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中职技能大赛汇报会
(前言:今天我在这里作2013年湖北省技能操作大赛汇报,首先要感谢学校领导大力支持、感谢实习科、教务科等科室的鼎力相助,感谢专业和老师们的积极帮助与配合,才能为学校争得荣誉,下面我先将历年来数控专业普车竞赛情况介绍一下。) 一、历年来数控专业参加市级以上竞赛活动回顾
1. 2009年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普车技能竞赛三等奖获得者:李振(07技师班),京山县石龙镇东湖村五组 2. 2010年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普车组一等奖获得者:张迪,08技师班;2010年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普车组三等奖获得:倪巧宇,08技师班,松滋市沙道观人
3. 2011年4月荆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技能大赛普车组一等奖:伍冠军,09技师班;2011荆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技能大赛普车组一等奖:苏洲,09技师班。数控专业普车获团体一等
奖;周正国老师获优秀教练: 2011年11月参加湖北省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
伍冠军获二等
奖,许冬云获三等奖。
4. 2012年4月,在荆州市第五届中职学校技能大赛中,数控专业选派
了李军锋、韩建敏获得普车竞赛组一等奖。
2012年11月李军锋、刘燊参加湖北省中职学校技能大赛普车组李军锋获普车组一等奖,刘燊获普车组三等奖
5.2012年第四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决赛中,我校数控专业2010技师班学生李军锋参加普车中级工竞赛,喜获个人三等奖。
6. 2013年4月25日刘磊、张磊二名选参加普车竞赛,获得了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绩
大赛点亮人生 技能成就辉煌
一、 一、引入竞争 永争高峰
良好的竞争机制有利于搞好学生培训工作,参加培训的学生是从年级每个班级比较优秀的学生中选出来的,在培训中大部分学生将会被淘汰,所以在平时训练中,我要求将平时考核的零件做评比,每次评比的分数都将纳入最终进入参赛名单的考核分数,谁最后更优秀谁参赛。同时,我把一个时间段内考核评比结果告诉学生,帮助落后学生分析问题,达到知不足而后勇的效果。这样引入的是一种良性的竞争机制。告诉学生落后只有靠自己更努力才会赶上这个道理。如果不引入竞争,学生们也不会强烈的紧迫感,不会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就会对自己发生的问题不深入探究,也就得不到提高,更谈不上锻炼学生意志品质了。 二、 二、调整心态,展望未来
很多学生勤奋拼搏、相当刻苦,每天训练十几个小时,就是为了参加最后的比赛。但现实是残酷的,一部分同学必须被淘汰,这种心理落差是非常大的。作为指导老师一定要关注这种情绪变化,防止由积极再次走向消极。所以我们责任重大。在平时训练中,我很注重学生心态调整,不断给他们灌输思想,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并不是一个失败者,而是一个成功者。相比那些没有参加培训的学生,自己又是多么的幸运啊!能够参加培训的学生在长达半年的日子里大家相互帮助,相互了解,大家就是一个团队,不管谁参加比赛都代表了这一大批同学。团队精神至关重要,在平时培训中学生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遇到问题时要相互讨论、相互指出各自不足,相互交流,相互考核,团结作战,共同成长。然后再与学生沟通交流怎样解决问题才能在比赛中“厚积薄发”。即使自己没有参加比赛、即使没能在比赛中获得好名次。我们要把我们的目光放得更远些。通过自己的努力,我收获信心,收获未来,收获了一颗积极进取的心。今后的路、自己的梦想,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一样当强者! 三、 三、因材施教、形式多样
不同的学生不同对待,在培训生活中,我注重调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培训工作的协调一致。如有些同学理论差,有些同学理论好。在培训中我对理论差的贯穿一个思想:先完成“怎样做”,再进行“为什么要这样做”,最后再解决“怎样做到更好”的问题。让他们在做中去学习,以训促学的手段。而那些理论好的同学则验证自己所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习方式。有些同学不太愿意主动和老师交流,为搞好培训工作,我就要求他们把当天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再根据问题进行处理反馈。在训练中为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在机床前大声喧哗,或者故意改变图纸尺寸,设定机床故障,有时也让同学之间互相测评零件并进行评论。安排不认识的人进行围观,并照相。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其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应变能力,
提高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平衡了考核心态能力,使学生适应多种情况,从容应试。心理素质是影响竞赛的关键因素。比赛不仅比技术也比心理素质。技术再高的人如果欠缺一定心理素质,将会直接影响到自身水平的发挥。那究竟怎样克服心理障碍呢?第一:比赛开始后不要紧张,按照平时自己做的去做并完成。因为我们都是有准备去的,只要不粗心一定会有好的成绩;第二:比赛时切记不能三心二意,要分析好的车削工艺,做好粗车、半精车、精车。能一次装夹完成的就不要颠来倒去的,最后反而都没做好;第三:在平时训练中要把每次训练当做比赛,这样才能在平时训练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四、 四、赛出水平、成就辉煌
在多年的培训工作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