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复习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0 21:46:1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复习

【学习目标】

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数学表达式及物理意义; 2、掌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 【学习内容】 一、牛顿第二定律

1、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 成正比,跟物体的 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 的方向相同。其的数学表达式为 ;它反映了加速度与 和 的关系。

例1、自由下落的小球下落一段时间后,与弹簧接触,从它接触弹簧开始,到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加速度和速度的变化情况是怎样的?

2、牛顿第二定律的特点。

(1)F=ma中的F为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

(2)F=ma中的m,当对哪个物体受力分析,就是哪个物体的质量,当对一个系统(几个物体组成一个系统)做受力分析时,如果F是系统受到的合外力,则m是系统的合质量. (3)F=ma中的 F与a有瞬时对应关系, F变a则变,F大小变,a则大小变,F方向变a也方向变.

(4)F=ma中的 F与a有矢量对应关系, a的方向一定与F的方向相同。

(5)F=ma中,可根据力的独立性原理求某个力产生的加速度,也可以求某一个方向合外力的加速度.

2

(6)F=ma中,F的单位是牛顿,m的单位是千克,a的单位是米/秒. (7)F=ma的适用范围:宏观、低速

例2、如图所示,A、B两环分别套在间距为1m的光滑细杆上,A和B的质量比mA:mB=1:3,用一自然长度为1m的轻弹簧将两环相连,在A环上作用一沿杆方向的、大小为20N的拉力F,当两环都沿杆以相同的加速度a运动时,弹簧与杆夹角为53°(cos53°=0.6).

(1)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多少?(2)若突然撤去拉力F,在撤去拉力F的瞬间,A的加速度为a',B的加速度a''分别是多少?

变式1、楼梯口一倾斜的天花板与水平面成θ = 37°角,一装潢工人手持木杆绑着刷子粉刷天花板,工人所持木杆对刷子的作用力始终保持竖直向上,大小为F = 10 N,刷子的质量为m = 0.5 kg,刷子可视为质点,刷子与天花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5,天花板长为L = 4 m.sin 37° = 0.6,cos 37° = 0.8,g取10 m/s2.试求: ⑴ 刷子沿天花板向上的加速度;

⑵ 工人把刷子从天花板底端推到顶端所用的时间.

变式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水平轻弹簧系住,并用倾角为30°的光滑木板AB托住,小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当木板AB突然向下撤离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

- 1 -

233

A.0 B.g C.g D.g

33

二、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常用处理方法 1、按研究对象受力情况分: ①力的合成法:当物体只受两个互成角度的力作用而做加速运动时,可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很方便求出合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合力与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一致的,解题时已知或判知加速度方向,就可知合力方向,反之亦然。

例3、质量为M的碗形物体,内径为R,放置在光滑水平面上,内有一质量为m的光滑小球,现在水平外力F作用下沿水平方向运动。当小球跟碗形物相对静止时,球离碗口的距离是多少?

变式3、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一辆动力小车沿斜面下滑,在小车下滑的过程中,小车支架上连接着小球的轻绳恰好水平,已知小球的质量为m,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绳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______. ②正交分解法:当物体受到二个以上力作用而做加速运动时,常用正交分解法解题,多数情况下是把力正交分解在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上,有:

?Fx?ma(沿加速度方向) ?Fy?0(垂直于加速度方向)

特殊情况下分解加速度比分解力更简单

例4、电梯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当电梯加速运动时,质量为M 的人对梯面压力是其重力的6/5,则人与梯面间的摩擦力是其重力的多少倍?

例5、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两人一推一拉,使物体以加速度a向上滑动,两人用力大小相等,推力方向与斜面平行,拉力方向与斜面成β角斜向上,已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两人用力的大小?

2、按研究对象的选择方式分:

①隔离法:当我们所研究的问题是涉及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也叫物体组或连接体),从研究方便出发,常把某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解方程求出答案。如果问题复杂,涉及未知数较多,只“隔离”一个物体还不够,还

- 2 -

必须再“隔离”第二个物体,第三个物体等。总的原则是所列方程数与未知量个数相等就可以了,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叫隔离法。 ②整体法:当系统中各物体加速度相同时,我们可以把系统中的所有物体看成一个整体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求出整体的加速度。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叫整体法。 Ⅰ、具有相同加速度的连接体,一般先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再隔离各部分去求解。

例6、如图,置于水平地面上相同材料的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物体间用细绳相连,在M上施加一水平恒力F,使两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对两物体间绳上的张力,正确的说法是( ) A、地面光滑时,绳子拉力的大小为mF/(M+m) B、地面不光滑时,绳子拉力的大小为mF/(M+m) C、地面不光滑时,绳子拉力大于mF/(M+m) D、地面光滑时,绳子拉力小于mF/(M+m)

Ⅱ、具有相等加速度值而方向不同时,一般设其加速度为a,再对各部分列动力学方程。 例7、如图,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100克和300克,滑轮质量和摩擦均不计,当A、B从静止释放时,求A的加速度的大小。

Ⅲ、具有不同加速度值和方向的连接体问题,一般先找出各部分之间的运动关系,再列出方程求解(用隔离法)。

例8、如图,底座A上装有一根直立长杆,其总质量为M,杆上套有质量为m的圆环B,它与杆间有摩擦,当圆环以一定的初速度向上运动时,圆环的加速度大小为a,底座A不动,求圆环在升起和下落过程中,水平面对底座的支持力分别是多大?

变式4、如图所示,一夹子夹住木块,在力F作用下向上提升.夹子和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M,夹子与木块两侧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若木块不滑动,力F的最大值是 ( ) A.2f(m+M)/M B.2f(m+M)/m

C.2f(m+M)/M – (m + M)g D.2f(m+M)/M + (m+M)g

变式5、如图所示,50个大小相同、质量均为m的小物块,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一起沿斜面向上运动.已知斜面足够长,倾角为30°,各物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重力加速度为g,则第3个小物块对第2个小物块的作用力大小为 ( ) A.F/25 B.24F/25

C.24mg + F/2 D.因为动摩擦因数未知,所以不能确定 三、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两类基本问题,即由受力情况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由运动情况分析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关系如图.

例9、质量为10 kg的物体在F = 200 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从粗糙斜面的底端由静止开始沿斜面运动,斜面固定不动,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θ = 37°,如图所示.力F作用2 s后撤去,物体在斜面上继续上滑了1.25 s后,速度减为零.求:物体

- 3 -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和物体的总位移x(sin 37° = 0.6,cos 37° = 0.8,g = 10 m/s).

变式6、为了研究鱼所受水的阻力与其形状的关系.小明同学用石蜡做成两条质量均为m、形状不同的“A鱼”和“B鱼”,如图所示.在高出水

面H处分别静止释放“A鱼”和“B鱼”, “A鱼”竖直下潜hA后速度减为零,“B鱼””竖直下潜hB后速度减为零.“鱼”在水中运动时,除受重力外,还受浮力和水的阻力.已知“鱼”在水中所受浮力是其重力的10/9倍,重力加速度为g,“鱼”运动的位移值远大于“鱼”的长度.假设“鱼”运动时所受水的阻力恒定,空气阻力不计.求:

⑴“A鱼”入水瞬间的速度vA1;

⑵“A鱼”在水中运动时所受阻力fA;

⑶“A鱼”与“B鱼”在水中运动时所受阻力之比fA∶fB.

四、考题再练。高考试题 1.【2012·安徽卷】如图所示,放在固定斜面上的物块以加速度a沿斜面匀加速下滑,若在物块上再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则 ( ) A.物块可能匀速下滑 B.物块仍以加速度a匀加速下滑

C.物块将以大于a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 D.物块将以小于a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

【预测1】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2m的两个小球置于光滑水平面上,且固定在一轻质弹簧的两端,已知弹簧的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现沿弹簧轴线方向在质量为2m的小球上有一水平拉力F,使两球一起做匀加速运动,则此时两球间的距离为( )

A. B. C.L + D.L + 3k2k3k2k2.【2013广东高考】.如图所示,游乐场中,从高处A到水面B处有两条长度相同的光滑轨道.甲、乙两小孩沿不同轨道同时从A处自由滑向B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甲的切向加速度始终比乙的大 B.甲、乙在同一高度的速度大小相等 C.甲、乙在同一时刻总能到达同一高度 D.甲比乙先到达B处

【预测2】如图所示,AB和CD为两条光滑斜槽,它们各自的两个端点均分别位于半径为R和r的两个相切的圆上,且斜槽都通过切点P.设有一重物先后沿两个斜槽,从静止出发,由A滑到B和由C滑到D,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和t2,则t1与t2之比为 ( )

A.2∶1 B.1∶1 C.3∶1 D.1∶3

3.【2013江苏高考】如图所示,将小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砝码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若砝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m1 和m2,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⑴ 当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时,求纸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⑵ 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求需所拉力的大小;

⑶ 本实验中,m1 = 0. 5 kg、m2 = 0. 1 kg,μ = 0. 2,砝码与纸板左端的距离d = 0. 1 m,

2

FFFF- 4 -

搜索更多关于: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复习 的文档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复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9wkz5bmjd4yj374r8ug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