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水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要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设计一个水钟,亲自动手制作一个水钟。 2.在实验中检验自己的水钟是否计时准确。 过程与方法:
1.设计制作水钟的方案。
2.利用剪刀、塑料瓶等简单工具盒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水钟。 3.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对自己的方案进行改进。
4.经历思考方案——制定计划——实施方案——检验成果——寻找原因——改进实验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科学制作带来的乐趣。
2.体会到在科学研究中分工、合作,和谐的开展探究是重要的。
3.体验到完成一个科学制作需要不断重复实验,在实验中逐步完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经历设计方案——实验制作——修正方案的科学活动。 难点:制作水钟时如何选择合适的孔径以控制水滴的速度。 【教学准备】
美工刀 笔 电子秒表 两个瓶子 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课件出示情境图片)
图片出示古代受水型水钟。
问学生想不想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水钟?
今天我们来研究《我的水钟》。本部分利用直观的多媒体画面,结合教师的解说,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为参与后面的学习活动作了一定的铺垫。
(二)实验探究,认识新知
本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设计“水钟”设计一个制作计划,想好类型、式样、材料、操作步骤。
思考:1、选什么样的材料? 2、怎么利用材料制作?
3、如何标出刻度。
有准备、有目的的进行计划。
第二个环节:做一个水钟
按计划制作水钟。
学生在标刻度的时候要对照时钟,根据每分钟流出水位画出刻度。然后依水位来推算时间,分别标出1分钟——10分钟的时间刻度。
1
教师到各小组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小组,如何选择合适的孔径以控制水滴的速度。
学生讨论预测自己的小组的水钟。
小组讨论可以使学生增强与人合作的意识,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预测不但检验了学生们已有经验,还可以使学生有针对性做接下来用水钟计时的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第三个环节:用水钟计时
学生做实验,教师到各个小组巡视。
“用水钟计时“在这个活动中,制作计划已经成为现实的成果,还要在实践中检验。将做好的水钟与钟表对照,你的水钟计时准确吗?当水钟出现误差时,原因出在哪里?根据误差寻找水钟计时的准确的因素。
第一:如果容器的形状不规则,容易造成刻度的标识错误。
第二:因为开始时容器里装了比较多的水,水的重量产生的压力比较大,开始滴漏速度会快一些。随着容器中的水位逐步下降,水的压力也越来越小,这样就影响了滴水的速度.
学生分析了可能存在的原因后,试图对自己制作的水钟进行改造。教科书用插图的形式提醒学生设计滴漏要像静脉滴注一样均匀下滴,最好能控制滴漏的速度。
学生经历了一个思考方案——制定计划——实施方案——检验成果——寻找原因——改进成果的科学探究活动。每个活动都要让学生充分探究,让他们理解一项研究成果的取得,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需要不断思考和改进,逐步完善。
分享展示实验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加对科学的兴趣。和预测对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板书设计
我的水钟
使用中发现的问题 原因 改进方法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