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期末复习专题
专题07 课外现代文阅读二(说明文阅读)
过关训练
一、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流浪地球》——恒星的挽歌
冯小宝
①《流浪地球》是2019年备受关注的电影,它引发了无数观众对电影中科学设定的热烈讨论。有的说行星发动机不可能实现;有的说要引爆木星推走地球,有更好的办法.....回头想想,到底什么才是地球不得不流浪的原因呢?
②太阳内部不断发生氢核聚变,产生氦,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一方面,太阳的巨大质量产生引力,令其自身向中心坍缩;另一方面,核反应产生的高热,导致它膨胀。这两种趋势形成一种平衡,让太阳能保持稳定的形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核心中的氢会越来越少,氦越来越多,核心密度越来越大,于是核心就会收缩。随后发生新的热核反应,这种反应会释放更大的能量,点燃太阳的氢壳层。因此太阳本身会更热且不断膨张,变成一颗红巨星,它的直径将相当于现在的100倍。到那时,太阳会将靠近它的水星和金星一口吞掉,地球也许不会被吞噬,但必然早就被烤焦,一切生物都将灰飞烟灭。
③现实中,科学家已经找到了恒星“吃掉”行星的案例。201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就观测到,一颗与太阳类似的恒星,正在吞噬与它相距约300多万千米的行星。在恒星巨大的引力作用下,这颗行星被拉伸成橄榄状,其表面的平均温度超过1500摄氏度。预计在之后的1000万年内,这颗行星就会被完全吞啦。 ④地球这颗行星的生物圈,其实是依靠太阳这颗恒星给予的能量来维持的。离开了太阳,地球的生态循环系统必然崩溃。此时,地球不得不流浪。因此,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带领观众进行了各种基于已有科学发现的假设和推定。
⑤流浪的地球,离开了生命之光——太阳,唱着恒星的挽歌,满含对旧爱的眷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未知的征程。当电影中的人类用各种语言说着“太阳系,再见”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是永不熄灭的文明之火。
(选自《中学科技》,2019年第4期,有删改)
1.文章开头从电影《流浪地球》说起,有什么作用?
【答案】引出说明内容“地球流浪的原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于“恒星”的说明。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首段引用的作用。解答这类题,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思考;内容上的作用要联系说明对象及其特点来回答,结构上的作用大多是引出下文,激发阅读兴趣等。本题中,第①段从人们备受关注的电影《流浪地球》开头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引出本文的说明内容,即第①段尾句:地球流浪的原因,同时自然地引出下文的说明。综上,分条目简洁概括即可。
1
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期末复习专题
2.第②段侧重于科学推理太阳膨胀、烤焦地球的过程。请梳理这一过程,完成填空。 太阳氢核聚变失衡,核心因密度增大而收缩 ① ▲ ② ▲ 一太阳烤焦地球 【答案】①热核反应释放能量,点燃太阳氢壳层 ②太阳不断膨胀成为红巨星,吞噬水星金星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提取相关信息。细读第②段,找到已经给出内容所在的位置,来确定所应填内容的相关语句,即“随后发生新的热核反应,这种反应会释放更大的能量,点燃太阳的氢壳层”和“因此太阳本身会更热且不断膨张,变成一颗红巨星,它的直径将相当于现在的100倍”,把其进行精简,便为答案。 3.文章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案】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真实事例,具体准确的说明了恒星吞噬行星的范围之大,威力之强。
【解析】本题考查判定分析说明方法。题干中“哪些”标明不是一种说明方法。从整体上看,画线句列举的是一个恒星“吃掉”行星的案例,即为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有力地说明了恒星吞噬行星客观存在的。从“300多万”可判定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强调恒星吞噬行星范围之大。综上,概括作答即可。 4.联系文章和下列材料,谈谈你对“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的认识。(80-100字)
材料:宇宙是无穷无尽的,它的运动也是无穷无尽的。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今天,载人的宇宙飞船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登上月球的飞行,将来一定会揭示更多的宇宙秘密。
(选自《宇宙里有些什么》,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版)
【答案】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始于求知欲。对宇宙的好奇,让人类在几千年文明中不断探索,在智慧与实践的碰撞中,进发出真理的火花。人类虽然渺小,却一步一步在认识宇宙。正是科学探索精神,正是坚持真理,勇于追寻,让人类文明如此灿烂并且不断向前发展!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要求谈对“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的认识。材料说明了人类登月揭示宇宙秘密的探索,联系选文对“地球流浪的原因”的说明,可从“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会揭秘更多未知,这是一笔财富,是人类智慧的体现。文从字顺即可。 二、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2
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期末复习专题
啄木鸟真的是益鸟
周大庆
①啄木鸟一直被人们誉为“森林医生”,是益鸟。但近日,一篇宣称啄木鸟的“啄木”行为破坏树木、加速树木死亡的自媒体文章广泛传播,称啄木鸟绝非“益鸟”。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②其实,鸟本无好坏之分。无论是啄木鸟,还是其他鸟,都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往往按照是否有利于农林业生产经营、是否造成经济损失等,将鸟划分为“益鸟”或“害鸟”。然而,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看,所有鸟类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正是多样的生物促进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稳定,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③啄木鸟确实偏好在“生病”的树上觅食,科学工作者野外观察发现,啄木鸟的啄洞虽然会为某些病菌、害虫的滋生提供入口,但是,一般来说,不会导致树木死亡。即使啄洞会导致少量树木死亡,对于整..个森林生态系统而言也基本没有影响,因为森林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系统,树木有生有死,整个森林生态系统才会健康运转。
④从促进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啄木鸟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啄木鸟属于初级洞巢鸟,自己开凿树洞并在洞内繁殖。同时,还为次级洞巢鸟(指没有啄洞本领,需要利用啄木鸟的旧洞进行繁殖的鸟类)提供“住所”。例如猫头鹰和大山雀,它们很多时候就需要利用啄木鸟的旧洞进行繁殖。如果某区域没有初级洞巢鸟,那么次级洞巢鸟也很可能消失。不仅如此,啄木鸟的啄洞还能为花鼠、貂等哺乳动物提供繁殖栖息场所。可以说,啄木鸟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组织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基石”物种。 ..
⑤此外,啄木鸟“森林医生”的称号可名不虚传。山东省泰安林科所(今山东省泰山林科院)在1000多亩杨树林中连续3年开展实验,研究发现啄木鸟对天牛、柳瘿虫、黄刺蛾等害虫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其中,仅光肩星天牛就由原来100株树80个幼虫降低至0.8个幼虫。
⑥可见,啄木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总体上利远远大于弊,真的是“益鸟”,值得大家携手保护。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5.下面说法不能说明“啄木鸟真的是益鸟”的一项是 ..
A.啄木鸟的啄洞会为某些病菌、害虫的滋生提供入口,导致少量树木死亡。 B.啄木鸟的啄洞不仅能被次级洞巢鸟所用,还能为一些哺乳动物提供繁殖栖息场所。 C.啄木鸟对天牛、柳瘿虫、黄刺蛾等害虫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D.啄木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总体上利远远大于弊。 【答案】A
3
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期末复习专题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做题时一定要仔细审题,注意题干要求选的是“不能说明‘啄木鸟真的是益鸟’”的一项,A项说的是啄木鸟的啄洞会导致少量树木死亡,这是消极的影响,不能说明“啄木鸟真的是益鸟”,故选A。
6.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杨树林的面积特别大。
B.使用列数字、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进行实验和得出结论所用的时间很长。 C.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啄木鸟“森林医生”的称号名不虚传。 D.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森林中害虫特别多,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根据画线句子中的“1000多亩”“3年”“100株树”“80个幼虫”“0.8”可判断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根据“其中,仅光肩星天牛就由原来100株树80个幼虫降低至0.8个幼虫”可判断此处举的是光肩星天牛的例子,可确定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这二者通过具体的事例和详实的数据说明了啄木鸟对害虫的防治作用明显,即这段首句“啄木鸟‘森林医生’的称号名不虚传”。故选C。
7.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看,所有鸟类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鸟并无“益”与“害”之分。 B.第③段中加点词“一般”表示通常的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④段中加点词“基石”,说明啄木鸟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组织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D.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啄木鸟是益鸟的原因,也对文章开头的疑问进行了解答。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对说明文知识的综合考查,涉及到筛选信息(A项)、说明文语言的理解与赏析(B、C两项)、说明顺序及说明内容(D项)。需要注意的是,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首先说明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鸟类并无“益”“害”之分;然后说明啄木鸟啄洞一般很少导致树木死亡,即便导致少数树木死亡,也不会影响森林生态系统;接下来从促进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说明了啄木鸟发挥着的重要积极作用,以及啄木鸟“森林医生”的称号名不虚传;最后总结啄木鸟真的是“益鸟”。 三、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垃圾分类在国外
①自今年7月1日起,与广大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上海市民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垃圾分类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