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题(开卷)-纸质考试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1 19:44:1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题(开卷)

一.单项选择题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C )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金融资本是( A )

A.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相互渗透,融合生长而形成的新型的资本形态。 B.银行垄断资本。 C.工业垄断资本。 D.一般的资本。 3. 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是( C )。

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 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实质 4.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 ( A )。

A同一劳动过程中的两个不同万面 B不同劳动过程中的两个不同万面 C同一劳动过程中先后出现的两次劳动 D不同劳动过程中相同的劳动形式 5.物质的本质特性是( A )

A.客观实在性 B.实物性 C.结构性 D.可分性 6.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D )

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 7.“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C )。 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8.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A )

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B.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 C.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 D.国家政权问题 9.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C )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10.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C )。 A国际卡特尔 B混合联合企业 C跨国公司 D国际康采恩

11.在帝国主义条件下,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 D )

A.垄断消灭竞争。 B.垄断产生竞争,竞争产生着垄断。

C.竞争减弱。 D.垄断不能消灭竞争,竞争更加剧烈,更加深刻,更带有破坏性。 12.跨国公司是( D )

A.一种国际性的垄断组织 B.国际卡特尔。

C.在流通领域结成的国际垄断同盟。 D.新科技革命和资本国际化的产物。 13.资本输出的基础是( B )、

A.大量的“过剩资本” B.垄断。

C.许多落后国家的自然经济瓦解,并逐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D.所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有了资本家的垄断同盟。

第1页(共8页)

1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1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C )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16.“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B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17.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 C )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18.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B )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1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 )

A.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 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 20.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D )。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 B.社会物质生产和社会精神生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1.生产关系包括很多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B )。 A.劳动者的分工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和交换关系 D.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22.一定的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即( D )。

A.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B.军队警察等武装力量和政府组织部门 C.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23.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 C )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24.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D )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25.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C )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2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 A )。 A.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B.上层建筑的进步可以决定经济基础发展的方向

C.经济基础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D.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第2页(共8页)

27.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 A )。

A.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价值转移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28.产生相对过剩人口的直接原因是( B )。 A.资本积聚 B.劳动力供给的增加 C.资本集中 D.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29.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 ( C )。

A.矛盾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

30.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为( B )。

A.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B.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C.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1.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D )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

B.个别企业有组织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32.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段话说明( A )。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C.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33.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 A )。 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C.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34.对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分析,可以看出资本积累的实质是( D )。 A.资本家靠自己的劳动所得发家致富 B.资本家靠节衣缩食发家致富 C.资本家靠辛勤劳动发家致富

D.资本家靠把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再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而发家致富 3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D )。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发展的结果 36.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结论是 ( A )。 A.科学社会主义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 37.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第3页(共8页)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38.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39.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 D )。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效果

40.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 C )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

二.多项选择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BDC )。 A.德国古典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E.空想社会主义

2.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BD )。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E.限制事物自身的发展

3.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 ABDE )。 A.理论要指导实践 B.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重要 D.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检验正确与否 E.理性认识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发展

4.历史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是( CDE )。 A.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B.承认意识的反作用

C.没有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 D.没有客观地说明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E.忽视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5.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剩余价值的最基本的方法是( AC )。 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B.一般剩余价值生产 C.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D.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E.劳动力价值的生产

6.《共产党宣言》中讲到: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社会的活动要由他们个人的发明活动来代替。解放的历史条件要由幻想的条件来代替,无产阶级组织成为阶级要由一种特意设置出来

第4页(共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题(开卷)-纸质考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9pjp9xfrf9nplx1m223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