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课型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新授 乘法分配律 主备人 备课时 研讨时间 间 1.能在探索的过程中,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能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能够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设计 复备栏 一、知识铺垫 1.计算下面各题,算完后看看有什么发现? (10+4) ×25 10×25+4×25 (8+5) ×12 8×12+5×12 二、自主探究 1.探究活动 一共有25个小组参加植树,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一共有多少人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1)请试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方法一 方法二: (2)请把你的解答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并说一说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3)用合适的符号连接上面两个算式。 (4)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5)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我发现: 两个数的( )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 ),再(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6)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3个数,请试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2.试一试 下面哪个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45×(25+12)=45×25+12 ( ) 35×24+65×24=(35+65)×24 ( ) 28×(8×6)=28×8+28×6 ( ) 4×a+8×a=(4+8)×a ( ) 三、课堂达标 1.填一填。 (12+40)×3= ×3 + ×3 15×(40 + 8) = 15× + 15× 78×20+22×20=( + )×20 63×58 + 63×42 =( + )× 2.用简便方法计算。 9×37+9×63 25×(4+40) 102×43 四、知识拓展 3. 填一填 (1) 66×28 + 66×32 + 66×40=( + + )×66 (2)65×28 + 65×32 - 65×40=( + - )× 教学反思
课题 课型 乘法简便计算的多样化 新授 备课时间 主备人 研讨时间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把一个数乘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 2.在计算乘法时,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 复备栏 一、知识铺垫 1.口算 25×4= 125×8= 25×4×2= 125×8×2= 25×4×3= 125×8×3= 2.你会改写吗?怎么改写更好? 12=( )×( ) 25=100÷( ) 36=( )×( ) 125=1000÷() 3. 教学例8 (1)“一打装”是什么意思? (2)分析数量关系列算式 二、自主探索 1.探究12×25的简便算法。 算一算,说说你的计算方法吧! 方法1:计算12×25时,可以先把12写成是( )×( )的积,( )×25等于100。 方法2:计算12×25时,可以先把25扩大( )倍得
到100,计算12×100等于( )。要使12×25的积不变,计算出12×100积1200就要( )4倍。 2.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再试着解答其他的问题。 三、课堂达标 1.填一填。 16×25=( )×( )×25= 16×( )÷ ( ) 25×24=25×( )×( )=24×( )÷ ( ) 25×28=25×( )×( )= ( )×( )÷ ( ) 24×125=25×( )×( )=24×( )÷ ( ) 125×32=25×( )×( )=( )×( )÷ ( ) 2.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25×12 88×125 25×32×125 教学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