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整体学习
1.识记每课的作者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2.理解并积累每课的文言实词、虚词。 3.掌握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4.学习相同主题诗歌的不同表现手法。
5.掌握寓情于景的写法,体会议论和抒情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6.背诵名篇,增加文化积淀。
《岳阳楼记》2课时 《醉翁亭记》2课时 《湖心亭看雪》2课时 《诗词三首》1课时
1.主题延伸
本单元的中心内容是“古代诗文”,同样描写景物,但抒发了不同的思想感情。有的表达了理想追求,有的展现了生活的趣味,有的抒发了思乡之情。 2.授课技巧
《岳阳楼记》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醉翁亭记》了解作者寄寓在文中的思想感情和政治理想。四篇课文的安排,应各有所侧重点, 《湖心亭看雪》则学习作者运用的白描手法
1
抒发感情的方法。《诗词三首》注意准确找出表达主旨的诗句,从而把握诗歌的主题。学习本单元文言文,要掌握寓情于景的写法,体会议论和抒情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10 岳阳楼记
1.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教学的句法形式。 目标 3.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教学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难点 课时2课时 安排
第一课时
一、课程导入
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
导入一(问题导入):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导入二(情境导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因为他参与了范仲淹的政治改革,推行“庆历新政”。这次改革失败,受贬谪的不止滕子京一个人,范仲淹本人在庆历五年也被贬到邓州。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也在同一年被贬谪到滁州。范仲淹在被贬谪邓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岳阳楼记》,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同一年,欧阳修也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岳阳楼记》,看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情怀呢? 二、作家作品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很深。26岁登进士第,死后谥号“文正”,称“范文正公”。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
3
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为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三、朗诵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先自由朗读,若有不会读的字词,借助书下注释或工具书自行解决。 谪守 zhé 骚人 sāo 淫雨 yín ...霏霏 fēi 岸芷 zhǐ 皓月 hào ...樯倾 qiáng .
楫摧 jí .
2.学生轮流朗读,出现问题纠正。
学生可能出现的读音错误:朝(zhāo)晖 薄(bó)暮冥冥(míng) 汀(tīng)兰 宠....辱偕(xié)忘 .
学生可能出现的停顿错误:(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指导学生读出 3.放课文朗诵。
4.全班同学再齐读一遍。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