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色素,可以随着细胞液的酸碱改变颜色。细胞液呈酸性则偏红,细胞液呈碱性则偏蓝。花青素(anthocyanins)是构成花瓣和果实颜色的主要色素之一。经由苯基丙酸类合成路径(phenylpropanoid pathway)和类黄酮生合成途径(flavonoids biosynthetic pathway)生成。影响花青素呈色的因子包括花青素的构造、pH値、共色作用(copigmentation)等。果皮呈色受内在、外在因子和栽培技术的影响。光可增加花青素含量;高温会使花青素降解。花青素为植物二级代谢产物,在生理上扮演重要的角色。花瓣和果实的颜色可吸引动物进行授粉和种子传播 (Stintzing and Carle, 2004)。常见於花、果实的组织中及茎叶的表皮细胞与下表皮层。部分果实以颜色深浅决定果实市场价格。花青素属於酚类化合物中的类黄酮类(flavonoids)。基本结构包含二个苯环,并由一3碳的单位连结(C6-C3-C6)。花青素经由苯基丙酸路径和类黄酮生合成途径生成,由许多酵素调控催化。以天竺葵色素(pelargonidin)、矢车菊素(cyanidin)、花翠素(delphinidin)、芍药花苷配基(peonidin)、矮牵牛苷配基 (petunidin)及锦葵色素(malvidin)六种非配醣体(aglycone)为主。花青素因所带羟基数(-OH)、甲基化(methylation)、醣基化(glycosylation)数目、醣种类和连接位置等因素而呈现不同颜色 (范和邱, 1998)。颜色的表现因生化环境条件的改变,如受花青素浓度、共色作用、液胞中pH値的影响 (Clifford, 2000)。本文目的为了解影响花青素生合成的因子,以作为田间栽培管理的参考。 橙色和黄色是胡萝卜素的作用。1910年在胡萝卜中发现了β-胡萝卜素,以后共发现另外2种胡萝卜素异构体,分别是:α、β、γ三种异构体。1958年β-胡萝卜素获得专利(US2849495,1958年8月26日,专利权人:Hoffmann La Roche),目前主要从海洋中提取,也可人工合成 OPC即Oligomeric Proantho Cyanidins,原花青素是(OPC)的中文译名,又称 Pycnjogenols(浓缩基因),是有着特殊分子结构的生物黄酮。它是高效的辅助因子,是国际上公认的活性最强的天然抗氧化剂、清除自由基以及其抗衰老作用的物质。 虽然OPC原花青素有如此神奇的功效,但人体却无法产生原花青素,OPC原花青素多集中在植物的皮、壳、籽、叶、杆上等部位,如葡萄籽皮等;而最好的资源采自莲科植物的果实和叶,用莲科植物提取的OPC纯度可高于98%以上(一般葡萄籽、皮中提取的最多只能达到90%)。 注意:自然界中的皮、壳、籽、叶、杆未经提取加工,其中的OPC不能析取出来,自然人体不能吸收。
花青素与原花青素的作用有什么区别? 花青素是一种天然色素,自然界有超过300种不同的花青素。他们来源于不同种水果和蔬菜,如草莓等莓类、柑桔类、西兰花、樱桃、葡萄、茄子、黑米、黑豆等。
原花青素(OPC),商业上原花青素一般来源于葡萄籽和法国海岸松树皮的提取物。在结构上,原花青素是由不同数量的儿茶素或表儿茶素结合而成。
花青素的作用和原花青素作用很类似,它们都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可以制止自由基对人体的伤害。自由基是一种有一个不成对电子的原子团,因此自由基是不稳定的,它会掠夺人体器官的电子,使自己形成稳定下来。而我们的身体器官却受到巨大伤害,导致过早衰老、引起各种疾病。
氧化损伤身体的各种器官,包括生命的基础——细胞。而抗氧化剂的作用就是自己被氧化,而保护身体器官不被自由基的伤害。
我们生物体系主要遇到的是氧自由基,体内活性氧自由基具有一定的功能,如免疫和信号传导过程。但过多的活性氧自由基就会有破坏行为,导致人体正常细胞和组织的损坏,从而引起多种疾病。如心脏病、老年痴呆症、关节炎和肿瘤等。此外,外界环境中的阳光辐射、空气污染、吸烟、农药等都会使人体产生更多活性氧自由基,使核酸突变,这是人类衰老和患病的根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