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经典版】.doc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4 7:43:3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A. 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

B. △t1~△t2时,SO2 的转化率: a~b 段小于b~c段 C. 反应物浓度: a点小于b点

D.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答案】B

【解析】分析:反应开始时反应物浓度最大,但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正反应速率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正反应速率也逐渐减小。

详解:A. 当正反应速率不变时,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虽然c点时正反应速率最大,但c点后正反应速率减小,反应继续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 a点到c点,正反应速率增大,消耗SO2的物质的量增大,即SO2转化率增大,所以△t1=△t2时,SO2的转化率:a~b段小于b~c段,故B正确;

C. a点到b点时,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降低,所以反应物浓度:a点大于b点,故C错误;

D. 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故D错误;答案选B。

7. 请运用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理论分析判断,下面几种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推断中正确的是

A. 铊(Tl)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

B. 砹(At)为无色固体,HAt不稳定,AgAt具有感光性,且不溶于水 C. 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D. H2Se是无色、有毒、比H2S稳定的气体 【答案】C

【解析】分析:A.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增强;

B.同主族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具有相似性和递变性; C.同主族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具有相似性和递变性;

D.同主族物质具有相似性和递变性,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增强,非金属越强氢化物越稳定。

详解:A.同主族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具有相似性和递变性,铊(Tl)与铝同主族,由于铊比铝活泼性强,所以铊(Tl)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不可能具有两性,A错误; B.同主族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具有相似性和递变性,砹(At)为有色固体,HAt不稳定,AgAt具有感光性,且不溶于水,B错误;

C.Ba与Sr同主族,硫酸钡是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则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C正确;

D.同主族物质具有相似性和递变性,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越强氢化物越稳定,硒(Se)是第VIA族元素与S同族,其氢化物是有毒,稳定性比硫化氢(H2S)弱的气体,D错误; 答案选C。

8. 最近我国科学家发明“叫充电钠-二氧化碳电池” (如图),放电时电池总反应为:4Na+3CO2= 2Na2CO3+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电池工作温度可能在200℃以上 B. 该装置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 放电时,Na+向正极移动

D. 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4Na++3CO2+4e-=2Na2CO3+C 【答案】A

【解析】A、二甲醚易挥发,所以温度不能过高,故A错误;B、放电时发生原电池反应,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B正确;C、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阳离子钠离子向正极移动,故C正确;D、放电时正极发生还原反

应,二氧化碳中碳得电子生成单质碳,电极反应式为:4Na++3CO2+4e-=2Na2CO3+C,故D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电源新型电池,明确各个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解本题关键。解答本题需要知道熟悉原电池的基本原理,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9. 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3molA、0.1mol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3A(g)

B(g)+2C(g),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t0~t1阶段

的c(B)变化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t1=15s,则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t0~t1阶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4 mol/(L·s) B. t1时该反应达到平衡,A的转化率为40%

C. 该容器的容积为2L,B的起始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

D. t0~t1阶段,此过程中容器与外界的热交换总量为a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A(g)【答案】D

【解析】分析:A.根据v=△c/△t计算; B.根据A的起始量和转化量计算转化率; C.根据B的平衡量和变化量计算;

D.根据A的消耗量结合能量变化计算反应热。

详解:A.t0~t1阶段,A的浓度变化为0.15mol/L-0.06mol/L=0.09 mol/L,t0~t1阶段L-1·s-1,A错误;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9mol/L÷15s=0.006 mol·

B.t1时该反应达到平衡,根据选项A中分析可知A的转化率为0.09/0.15×100%=60%,B错误; C.根据反应3A(g)

B(g)+2C(g)可知,反应达平衡后△c(A)=0.09 mol·L-1,则

B(g)+2C(g) △H=-50a/3 kJ/mol

△c(B)=O.03 mol·L-1。由图像可知反应达平衡后,c(B)=0.05 mol·L-1,所以B的起始L-1,B的起始的物质的量为0.02mol/L×2L=0.04 mol,C错误; 的浓度为0.02 mol·

D.t0~t1阶段,△c(A)=0.09 mol·L-1,△n(A)=0.09mol/L×2L=0.18 mol,此时放热a kJ,如果有3 mol A完全反应,放热为50a/3 kJ,即热化学方程式为3A(g)△H=-50a/3 kJ·mol-1,D正确; 答案选D。

10. 在下列化学反应中,既有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断裂,又有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形成的是

A. 2Na2O2+2H2O →4NaOH+O2↑ B. CaH2+2H2O→Ca(OH)2+2H2↑

C. Mg3N2+6H2O→3Mg(OH)2 ↓+2NH3↑ D. NH4Cl+NaOH→NaCl+NH3↑+H2O 【答案】A

【解析】A.2Na2O2+2H2O=4NaOH+O2↑中有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断裂,又有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形成,故A正确;B. CaH2 +2H2O→Ca(OH) 2 +2H2↑中不存在非极性键的断裂,故B错误;C.Mg3N2+6H2O═3Mg(OH)2↓+2NH3↑中有离子键、极性键的断裂,又有离子键、极性键的形成,故C错误;

D.NH4Cl+NaOH═NaCl+NH3↑+H2O中有离子键、极性键的断裂,又有离子键、极性键的形成,故D错误;答案为A。

点睛:一般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离子键,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极性共价键,同种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非极性共价键,化学反应的实质为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特别注意离子化合物一定存在离子键,可能存在共价键,而共价化 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离子键,只存在共价键,另外单质中不一定存在非极性共价键。11. 由H79Br和H81Br组成的混合气体对N2的相对密度为2.9,则混合气体中79Br和81Br的原子个数比为

A. 1:1 B. 1:2 C. 2:3 D. 3:2 【答案】C

B(g)+2C(g)

..............................

考点: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等相关知识。

12. 某高校化学工作者创建了“元素立体周期律”,在原来二维周期表横列(X轴)和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经典版】.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b7zq1vx2347hq70zb090vngk58yua010d1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