一种重要的鉴赏方法。作者在动乱年代与李白一起被流放。所以才由李白的遭遇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感慨万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