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库
6.铁锹:用于撮料。
7.扫把:用于打扫地面卫生。
8.90度测定棒:在换极时用于测量铝液和电解质水平。 9.呆扳手:用于复紧卡具。
10.钢丝刷:用于清理阳极铝导杆。 11.粉笔:用于画线进行阳极高度标识。 12.阳极卡尺:用于设置阳极高度。
13.空气软管:用于出铝,吹扫卫生,冷却槽壳发红部位的温度。 14.漏铲:用于打捞炭渣。 15.铁碓:用于壳面打洞。
16.大锤:用于出铝时敲打台包盖和破碎大块物料。 17.扳手:用于松紧螺栓连接。
18.风镐:用于清理用过的台包和大修槽炉面。 19.钢丝绳:用于吊运重物。
20.连接紧固螺杆:用于停开槽固定母线用。 21.螺栓和螺母:用于吸出管、短路口等的连接。 22.半月耙:用于出铝后的台包清理。
23.铁钎:用于清理台包,处理卡打击头,壳面打洞。 24.铁箱:用于装炭渣和舀出来的电解质。 25.手推车:用于推物料。
26.大勺:用于电解质和停槽后残铝的舀取。
27.风动扳手:用于停开槽短路口连接螺栓的松卸、紧固。 28.溜槽:用于向电解槽灌注电解质和铝水。
㈡ 测量用工器具及用途
1.数字万用表:用于电解槽上各部位压降的测量。
2.便携式红外非接触式测温仪:用于非接触方式介质表面温度的测量,比如:测量槽壳表面温度。
3.数字式测温仪:用于显示电解质温度的测量结果。
4.插杆式热电偶:插入电解质中测量电解质温度或电解槽焙烧温度。 5.补偿导线:用于连接测量仪表和测量工具。
6.热电偶保护陶套管:用于保护电解槽焙烧期埋设的测温热电偶。 7.耐火纤维圆锥:用于保护电解槽焙烧期埋设的测温热电偶
8.炉膛形状测定棒:用于炉膛形状的测量。 9.炉底隆起测定棒:用于炉底隆起的测量。
10.阳极电流分布测定棒:用于阳极电流分布的测量。
11.带线测定棒:用于阴极电流分布、阳极压降和阴极压降等的测量。 12.极距测量棒:用于极距的测量。
13.阳极压降测量棒:用于阳极压降的测量。 14.刻度尺:用于高度和长度的测量。
15.水平仪:在测量两水平、炉膛形状和炉底隆起时,进行测定水平面的校准。 16.毫伏表:用于阳极电流分布的测量。
㈢ 常用原材料的名称与用途:
1.氧化铝:电解生产的主要原料,其分子式为Al2O3。 2.冰晶石:电解生产的主要溶剂,其分子式为Na3AlF6。
— 6
精选文库
3.氟化铝:调节降低电解质分子比的一种主要添加剂,分子式为AlF3。 4.炭酸钠:调节提高电解质分子比的一种主要添加剂,分子式为Na2CO3。 5.炭阳极块:电解生产的主要原料,主要成分是碳。 6.氟化钙:用于调整电解质成份,分子式为CaF2。 7.氟化镁:用于调整电解质成份,分子式为MgF2。 三 电解槽通电、焙烧、启动 一、学习目的
通过学习,了解电解槽通电、焙烧、启动作业程序,掌握短路片操作,能进行点动抬阳极,安装和拆卸分流器、软连接,能对卡具进行复紧、手动打壳下料。 二、焦粒焙烧作业程序及操作步骤 ?准备焙烧启动工器具、原料。 ?将电解槽阴极炭块表面清扫干净。 ?铺设煅后焦、石墨粉混合料。 ?挂阳极。 ?安装软连接。 ?安装分流片。 ?砌炉。
?设置热电偶。 ?联系停电。
三 电解槽通电、焙烧、启动 ?操作短路口。 ?联系通电。
?通电后进行相关测试。 ?拆除分流片。 ?拆除软连接。 ?灌电解质启动。 ?灌铝。 ?联机。 ?记录。
㈠ 通电短路片操作
1.确认停电后,用风动扳手松开短路片紧固螺栓,并将短路片撬开。
2.插入短路绝缘片,若绝缘片插入困难,应检查短路片是否松开、软带部位间隙是否过小,若为间隙过小,应用木楔子插入,使间隙增大。
3.先取出紧固螺栓,检查绝缘套管有无损坏,若有损坏,立即更换并重新安装、紧固,取下上、下两段螺杆,收拾备用。 ㈡ 点动抬阳极
1.在焙烧槽需要进行点动阳极提升时,作业人员必须接受明确的作业指示,方能开始操作。 2.以1mm为提升单位,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阳极提升。 3.每抬一次阳极记录一次回转计读数及槽电压。
4.在抬阳极过程中发生效应,应采取人工手动点降电压,并将大面、阳极上的冰晶石推入槽内的方法熄灭效应。
㈢ 软连接、分流片的连接与拆卸 1.安装软连接的目的
安装软连接的目的是在电解槽焙烧前每块阳极电流通路上附加一套软连接装置,如图2-1所示,以使电解槽内靠自重放置在焦粒上的每一块阳极电流通路畅通,确保槽内阳极电流分布均匀。 2.软连接的安装
① 准备软连接装置。检查装置各部件是否完整,螺口有无滑丝现象,清洗压接面,修复装
— 7
精选文库
置的缺失。
② 铺垫上槽用于攀登的槽罩,确保稳当。
③ 两人配合,一人抱软连接装置上槽,另一人抵紧槽罩做好安全监护。 ④ 将软连接的各连接端头分别与导杆和水平母线相连,紧固连接螺杆。 ⑤ 重复以上步骤,将电解槽中所有阳极通过软连接装置与水平母线相连接。 ⑥ 将所有软连接的接点再紧固一遍,确保通电后阳极电流分布均匀。 ⑦ 收拾工具,记录工作完成情况。 3.软连接的拆卸
当电解槽具备启动条件后,进行软连接拆除。拆卸步骤:
① 在拆除软连接前通过各部位温度测量确定电解槽已具备启动温度条件。 ② 紧固阳极卡具。
③ 铺垫攀爬上槽的槽罩,确保稳妥。
④ 两人配合,一人上槽,另一人抵紧槽罩,做好安全监护和工具传递。 ⑤ 逐一将软连接的连接螺杆扭松。 ⑥ 将拆卸下的软连接传递下槽。 ⑦ 收拾工具,软连接归位。 ⑧ 人工复紧卡具。 4.安装分流片的作用
分流片的作用是在用焦粉焙烧电解槽之初,通过分流器将部分电流导入阴极,减少通过电解槽内的电流量。分流方式有从每一块阳极向阴极钢棒的分流,通过焊接,将分流片两端连接在阳极钢爪和阴极钢棒上。这种分流方式,存在连接上的不便和分流片的不可重复使用等问题,但连接处的接点压降较小。目前生产中多采用母线分流的方法进行电流分流,即直接将部分电流从母线的正极导入负极。这种连接方式较前一种分流方式,有连接操作简单,且分流器可重复使用,利于降低电解槽焙烧成本的优势,但存在机械接点压降大的问题,分流片出现发红甚至烧断的现象。 5.分流片安装步骤
① 准备分流装置。检查分流装置是否存在缺失损坏,清洗压接面,修复分流装置各部件功能。 ② 根据规程选择分流器的安装位置。
③ 将分流装置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电解槽的进电母线及其相应阴极母线上。原则上电解槽各个进电端的分流量要均等。 ④ 紧固各连接点。
⑤ 收拾工具,做好记录。 6.分流片的拆卸
根据电解槽升温速率控制要求,在电解槽通电后逐片拆除分流片,逐步提高焙烧电流,直至全部拆除分流片,使焙烧电流升至全电流。分流片的拆卸步骤: ① 松开要拆除分流片的相应连接点,逐一拆除分流片,直至全部拆除,使焙烧电流达到全电流。 ② 待全部分流片断开后,卸下分流装置与母线的连接。 ③ 收拾工具,分流器归位。 ④ 做好相关记录。 ㈣ 人工复紧卡具
在电解槽焙烧后启动前,应先拧紧卡具再拆除软连接,在提升阳极前,必须再次复紧卡具。复紧卡具的操作要求如下:
1.检查用于攀登的槽罩是否稳当,如不稳当要重新盖稳当。
2.操作时两人配合,一人上槽,一人在槽下进行监护,用脚抵紧上槽人踩的槽罩。 3.将扳手卡住卡具螺杆,一手扶住相邻阳极导杆,一手拉动扳手旋转扳手拧紧。 4.确认拧紧后,进行阳极水平的标识。
5.作业完毕后,上槽者将扳手递交给监护人,沿槽罩下槽。
— 8
精选文库
㈤ 手动打壳下料
1.在作业前检查各阀门是否正常。
2.将烟道端槽罩拉开一个缝隙,便于操作人员一边手动操作下料,一边观察打击头动作、下料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加以处理。
3.将槽控机置于手动,操作手动下料阀进行人工打壳下料操作。 4.加工时控制好下料量。
5.在手动下料作业时,通过观察打击头动作、倾听打击下料的声音,判断下料是否正常。如存在下料不畅、打击头不动作等异常情况,应立即联系处理。 三、相关知识
㈠ 电解槽通电、焙烧、启动作业的目的及意义
电解槽由安装内衬后的冷态过渡到具备正常生产运行条件(含槽膛状况在内),并具有一定自调节能力,达到效率稳定的产铝槽,都要经历预热(亦即焙烧)、启动和启动后期管理这一非正常期管理。
对于预焙槽,此间的主要任务是:
1.排除砌体水分,加热熔池;焦化熔池内炭块之间和阴极钢棒周围的糊料;使阴极达到正常作业热平衡下的温度分布。
2.自然形成规整、坚实的炉帮。 3.达到正常生产的技术条件。
4.熔池内炭素材料对碱性物质的充分吸收。 四 预焙阳极电解槽换阳极作业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能读懂换极周期表,确认换极槽号、极号;能对阳极导杆和水平母线的接触面进行清刷;明确作业前必须将槽控机转入阳极交换状态;能将槽内的结壳块勾出,进行炭渣打捞;通过观察判断残极是否有裂纹、碎脱、化爪;对换极处进行收边整形。 (二)作业步骤 ?工器具准备。
?确认换极的槽号、极号,并在残极导杆上进行高度标识。
?准备好阳极块,并用钢丝刷等打磨工具、清刷与阳极水平母线接触处的铝导杆。 ?准备好换极处需加入的结壳块及混合料。 ?切换风量阀,开大电解槽的排风量。
?操作槽控箱上阳极交换键,将槽控箱控制置于阳极交换状态。 ?揭开换极处炉盖,扒净极面上的浮料。
?指挥多功能机组在大面开口。同时,打开与交换残极相邻极的间缝。 四 预焙阳极电解槽换阳极作业
?指挥多功能机组提起残极,用钩子、氧化铝耙把松动的结壳块勾出大面。
?指挥吊出残极,检查残极状况,是否有裂纹、碎脱、化爪等情况。并标记设置高度。 ?钩出槽内的结壳、阳极碎块,将槽内炭渣扒到炉帮边、捞净。
?使用钩子摸炉底,检查沉淀、结壳和伸腿情况,邻极状况以及炉底是否破损。 ?测量槽内铝水平和电解质水平。 ?打磨阳极导杆。
?多功能机组吊运、安装新极前,进行阳极高度设置,通常比残极高设1~3cm。 (二)作业步骤
?多功能机组扎完大面后,用铁锹将碎块结壳撮到两块极里端的低凹处垒墙,高度按规程要求进行控制。
?用碎块堵两极间的缝隙,撮混合料堆于阳极中缝处,用氧化铝耙推混合料,以填满中缝和内侧结壳缝隙为准。
?撮碎块堵外侧的阳极极端口,添加极上保温料。
— 9
精选文库
?对槽大面进行收边整形,要求平整,氧化铝高度适宜,使阳极外侧边沿与炉面形成一自然坡
度,留出炉面边部的散热带。 ?盖好炉盖,风量阀复位。
?人工复紧卡具,在阳极导杆上进行高度标识。 ?清理作业现场、记录。 (三)炭渣打捞 1.作业前准备 ⑴ 预热打捞工具。
⑵ 揭开槽罩,打开捞炭渣的洞。 2.打捞操作
⑴ 用漏铲将带有电解质的结壳块捞出,放置在两侧阳极上。
⑵ 将漏铲伸入槽内,捞出电解质液表面的炭渣,并将其放入炭渣箱内。重复数次,以尽可能打捞干净为止。
⑶ 打捞干净后,清理现场。 3.对电解槽进行炭渣打捞的要求
⑴ 交接班炭渣打捞在出铝端进行,必要时也在烟道端打开壳面进行。 ⑵ 熄灭效应后打捞炭渣在出铝端进行。 ⑶ 换阳极在阳极交换处进行。 ⑷ 出铝前打捞炭渣在出铝端进行。
⑸ 扎大面打捞炭渣在出铝端分多次进行。 (四)相关知识
1、阳极交换的排序。
为了减小阳极更换作业对电解槽行程的影响,大体保证阳极各区域的残极重量相等,电流分布均衡。因此对电解槽上阳极的更换,按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形成该槽的阳极更换顺序表。评价一个换极表的好坏,通常是:能否均匀分散换极对电流分布产生的干扰;能否保证挂在阳极母线上阳极块的对称、均衡。
阳极交换排序坚持“均匀分散换极对电流分布产生的干扰和保证挂在阳极母线上阳极块的重量对称、均衡”性原则,以160kA的24块阳极排列为例进行排序如下:
⑴ 一天交换一块阳极,每槽24块阳极,以25天为一个周期(第25天休息,不换极)。
⑵ 换完第六块阳极,要在两天后再换第七块,至于其它相邻的阳极,交换日期相差4天,以此作为交换顺序。
⑶ A、B侧的阳极交替更换,如:今天换A面的阳极,明天就换B面的阳极。 ⑴ 新开槽一般从启动后第二天开始换极。
⑵ 开始交换的第一块阳极号,就是相邻槽前一天交换的阳极号(如:昨天101#换A3,新开槽102#今天换的第一块极为A3)。 (五)注意事项
1.阳极交换是人工操作与机械操作交叉的作业,同时作业面较窄,因此作业过程中应注意人与多功能机组的配合。
2.打捞炭渣时漏铲发红严重,或出现化铁时,应更换漏铲或待其冷却后再使用,以免影响原铝质量。
3.打捞炭渣时不允许将结壳块及氧化铝、电解质块捞出槽外,以免增加原材料消耗。
—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