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宏观经济学期末各章节习题整理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29 21:00:4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解:

收入增加,会增加人们的交易性货币需求,从而使货币总需求增加。在货币供给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需求的增加会导致利率水平的上升。

4.产品市场:I=1250-250i,S=-500+0.5Y;货币市场:M=1250,L1=0.5Y,L2=1000-250i。求两市场均衡时的Y和i 解:

在产品市场均衡的IS曲线中有I=1250-250r,S=-500+0.5y,I=S,得到IS曲线方程:Y=3500-500r 在货币市场均衡中有,L=0.5y+1000-250r,M=1250,L=M,得到LM曲线方程:Y=500+500r 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Y=3500-500r,Y=500+500r 得到Y=2000,r=3

5.已知某国宏观经济中消费函数C=150+0.5Y,投资函数I=150-400i,货币的交易需求函数为L1=0.25Y,货币的投机需求函数为L2=50-100i。又知货币供给量M=180。求均衡的产出Y,利率水平i,消费C,投资水平I以及货币交易需求L1和货币投机需求L2。 解:

Y=C+I,M=L1+L2 得

第八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某经济体的消费函数C=100+0.8Yd,投资I=50,政府购买G为200,政府转移支付R为62.5,税收T为250,求 (1)均衡收入

(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转移支付乘数与税收乘数

(3)如果充分就业收入为1200,通过增加政府购买或减税实现充分就业需要各增加多少? (4)在平衡预算条件下,情况又会怎样? 解:

(1)Y=C+I+G,Yd=Y-T+R,Y=100+0.8(Y-250+62.5)+50+200, 解得Y=1000 (2)

投资乘数=dY/di=1/(1-0.8)=5 政府支出乘数:=dY/dg=1/(1-0.8)=5 税收乘数=dY/dt=-0.8/(1-0.8)=-4 转移支付乘数=dY/dTr=0.8/(1-0.8)=4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1

(3)由于充分就业收入为1200,而实际收入为Y=1000,若用增加政府购买以实现充分就业,则要增加政府购买为:deltaG=deltaY/(partialY/partialG)=1000(1/0.)

2.设消费函数C=100+0.75Y,投资函数I=20-200i,货币需求函数L=0.2Y- 40i,货币供给M=50。 (1)求均衡产出和均衡利息率。 (2)若政府购买增加50,求政策效应 (3)求挤出效应。 解:

(1)由Y=C+I可得IS曲线的表达式Y=480-800i 由M=L可得LM曲线的表达式Y=250+200i

联立以上两个方程求解,可得:均衡产出Y=296,均衡利率i=0.23 (2)将政府购买增加50代如IS曲线Y=680-800i 新的均衡产出Y=336 新的均衡利率i=0.43 所以产出增加了40,利率提高了0.2。

(3)如果利率保持不变,政府购买增加50后的产出为Y=680-800*0.23=496。挤出效应496-336=160

第九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已知S(Y)=-1000+0.5Y,I(i)=2500-240i,1000/P=0.5Y-260i,求总需求函数 解:

0.5Y+240i=3500;0.5Y-260i=1000/P Y=3640+960/P

2.在一个三部门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200+0.75Y,投资函数为I=200-25i,货币需求函数为L=Y-100i,名义货币供给为1000,政府购买为50。求总需求函数。 解:

产品市场:Y=C+I+G=200+0.75Y+200-25i+50,化简得:Y=1800-100i 货币市场:1000/P=Y-100i 联立化简得:Y=900+500/P

3.设总供给函数为ys=2000+P,总需求函数为yD=2400-P (1)求供求均衡点;

(2)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3)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4)如果总供给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5)本题的总供给曲线具有何种形状?属于何种类型? 解:

(1)yS=yD,2000+P=2400-P,得到P=200,Y=2200,故均衡点为(2200,200) (2)总需求曲线向做移动10%,则原函数变为yD=2400-240-P=2160-P, 2000+P=2160-P,P=80,Y=2080,故新的均衡点为(2080,80)

(3)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10%,则原函数变为yD=2400+240-P=2640-P, 2000+P=2640-P,P=320,Y=2320,新均衡点为(2320,320) (4)其实原理于上面都是一样的,可以得到新平衡点为(2100,300) (5)总供给曲线为一条直线,过点(2000,0)斜率为1,属于线性供给曲线

第十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1.设某经济某一时期有1.9亿成年人,其中1.2亿人有工作,0.1亿人在寻找工作,0.45亿人没工作但也没在找工作。求:(1)劳动力人数;(2)劳动参与率;(3)失业率。 解:

(1)劳动力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2+0.1=1.3(亿) (2)劳动参与率=1.3/1.9=68.4% (3)失业率=0.1/1.3=7.69%

搜索更多关于: 宏观经济学期末各章节习题整理 的文档
宏观经济学期末各章节习题整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8uen18wf375cln2z0an3ef8l940h6007t1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