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复习目标:
1、 进一步熟记金属的化学性质; 2、 理解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会应用;
3、 知道铁生锈的条件,冶炼钢铁的原理及有关计算
复习重点:
1、 金属的化学性质;
2、 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方案; 3、 铁的冶炼及金属防锈的措施;
复习难点:
1、 金属与酸反应的质量关系; 2、 金属与盐的混合物溶液反应;
复习指导:第一课时
1、 课前准备:将课本 P23-P24 “本单元小结”的内容填写在书上,尝试记忆有关内容 2、 课堂检测复习效果:
第二课时:归纳本单元常见题型: ⑴金属与酸的反应:
① 判断金属能否与酸反应:
例:下列各种物质中能够能够用盐酸与金属直接反应得到的是(
)
A、FeCl 3
分析:
B 、MgCL C 、CuCL D 、AgCl
② 比较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量的多少问题:
例:质量相等的镁、铝、锌、铁分别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最多的是(
)
A、镁
分析过程:
B 、铝 C 、锌 D 、铁
③ 图像问题:
例:将质量相等的 A、B、C三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三份溶 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中,
均为+2价)()
A.放出H2的质量是
反应生成 H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质质量分数 如
A> B> C A> B> C A C> B> A
生成血质呈图所示。 C在生成物中
/£ B.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C.反应速率最大的疋 D.相对原子质量疋
分析过程:
④判定杂质问题:
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例:5.6 g 含杂质的铁片加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共收集到 ()
(已知:A、B
0.19 g氢气,该铁片中不可能含有的杂质是 D.
A.
分析过程:
镁 B. 锌 C. 铜
⑤天平平衡问题:
例:烧杯中盛有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天平调平后,同时分别向左盘、右盘中加入等质量的
锌片和铁片,则从反应开始到金属完全反应的过程中,天平指针指向的变化是
A、向左偏 B
、向右偏
C先向左偏后向右偏 分析
过程:
D 、先向右偏后向左偏
⑵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①设计比较活动性方案:
例:下列可用于验证铜、铁、锌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一组药品是( ① Cu、Zn、FeSQ溶液 ②Cu Fe、ZnSQ溶液
③ Zn、FeSQ溶液、CuSQ溶液
④ Fe、CuSQ溶液、ZnSQ溶液
)
A、①④
分析过程: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②反应前后溶液质量变化问题: 例:将下列各组内的物质混合,
充分反应后过滤, 所得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溶液质量减少的是 )
、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 、碳酸钙固体和稀盐酸
(
A Zn和稀盐酸 C Cu和硝酸银溶液
分析过程:
B D
④ 多种金属化合物的混合液在加入同种金属后的反应问题:
例1 :在氯化锌和氯化铜的 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铁粉,充分反应后,溶 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 是 ,将溶液过滤后,所得固体中一定有 ____ 。 分析过程:
例2 :若在硝 酸银和硝酸铜 的混合溶 液中加入一定 量铁粉, 则反应后的溶 液中一定 含有的溶质 是 ,将溶液过滤后,所得固体中一定有 _______ 。 分析过程:
⑶炼铁反应实验 例:在实验室里,可以利用右图装置制得铁。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处玻璃管内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C处酒精灯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 待四氧化三铁完全反应后,停止加热 A处, 在断开A、B之前应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至 A处 玻璃管冷却。若不继
续通入一氧化碳.
可能出现的后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金属生锈条件的探究及防锈措施:
例:(2011?青岛)甲、乙两位同学发现铜质眼镜架上出现一些绿色的锈渍.经查阅资料得知,铜锈的化学 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Cu2 (QH 2CQ].他们依照钢铁生锈的研究方法设计如下实验(如下图所示)
①将光亮铜片部分浸入蒸馏水中;②将光亮铜片究全浸入煮沸过的蒸馏水中;③将光亮铜片放在干燥的空
气中?请回答: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测一段时间后会出现铜锈的是 (填写序号)试管内
的铜片.
(2) 根据上述实验?甲同学认为:铜的锈蚀是铜与水、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填写“是”或“否”)
(3)乙同学认为要弄清导致铜锈蚀的因索,还应该再补充一些实验.在补充的实验中,如果要改变的因
_________ ,则保持不变的因素是 _____________ (选取“水”、“氧气”、“二氧化碳”等填写) 素是
1、(2012 .河南省)金属用途广泛,其结构和性质等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1)右图是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_______ 。
A. 铝原子的质子数为 13
B. 在化合物中铝通常显 +3价
C.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 铝可作导线是由于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并对溶液A和固体B的成分 (2)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 AgNO和CU(NQ)2混合溶液进行了右图实验,
进行了分析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 A中的溶质可能有哪些?
(NO3)2 ③Zn 【作出猜想】①只有Zn(NQ) 2②Zn (NQ) 2、AgNO
CU(NQ)2④Zn (NO3)2、AgN@ Cu(NQ)2
【交流讨论】不合理的猜想是 ______________ (填标号),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现 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有气泡产生 取少量固体B, 滴加
(3)右图是工业炼铁示意图。其中,焦炭的作用是燃烧提供能量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铁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尖空气卜T崛铁品炉]岛湍H生很
2、(2012淮安市)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
质量(m)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__________
应;
序号).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该图象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 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 A表示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曲线
② 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一定都有剩余
③反应结束后稀硫酸都没有剩余
拓展探究:
【实验探究】若猜想①成立,通过以下实验可确定固体 B的成分,请将下表填写完整。
0
④ 反应结束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 ⑤ 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质量相等. 复习小结:
第三课时:复习检测:
1、 ( 2011.广安市)锰(Mn和镍(Ni)都是金属,将镍丝插入硫酸锰溶液中,无变化;将镍丝插入硫酸
铜溶液中,镍丝上有铜析出。则
Mn、Ni、Cu的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排列正确的是
D. Mn Ni Cu
( )
A. Mn Cu Ni B. Ni Mn Cu C . Cu Ni Mn
2、 (2011.广州市)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甲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乙、丙、丁在一定条件
下都能与氧气反应。丁盐的水溶液可用丙制的容器盛放,但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 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
A.甲 >乙>丁 >丙 C.丙〉乙>丁 >甲
B D
.丙>丁 >乙 >甲 .乙>丁 >丙 >甲
3、 (2011 .德州市)某学生为了验证锌、银、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五个实验:①将
⑤
Zn、Cu
将Zn放入
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②将Ag放入CU(NO)2溶液中;③将Cu放入AgNO溶液中;④将Cu放入ZnSQ溶液中;
AgNQ溶液中。下列实验组合不能验证锌、银、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⑤
( )
4、 (2011 ?陕西省)(7分)铁、铝、铜是常见的三种金属。同学们发现生活中的铝和铜制品表面一般不用 防锈,而铁
制品一般需要做防锈处理。
【提出问题】这是不是因为铁、铝、铜三种金属中铁的活动性最强呢
?
【实验探究】同学们对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填写空格。
将粗细相同的铁丝、铝丝、铜丝分别插人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盐酸中:
i 1 操作 窜稀盐酸 根据现象得出 金厲活3稀盐酸 动性顺序 无丸泡 片刻后现象 几分钟后现象 有少量气泡 有少试弋泡 无气泡 Al * F巳ACu Al>Fe>Cu 有大量气泡 无气泡 【讨论交流】为什么同一个实验得出了两种结论呢
?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查阅了相关资料,明白了铝丝在
___________________ 。
稀盐酸中短时间内无气泡,是因为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会先与盐酸反应。 【反思评价】做金属性质实验时需将金属进行打磨,打磨的目的是
【实验验证】为了进一步确认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又将两根粗细相同的、打磨过 的铁丝分别插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