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县文体局关于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情况汇报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4 0:04:2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近年来,我县群众文化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坚持以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纲领,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建立覆盖县、乡(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便利的文化服务圈,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全力传播先进文化,为“三个远安”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宣传氛围。

一、基本概况

县文化体育局现下设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文化馆、图书馆、文管所(博物馆)、花鼓剧团(影剧院)等5个二级单位,在职干部职工65人(含非在编人员20人)。镇级综合文化站7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02家,农村文艺表演团队近60家,文化科技示范户157家,从业人员500余人。村级农家书屋 102个。城区公共文化体育广场3个,村级(社区)文体小广场85个,村级文化大舞台15个。建有1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和102个基层服务点。

二、主要工作

(一)加快群众文化阵地建设,着力提升文化设施档次。文化阵地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条件,是服务基层、服务社区、服务群众的载体。近年来,我们积极争取省、市、县等部门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得到完善。

一是县、镇、村、户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健全。县级“三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7个乡镇文化站、村级102个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全面实施免费开放,其中:茅坪场镇福河村获得了“全省农家书屋示范村”的授牌。非物质文化传习所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支中心正常运行,建成村级(社区)文体小广场85个,村级文化大舞台15个,发展文化科技示范户159户。初步形成了“城区有公共文化阵地、乡镇有文化站、村(居)有文化广场和文化活动室、组有文化示范户”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二是公共园区、商业住宅区文化设施陆续建成。我县建成石头店到嫘祖镇50公里生态文化走廊,已成为公路沿线农村群众参与、展示文化生活的主阵地。嫘祖文化村新建仿古新居、嫘祖石板街和嫘祖祭祀广场,彰显了嫘祖特色文化的新亮点。世纪广场、星河广场、桃花岛等文化广场设施陆续建成,成为市民晨练、文艺团队展演、夏天纳凉休憩、举行晚会的佳所,居民可以在家门口享受文化生活,满足了居民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是市民活动中心项目建设即将破土动工。集体育馆、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六馆一中心”为一体的市民活动中心建设纳入十大重点项目之一,前期筹备工作已基本就诸,11月上旬将破土动工。市民活动中心项目的建成,将使我县群众文化基础设施跃上台阶,提档升级,成为助推和繁荣远安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

(二)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形式,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活动是群众文化的载体。我们在全县人民的支持和参与下,充分发挥社区优势、部门优势和行业优势,采取冠名、承办和协办等多种市场运作方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提升大众的审美意识和文化品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是举办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已成惯例。我县从节庆文化入手,连续12年举办春节团拜会,连续10年举办了元宵节灯谜活动;从民俗文化入手,连续 30年举办了嫘祖庙会节活动,连续10年举办了民间文艺调演;从文化服务下基层入手,联合市群艺馆连续6年举办了全市“书画名家走进远安”活动,连续5年举办送春联下乡入户等活动。每年开展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10余场次,观众达数万人次,对丰富全县人民的节庆生活,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做出了努力。

二是品牌文化活动创新亮点突出。努力将大型文化活动打造成品牌。将每年一届的新春文艺晚会采用led视频播放和现场录播,浓墨重彩的展示远安地域风情和民族文化特色。举办的元宵节大型群众文体活动,有舞龙舞狮、打腰鼓、猜灯谜等多项内容,成为人民群众欢乐闹元宵的重要活动。3月15日的嫘祖庙会,恢复了嫘祖祭祀仪式并融入全县民间文艺展演、科技文化商贸活动,使群众在赶庙会的同时体验到民俗文化的魅力。“航天花园杯”越野车场地邀请赛、 2014年“瓦仓谷香杯”环茅坪场镇山地自行车越野赛、“鑫辰杯”湖北·远安武陵峡汽车场地越野赛等先后在远安举办,既打造了特色品牌活动,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又提升了远安的知名度、美誉度,使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彰显了“以文化人、以文惠民”的实质内涵。

三是城乡大舞台活动如火如荼。民间文艺团队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力量之一。广场文化节、“想唱就唱”百姓舞台欢乐汇活动、“文化力量.民间精彩”广场舞比赛、“奏响远安.沮水呜音”民间吹打乐比赛,让城乡“自乐班”活跃在城村大舞台上,都可见民间文艺团队的身影,每年在城乡大舞台上演出达 100余场次,受惠群众达数万人次。他们是城乡大舞台活动的主力军,为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增姿添彩。

在群众文艺活动中,我们也加强文艺精品的创作力度,文艺精品屡屡获得国家、省、市级肯定和表彰。创造编排的《远安呜音》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 “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比赛非职业组演奏奖,是我县历史上第一次参加国家级的民族器乐民间乐种比赛并获得国家级奖项。现代远安花鼓戏《吴大挖塘》荣获湖北省首届艺术节 “楚天群星奖作品奖”;著名作家张映泉编写的古装花鼓戏《一钱不还》由省、市纪委推荐列入全国廉政文化作品名录;花鼓戏《打补丁》在湖北省第二届戏曲艺术节上获得表演奖三等奖。《县令轿夫》等花鼓小戏在今年XX市举办的首届艺术上获得戏剧类二等奖。

(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地域文化品牌效应初步显现。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县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上,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国保单位实现零突破。全面申报和争取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南襄城遗址于2012年被命名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现我县国保单位零的实破,在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远安宝华庵和尚墓塔入选“XX市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目前我县有重要文物保护

点208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 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6处。

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新成绩。我县《远安呜音》、《蚕桑习俗(嫘祖信俗)入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远安花鼓戏》、《远安冲菜制作工艺》等5个入选省级“非遗”保护名录,有7个项目入选为市级非遗名录。远安鹿苑茶专业合作社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全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陈德望、林志清等3人被评为省级优秀传承人,徐华强、谭思宝等19人被评为市级优秀传承人。

三是地方文化丛书编辑出版。我县加强学术研究,召开民间文艺座谈会,深入挖掘和宣传远安具有鲜明特色的各类文化资源,加大研究、保护、开发利用力度,积极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和文化名片。编辑出版了包括《远安民间故事》、《远安民间歌曲》、《沮出荆山》等在内的12本嫘祖故里地方文献丛书《远安风情》,汇集了我县宝贵的地方文化资源。

(四)加强群文人员培训,提升文化队伍素质。

群众文化干部和工作人员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倡导者、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我们坚持将对基层的文化辅导列入年度工作目标,对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进行考核,作为对“两馆一站”业务工作的要求。

一是常年送“文化大辅导”到学校、到厂矿、到社区和村。聘请省、市书画、摄影专家、老师走进全县中小学校,厂矿社区,田角地头,开讲座,开展音乐、绘画等专题辅导,普及高雅文化。县剧团每年开展送戏下乡200余场次,将优秀的文艺作品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

二是县文化馆、图书馆业务骨干深入基层进行文化辅导。仅2013年就开办声乐、器乐、舞蹈、书法、艺术、摄影等培训50个班次,培训学员 1200余人次,为乡镇、村等基层培训文艺骨干200人次。目前,全县有乐器、声乐、绘画、摄影等8支稳定的文化艺术辅导队伍,腰鼓舞、彩扇舞、健身球等 10支特色团队,分布在全县各地有100余支广场舞队伍,有民间文艺团队59支364人,常年活跃在基层;乡镇文化站坚持免费开放,每年举办各类种植、养殖等培训70场次3000余人次。今年我们还加强特色广场舞创排,准备创排一台具有远安地方特色的广场舞加以推广。

三是加强后备人才培养。从今年开始,我们采取委培和省艺校联合办学的方式,通过公开招生、择优录取18名14-16岁的艺术表演爱好者,进入省艺术学校学习,培养花鼓戏表演、创作、乐器演奏等学员,通过系统学习和剧团老演员的传、帮、带,为省级“非遗”项目花鼓戏的传承发展培养后备人才。

分页阅读第1页:一、基本概况第2页: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县文体局关于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8pi838uao8njyy26yqz6tzp834d3b018tl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