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考记叙文要求
1把握记叙要素、线索、顺序、人称、详略。 2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和层次。
3理解题旨及文章的主旨,概述主要内容 4揣摩理解关键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及作用。
5分析文章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作技巧。 6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
7结合内容进行个性化表述,学会思考和质疑。
二、学习目标
明确记叙文知识要点 掌握记叙文阅读方法 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 三、记叙文文体知识 (一) 定义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二) 文体知识
1.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
1
2.线索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3.常见的叙述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4.描写方法及其作用:人物描写、环境描写 5.文章的表现手法(就文学作品写作的具体技法而言)
表现手法,也叫写作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对比、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等。像《白杨礼赞》一文借赞美白杨树挺拔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来赞美北方的农民,如《海燕》、《在山的那边》采用的是象征的写作方法。《马说》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6.文章的表达方式(就文章的写作内容而言) 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
2
7.文章的修辞手法(就语言修辞效果而言) 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方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包括:比喻、排比、拟人、对比、夸张、借代、反问、设问、对偶、反复等。 (三)具体分析 1、记叙文的线索
?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所以说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线索是重要的,但不是什么都可以成为线索,只有那些能够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具体事物,才能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
? 线索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1)线索分类:
?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
3
《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 再如《我的第一本书》 ?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再如《我的叔叔于勒》以盼望叔叔为线索展开情节。
?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再如《故乡》以到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为线索。
?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