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31 4:27:1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的语文实践中把它记住,记得的语言材料越多,语言经验越丰富,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越强。

4、在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有许多老师认为新课程特别强调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就是意味着“知识和能力”不重要了。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答:在教学目标中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关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假如把语文素养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

5、有人说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是了,何况我们基层(农村)也没什么语文课程资源。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答: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因为,我们一线的许多老师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比较模糊,总认为语文课程资源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行了。其实这也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误区。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语文课程资源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对于小学语文课程,其可以开发与利用的资源很多,可以开发的素材丰富多彩。如:语文教材、学校图书室、实践基地、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相关人士,语文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师生的生活经验,校园课间文化等。因此,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进行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资源的开发是必要的,也是有条件的。

6、在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有许多老师认为新课程特别强调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就是意味着“知识和能力”不重要了。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答:(1)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2)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使每一位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只有“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3)“知识和能力”目标在“三维目标”中起着奠基作用,是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基础,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新课程并没有否定它的重要性。(4)新课程的教学应在重视学生“知识和能力”目标达成,同时重视其他两个纬度目标的达成。

7、“汉语拼音是识字的拐棍,只要会认、会拼读就行了,没有必要抄写、默写。”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这种说法有些片面。新课标指出,要注意指导学生利用汉语拼音这根“拐棍”大量识字、大量阅读;注意“过程与方法”,不强调知识性地、成人化地学习汉语拼音,培养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书写汉语拼音只要求抄写,不听写,不默写。由此可见,对汉语拼音,一定量的抄写还是必需的。教师要引导喾掌握和巩固汉语拼音,在“四线三格”中按书写的顺序和应占有的位置认真指导抄写(或描红)。

8、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为了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多元感悟,许多课中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师想方设法引出学生的各种不同的答案,不管学生的答案与文本追求的价值观是否一致,只要与众不同,教师就给予表扬,甚至称之为“有创意”,结果引起了学生的误解。于是学生绞尽脑汁说出一些“标新立异”的答案,以博得老师的赞赏。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对改变唯一答案的弊端无疑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我们应该明确,这里追求的并不是违背文本和社会价值观的个性阅读。当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文本和社会价值观发生矛盾冲突时,作为教师应及时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如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学生有“我敬佩白骨精”的个性化解读,这其实已经背离了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及时引导:白骨精费尽心机想达到什么目的她的出发点是什么稍一点拨,学生就会发现白骨精的出发点是残害别人,越会动脑筋想办法,害人就越深,所以不值得我们敬佩、学习。有了这样的提醒,学生们就不会造成价值观的混乱了。

对于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理解应该以不违背文本和社会的主导价值为前提,应该合情合理。我们要尊重学生,但绝对不能丢弃正确的价值引导而是非不分。 五、教学设计题

请为一年级下册课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设计一个口际交际教学片断。

答:本文的宗旨是让学生体会到做人的真谛——诚实。我结合课文设计了以下交流点:1、雄日的花种不开花时他是怎么做的2、看见别人都捧着开满鲜花的花盆,雄日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3、当国王询问雄日时,雄日是怎么回答的4、国王为什么选雄日当继承人先是小组内讨论,并分角色表演,作到人人参与。通过讨论知道做人要真诚。然后以雄日成了国王后是怎样治理国家的为主问题,描述一些雄日当国王期间国内发生的不好现象,请同学们个抒己见说说雄日是怎么处理的是怎么教育那些不诚实的人的在百姓的眼里雄日是一个怎样的国王你们喜欢这样的国王吗为什么学生自然是说他公平、真诚。那么你是个诚实的孩子吗能把你做的诚实的事跟大家谈一谈吗在坐其余学生可对他所说的发表评论。最后让学生知道美不一定就是好,空不一定就是不好。并送给同学们两句陶行知老爷爷的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铭记做人的真谛——诚实。 请写一两条解决“识字”与“写字”相结合的好方法。

答:继续坚持“寓识于读”、“以识促读”、“识写结合”的做法。所谓“寓识于读”,也就是要把识字寓于诵读课文的过程中,借助课文注有汉语拼音的优势,力求在读书过程中认识生字,不搞脱离课文的、孤立的识字;所谓“以识促读”,则要求我们把认识生字与正确、连贯地诵读课文紧密结合,用识字去促进课文的诵读;“识写结合”的意思是说,要把识字与写字紧密结合,识什么就练写什么,以识字促进写字,以写字巩固识字的成果。 3、请设计教学片断,让学生学会“左”、“右”二字。

答: 1、我们来认识一对好朋友,谁见过他们在哪里见过 2、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出示读音)同桌互相叫一叫,看谁更能干。 3、看他们的样子,觉得怎么样(长得很像)哪里像哪里又不像呢想个好办法记住他们,不会认错。(左下一个工,右下一个口) 4、他们各自还有哪些好朋友呢(左边、左手、右耳、右面……) 5、游戏:我点,我点,我点点点。

4、请为下面这段话设计一份教学方案:

长城气魄雄伟。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城墙高8至10米,用大条石和城砖砌成。城墙顶部铺着平整的方砖,五六匹马可以并排行走。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答:教学目标: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英姿,解决文中的难点。 2、指导学生抓住总起句、重点句,利用词语推敲等方法,读懂句子,理解内容,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教学过程: 1.、看长城风光片。思考: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 听教师朗读,思考:你在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长城的气魄雄伟 3 、 学生自学。 4、 找学习伙伴交流:可交流自学情况,可朗读体现自己的感悟 5、全班交流。重点句举例: 6、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 (1)、学生谈自己对长城雄伟气魄的感悟和理解。 (2)、谈“巨龙”这一比喻运用的巧妙。 (3)、朗读体会。(个人——集体),注重学生的情感表现情况。) 7、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该怎样来读这一句话 (2)、两组交流:谈自己的处理——现场朗读。 (3)、学生评价同学、教师的朗读,加深对句子中蕴涵的感情的理解。 (4)、全体有感情地朗读。 8 、随音乐朗诵课文,表现长城的气魄雄伟。 视觉认识:长城气魄雄伟 六、案例分析题

1、《桂林山水》 试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写的角度进行评述。

答:该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目标清晰明确,选用合适的刻画动词,明确表述教学目标,注意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现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和区分度,也可加强教学的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性。如“合理想象”是在了解景物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的,用“对比手法”学习写作方法。

2、《台湾蝴蝶谷》的教学片段:你认为这位教师的现代媒体使用恰当吗请加以评述。 答:在本案例中,教师使用多媒体组织教学,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并没有合理地使用教学多媒体,以致于在教学中无法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老师采用了先呈现画面,再读语言文字的方法,看上去是以画面帮助理解语言文字,欣赏蝴蝶谷的美丽景色,实质上是教学媒体替代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限制了学生富有个性的想像,使学生的思维定格在画面上,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语文学习应该提倡先阅读感悟,在学生有所理解、有所体验的基础上,借助教学媒体,加深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引发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感悟。

3、 “一起”造句的两种不同设计: 试从学生参与、学习方式转变、语言发展等方面综合评述。

答:设计二比设计一好,从三个方面可以说明:从学生参与来说,设计一的“指名交流”,参与交流的只是几个同学,许多学生只是一个旁听者,有些甚至没有认真倾听。设计二中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失实在在地参与学习。从学习方式来看,设计二合理地运用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小组内的学习既有组长的组织,又有组员的积极参与。从语言发展来看,学生得到的训练不只是会用“一起”造一个句子,在交流句子、推荐最佳句子、修改句子、练说句子、汇报交流等各种形式中,学生得到了多方面的训练,发展了语言,所以说这种自主、合作是有效的。

4、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 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81zn8e4u44ddq3430jm4g4gh0kze500yei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