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及三视图和直观图
基础回顾:
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C.一个棱柱至少有五个面、六个顶点、九条棱 D.棱柱的侧棱长有的都相等,有的不都相等
解析:A、B都不能保证侧棱平行这个结构特征,对于D,由棱柱的结构特征知侧棱都相等,一个最简单的棱柱是三棱柱,有五个面、六个顶点、九条棱. 答案:C
2.用任意一个平面截一个几何体,各个截面都是圆,则这个几何体一定是 ( ) A.圆柱 B.圆锥 C.球体 D.圆柱,圆锥,球体的组合体 解析:由球的性质可知用平面截球所得的截面都是圆面. 答案:C
3.如图所示,下列几何体各自的三视图中,有且仅有两个视图相同的是( )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三视图:用 得到,这种投影下与投影面 的平面图形留下的影子与平面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是 的.三视图包括 、 、 . 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常用 画法来画,基本规则是:
(1)原图形中x轴、y轴、z轴两两垂直,直观图中,x′轴、y′轴的夹角为 ,z′轴与x′轴和y′轴所在平面 . (2)原图形中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直观图中 . 平行于x轴和z轴的线段长度在直观图中 ,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度在直观图中 . 课前小试:
1.下列有关棱柱的命题中正确的是 ( )
A.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 B.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正方体的正视、侧视、俯视图都是正方形;圆锥的正视、侧视、俯视图依次为:三角形、三角形、圆及圆心;三棱台的正视、侧视、俯视图依次为:梯形、梯形(与正视图可能不相同)、三角形(内外两个三角形且对应顶点相连);正四棱锥的正视、侧视、俯视图依次为:三角形、三角形、正方形. 答案:D
4.一个平面四边形的斜二测画法的直观图是一个边长为a的正方形,则原平面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 解析:如图所示.
原平面四边形面积为a×22a=22a
5.如图所示,图①、②、③是图④表示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其中图①是 ,图②是 ,图③是 (说出视图名称).
2
解析:结合三视图的有关概念知,图①是正视图,图②是侧视图,图③是俯视图. 答案:正视图 侧视图 俯视图
1
考点突破:
考点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1.几种常见的多面体的结构特征
(1)直棱柱:侧棱垂直于底面的棱柱.特别地,当底面是正多边形时,叫正棱柱(如正三棱柱,正四棱柱).
(2)正棱锥:指的是底面是正多边形,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中心的棱锥.特别地,各条棱均相等的正 三棱锥又叫正四面体.
2.理解并掌握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对培养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研究几何体中的线面位置关系或数量关系非常重要,每种几何体的定义都是非常严谨的,注意对比记忆.
[例1]下面有四个命题:
(1)各个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的棱锥是正棱锥; (2)三条侧棱都相等的棱锥是正三棱锥; (3)底面是正三角形的棱锥是正三棱锥;
(4)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是底面多边形的内心,又是外心的棱锥必是正棱锥.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
A.1 B.2 C.3 D.4 [思路点拨]
[课堂笔记] 命题(1)不正确;正棱锥必须具备两点,一是:底面为正多边形,二是:顶点在底面内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命题(2)缺少第一个条件;命题(3)缺少第二个条件;而命题(4)可推出以上两个条件都具备. [答案] A
考点二:几何体的三视图
1.几何体的三视图的排列规则:
俯视图放在正视图的下面,长度与正视图一样,侧视图放在正视图右面,高度与正视图一样,宽度与俯视图一样,即“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如图所示(以长方体三视图为例):
[特别警示] 画几何体的三视图时,能看到的轮廓线画成实线,看不到的轮廓线画成虚线.
2.应用:在解题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三视图的形状及图中所涉及到的线段的长度,推断出原几何图形中的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及图中的一些线段的长度,这样我们就可以解出有关的问题. [例2](2009·山东高考)一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2π+23 B.4π+23 23 323D.4π+
3C.2π+[思路点拨]
[课堂笔记] 由几何体的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由一个底面直径和高都是2的圆柱和一个底面边长为 ,侧棱长为2的正四棱锥叠放而成.故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V=π·12·2+
123. ·(2)2·3=2π+33[答案] C
考点三;几何体的直观图及斜二测画法
1.注意原图与直观图中的“三变、三不变”:
2
2.按照斜二测画法得到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其面积与原图形的面积有以下关系: S直观图=
2S原图形,S原图形=22S直观图. 4[例3] 已知△ABC的直观图A′B′C′是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求原三角形ABC的面积.
[思路点拨]
[课堂笔记] 建立如图所示的xOy坐标系,△ABC的顶点C在y轴上,AB边在x轴上,OC为△ABC的高.把y轴绕原点顺时针旋转45°得y′轴,则点C变为点C′,且OC=2OC′,A、B点即为A′、B′点,长度不变.
由(2)可知:A′B′=AB=a,O′C′=在图(2)中作C′D′⊥A′B′于D′, 则C′D′=
13OC=a, 2426O′C′=a, 281A′B′·C′D′=2
∴S△A′B′C′=
高考新动向:
三视图是新课标新增的内容,是一个知识交汇的载体,因而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但新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较低,经常与立体几何中有关的计算问题融合在一起考查.2009年广东高考将三视图与几何体的体积计算、空间位置关系融为一体,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一个新的考查方向. [考题印证]
(2009·广东高考)(12分)某高速公路收费站入口处的安全标识墩如图1所示.墩的上半部分是正四棱锥P-EFGH,下半部分是长方体ABCD-EFGH.图2、图3分别是该标识墩的正视图和俯视图.
已知A′B′=A′C′=a,在△OA′C′中, 由正弦定理得所以OC′=
a=
, a,
所以原三角形ABC的高OC=6a , 所以S△ABC=
162×a×6a=a. 22),∴易知△A′
(1)请画出该安全标识墩的侧视图;
(2)求该安全标识墩的体积; (3)证明:直线BD⊥平面PEG.
【解】 (1)该安全标识墩侧视图如下图所示.
[娈式] 若△ABC是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则其直观图△A′B′C′的面积是多少? 解:法一:由于直观图的面积S′与原图形的面积S间满足B′C′的面积为 .
法二:如图(1)(2)所示的实际图形和直观图.
3
┄┄┄┄┄┄┄┄(4分)
(2)该安全标识墩的体积
V=VP-EFGH+VABCD-EFGH =
1×40×40×60+40×40×20=64 000(cm3).┄┄(6分) 3
证明:由题意可知,这个几何体是直三棱柱,且AC⊥BC,AC=BC=CC1=a. (1)连结AC1、AB1.
由直三棱柱的性质得AA1⊥平面A1B1C1, 所以AA1⊥A1B1,则四边形ABB1A1为矩形. 由矩形性质得AB1过A1B的中点M. 在△AB1C1中,由中位线性质得MN∥AC1. 又AC1?平面ACC1A1,MN?平面ACC1A1, 所以MN∥平面ACC1A1.
(2)因为BC⊥平面ACC1A1,AC1?平面ACC1A1, 所以BC⊥AC1.
在正方形ACC1A1中,A1C⊥AC1. 又因为BC∩A1C=C, 所以AC1⊥平面A1BC.
由MN∥AC1,得MN⊥平面A1BC.
(3)由题设知四边形ABCD和四边 形EFGH均为正方形, ∴FH⊥EG,
又ABCD-EFGH为长方体,
∴BD∥FH.┄┄┄┄┄┄┄┄(8分) 设点O是EFGH的对称中心, ∵P-EFGH是正四棱锥,
∴PO⊥平面EFGH,而FH?平面EFGH, ∴PO⊥FH.┄┄┄┄┄┄┄┄(9分) ∵FH⊥PO,FH⊥EG,PO∩EG=O, PO?平面PEG,EG?平面PEG,
∴HF⊥平面PEG.┄┄┄┄┄┄┄┄┄┄┄┄(11分) 而BD∥FH,
故BD⊥平面PEG.┄┄┄┄┄┄┄┄┄┄┄┄(12分) [自主体验]
一个多面体的直观图及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如图所示,M、N分别为A1B、B1C1的中点.
(1)求证:MN∥平面ACC1A1; (2)求证:MN⊥平面A1BC.
课时作业:
1.对于斜二测画法叙述正确的是 ( )
A.三角形的直观图是三角形 B.正方形的直观图是正方形 C.矩形的直观图是矩形 D.圆的直观图一定是圆 解析:正方形、矩形的直观图都是平行四边形, 故B、C错误;圆的直观图是椭圆,故D错误. 答案:A
2.将正三棱柱截去三个角(如图(1)所示A、B、C分别是△GHI三边的中点)得到几何体如图(2),则该几何体按图(2)所示方向的侧视图为( )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