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应用举例:冒号
冒号,表示提示语之后 或 总括语之前的停顿,有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的作用。例如:
1.妈妈常对我说:“放学回来,你也该帮助老奶奶做点事。少先队员应
该懂得尊敬老人,照顾老人。”
(小学《语文》第五册《亲人》)
2.老牧人江希尔大叔老远就喊起来:“我们的鸿雁又飞来啦!”
(小学《语文》第八册《女邮递员的信》)
3.……一边走一边听着伯父意味深长的赞叹:在这个世界上,金钱可
以买到山珍海味,可以买到金银珠宝,就是买不到高尚的灵魂啊!
(小学《语文》第八册《苦柚》)
4.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林海》)
例1“妈妈常对我说”是提示语,后面用冒号,冒号后面是“说”的内容。 例2“喊起来”是提示语,后面用冒号,表示后面是“喊”的内容。 例3“赞叹”是提示语,用冒号,后面是“赞叹”的内容。
例4冒号用在总提示语(总括语)“多少种绿颜色呀”之后,后面是这些绿色的品种。
提示语后面用冒号,是冒号的主要用法,是小学阶段必须掌握的。
【冒号用在总括语之前的用法,在小学教材中比较少见。现在举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
试《现代汉语》(下册)和初级中学《语文》第四册上的例子作一叙述。
5.三宝走了,三毛走了,大刘走了:是海燕就要去搏击风云。
(《现代汉语》1985年12月版)
6.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
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第四册《怀疑与学问》)
例5先分项说三个人都走了,干什么去了呢?去拼搏进取,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去了;所以总结语说:“是海燕就要去搏击风云。”总结语前使用了冒号。
例6先分项对学问家的“怀疑”进行举说,然后总结说只有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总结语前用了冒号。】
下面再介绍几种冒号的用法,这些用法的基础仍是提示性的。 一、注释性的字眼后面加冒号。像“按”“注”等字。 例如:
7.编者按:本届电视节参赛电视剧《因为妈妈工作》别出心裁地提出
了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监护权问题。……因此,我们邀请了几位职业女性,请她们就此发表看法。
(摘自1996年12月6日《文汇报》)
8.注:
⑥张秀媛:《关于教育评价的几个理论问题》,见《中小学教育评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70—72页。
(摘自《江苏教育研究》)
例7是《文汇报》编辑为一篇文章所加的按语。人们习惯上把这种简单的篇外小块语言,叫《编者按》,它是编者对所编发的一篇或一组文章的介绍或议论,按语中往往向读者推荐什么或提出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编者按”本身具有提示作用,所以后面用了冒号。
例8是 “注”后用冒号。对文章内提到的文章或观点在文外给予注明出处,目的是辅助理解文章。
二、举例性的词语后加冒号,表明下文出现例语。像“例如”“比如”等词。
9.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
例:您不要随地扔纸。
请您不要随地扔纸。
您别随地扔纸,好吗?
(小学《语文》第八册《基础训练6》)
三、纯对话式的文章──剧本等,人物与他们的语言之间使用冒号。如:
10.练习对话。注意读出语气。
小霞:露露,你好!
露露:小霞,你好!
小霞:想不到在书店遇着你。你买了什么好书?
露露:我买了一本《安徒生童话选》。
…………
(小学《语文》第四册《基础训练5》)
四、书信、建议书等应用文的称呼语后要用冒号。如:
11.红红表姐:
你好,好久没见面了,姑父、姑母都好吗?……
(小学《语文》第七册《基础训练6》)
12.建议书
全校少先队员们:
3月5日,是毛泽东主席发表“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的纪念日……我们建议全校少先队员开展“献上我们的一片爱”活动。
…………
五年级二班全体少先队员
×年×月×日
(小学《语文》第十册《基础训练1》)
例11是一封信,称呼语“红红表姐”之后用冒号,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 例12是一份《建议书》,称呼语“全校少先队员们”之后用冒号,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