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PZGLI007-品质管理-气化车间培训教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6 11:06:2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一章:煤及水煤浆的性质

第一节:煤及煤分析

一:中国的能源结构及需求预测:

1:煤炭在中国能源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是世界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从1995年到2004年,中国年原煤产量一直居世界第一位,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0%左右,火力发电用煤占煤炭消费总量的45%左右,随着世界原油消费量的大幅上涨,原油贮量的降低,煤炭消费在整个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必将逐年上升,同时,随着中国煤化工的急速发展,煤气化,煤液化及以煤炭作为生产化工产品的原料需用量也将逐年增长,下表是未来20年中国石油煤炭产量及需求预测: 表一:中国未来石油,煤炭产量及需求预测: 年 2000 2010 2020 163.0 170 180 229.6 290 390 69.6 120 210 998 1400 1600 939.7 1350 1580 242.3 900 1500 产量 产量 石油(Mt) 消费量 进口量 煤炭(Mt) 产量 天然气(亿消费量 m3) 预计2010年中国人口为13.5亿,按人均能源消费标准煤:1.55t计算(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5%),需标准煤总量为21亿吨,若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5-56%,油气占36-38%,则油气进口量将达到2.1亿-2.6亿吨,因受国内油气资源的制约,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比例降到55%以下的可能性不大,从中国的能源资源条件和能源安全方面考虑,应立足于中国的煤炭资源,积极发展洁净煤技术,以煤带油,以缓解大量进口石油造成的压力和风险,所以,发展中国的煤气化产业大有可为。 2:中国煤田的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 a:煤炭利用的现状:

中国的煤炭利用方式以燃烧为主,据统计1999年作为燃料烧掉的煤炭占煤炭消费总量的86%,其中发电占41%,工业锅炉,窑炉占33%,焦化和气化占12.5%,下表列出的是1999年的中国煤炭消费及构成:

1

项目 总消费量 发电 工业锅炉及窑焦化及气居民生活及其炉 化 158 12.50 他 179 14.16 消费量/Mt 构成% 1264 100 512 415 40.51 32.83 2000年中国煤炭消费量为1220Mt,其中发电耗煤528.1Mt,占43.3%,发电用煤以每年3-6%的速度增长,随着油气价格上涨,化工原料用煤将有较大增长。 b:中国煤炭利用存在的问题: ①综合利用效率低:

中国煤炭燃烧技术比较落后,综合利用效率约为32%,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比发达国家低10%左右,以发电耗煤为例,中国平均为399g/kwh,比日本高出89g/kwh,下表列出了1999年中国主要工业产品能耗与国际水平的比较: 项目 发电钢铁(kg/t) 水泥(kg/t) 合成氨乙烯(kg/t) (g/kwh) 中国(a) 399 日本(b) 310 a/b 1.24 833 680 1.23 193.8 124.6 1.56 (kg/t) 1399 1277 970(美国) 870 1.44 1.47 ②能耗高,节能潜力大:

目前中国万元GDP能耗为1.84tec,而美国为0.483tec,中国是美国的3.8倍,预计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一个百分点,则可收到300亿元的经济效益。 ③煤炭生产效率低成本高:

中国煤炭行业中重点国营煤矿生产效率低,成本高,总体亏损严重。1998年中国重点煤矿全员效率仅为2.18t煤/工,美国为118.85t/工,澳大利亚为108.1t/工,分别是中国的54.5倍,和49.6倍。1999年中国重点煤矿亏损约50亿元。近几年来中国煤炭行业进行结构调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取得了一定成效,2001年出现全行业盈利的大好局面。 ④环境污染严重:

中国在煤炭生产和利用过程中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燃煤排放的SO2

2

占全国总排放量的85%,据世界首位,CO2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在未来20年中中国煤炭产量将增加6亿吨,其中5亿吨用于发电,如何采取高效清洁燃烧技术,提高利用效率,减少SO2及CO2的排放量,保护生态环境,是中国煤炭利用中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下表是1990——2020年中国及世界CO2排放量: 项 目 年 份 1990 1995 1999 2010 2020 美国 中国 世界总计

1352 617 5827 1495 765 6139 1517 669 6097 1835 1127 7910 2088 1692 9850 二.煤的分类

1.煤的实用分类:煤的实用分类又称煤的工业分类。按煤的工艺性质和用途分类,称为实用分类。中国煤分类和各主要工业国的煤炭分类均属于实用分类,以下详细介绍我国煤实用分类的情况。

根据煤的煤化度,将我国所有的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三大煤类。又根据煤化度和工业利用的特点,将褐煤分成2个小类,无烟煤分成3个小类。烟煤比较复杂,按挥发分分为4个档次,即Vdaf>10~20%、>20~28%、>28~37%和>37%,分为低、中、中高和高四种挥发分烟煤。按粘结性可以分为5个或6个档次,即GR.I.为0~5,称不粘结或弱粘结煤;GR.I.>5~20,称弱粘结煤;GR.I.>20~50,称为中等偏弱粘结煤;GR.I.>50~65,称中等偏强粘结煤;GR.I. >65,称强粘结煤。在强粘结煤中,若y>25mm或b>150%(对于Vdaf>28%,的肥煤,b>220%)的煤,则称为特强粘结煤。各类煤的基本特征如下:

(1)无烟煤(WY)。无烟煤固定碳含量高,挥发分产率低,密度大,硬度大,燃点高,燃烧时不冒烟。01号无烟煤为年老无烟煤;02号无烟煤为典型无烟煤;03号无烟煤为年轻无烟煤。如北京、晋城、阳泉分别为01、02、03号无烟煤。 (2)贫煤(PM)。贫煤是煤化度最高的一种烟煤,不粘结或微具粘结性。在层状炼焦炉中不结焦。燃烧时火焰短,耐烧。

3

(3)贫瘦煤(PS)。贫瘦煤是高变质、低挥发分、弱粘结性的一种烟煤。结焦较典型瘦煤差,单独炼焦时,生成的焦粉较多。

(4)瘦煤(SM)。瘦煤是低挥发分的中等粘结性的炼焦用煤。在炼焦时能产生一定量的胶质体。单独炼焦时,能得到块度大、裂纹少、抗碎性较好的焦炭,但焦炭的耐磨性较差。

(5)焦煤(JM)。焦煤是中等及低挥发分的中等粘结性及强粘结性的一种烟煤。加热时能产生热稳定性很高的胶质体。单独炼焦时能得到块度大、裂纹少、抗碎强度高的焦炭,其耐磨性也好。但单独炼焦时,产生的膨胀压力大,使推焦困难。 (6)肥煤(FM)。肥煤是低、中、高挥发分的强粘结性烟煤。加热时能产生大量的胶质体。单独炼焦时能生成熔融性好、强度较高的焦炭,其耐磨性有的也较焦煤焦炭为优。缺点是单独炼出的焦炭,横裂纹较多,焦根部分常有蜂焦。 (7)1/3焦煤(1/3JM)。1/3焦煤是新煤种,它是中高挥发分、强粘结性的一种烟煤,又是介于焦煤、肥煤、气煤三者之间的过渡煤。单独炼焦能生成熔融性较好、强度较高的焦炭。

(8)气肥煤(QF)。气肥煤是一种挥发分和胶质层都很高的强粘结性肥煤类,有的称为液肥煤。炼焦性能介于肥煤和气煤之间,单独炼焦时能产生大量的气体和液体化学产品。

(9)气煤(QM)。气煤是一种煤化度较浅的炼焦用煤。加热时能产生较高的挥发分和较多的焦油。胶质体的热稳定性低于肥煤,能够单独炼焦。但焦炭多呈细长条而易碎,有较多的纵裂纹,因而焦炭的抗碎强度和耐磨强度均较其他炼焦煤差。

(10)1/2中粘煤(1/2ZN)。1/2中粘煤是一种中等粘结性的中高挥发分烟煤。其中有一部分在单独炼焦时能形成一定强度的焦炭,可作为炼焦配煤的原料。粘结性较差的一部分煤在单独炼焦时,形成的焦炭强度差,粉焦率高。 (11)弱粘煤(RN)。弱粘煤是一种粘结性较弱的从低变质到中等变质程度的烟煤。加热时,产生较少的胶质体。单独炼焦时,有的能结成强度很差的小焦块,有的则只有少部分凝结成碎焦屑,粉焦率很高。

(12)不粘煤(BN)。不粘煤是一种在成煤初期已经受到相当氧化作用的低变质程度到中等变质程度的烟煤。加热时,基本上不产生胶质体。煤的水分大,有的

4

还含有一定的次生腐植酸,含氧量较多,有的高达10%以上。

(13)长焰煤(CY)。长焰煤是变质程度最低的一种烟煤,从无粘结性到弱粘结性的都有。其中最年轻的还含有一定数量的腐植酸。贮存时易风化碎裂。煤化度较高的年老煤,加热时能产生一定量的胶质体。单独炼焦时也能结成细小的长条形焦炭,但强度极差,粉焦率很高。

(14)褐煤(HM)。褐煤分为透光率Pm<30%的年轻褐煤和Pm>30~50%的年老褐煤两小类。褐煤的特点为:含水分大,密度较小,无粘结性,并含有不同数量的腐植酸,煤中氧含量高。常达15~30%左右。化学反应性强,热稳定性差,块煤加热时破碎严重。存放空气中易风化变质、破碎成效块甚至粉末状。发热量低,煤灰熔点也低,其灰中含有较多的CaO,而有较少的Al2O3。 三.煤的形成机理:

煤是植物遗体经过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物理化学作用转变而成。从植物死亡,堆积到转变为煤经过了一系列的演化过程,这个过程称为成煤作用。成煤作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植物在泥炭沼泽中不断繁衍,其遗体在微生物参加下不断分解,化合,聚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在这个作用下低等生物形成腐泥,高等植物形成泥碳,这个过程一般被称为腐泥化阶段或泥炭化阶段。即泥炭,腐泥在温度和压力起主导作用下转变为煤的过程,这个阶段包括成岩作用和变质作用,起主导作用的是物理化学作用。泥炭先变成褐煤(成岩阶段),再由褐煤变成烟煤。成煤原始物质是影响煤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原始物质组成不同所形成的煤的性质也不一样,如成煤植物主要是植物的根茎等木质纤维物质,则煤的氢含量就比较低,如果成煤物是由含脂类化合物多的角质膜,木栓层,树脂,孢粉所形成的煤,则成煤中的氢含量较高,根据成煤植物,成因,化学性质和岩石组成的不同,将煤可划分为以高等植物为主形成的腐植煤和以低等植物为主形成的腐泥煤。在自然界腐泥煤很少见,而工业开采的绝大多数是腐植煤,腐植煤的形成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首先,高等植物死亡后经过泥炭化作用变成泥炭,初级泥炭形成后,经过长期的煤化作用,根据煤化作用过程中温度压力的不同,泥炭可变成褐煤,烟煤,无烟煤再到超级无烟煤。

四.煤的工业分析:

5

搜索更多关于: PZGLI007-品质管理-气化车间培训教材  的文档
PZGLI007-品质管理-气化车间培训教材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87ja0or7n8c83h0epna2cg5h8inz6016fb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