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行为对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影响]糖尿病自我管理行
为标准
[自我管理行为对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影响]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标准
[摘要] 目的 研究糖尿病(DM)疗效影响。方法 122例DM患者,随机分为健康宣教组和健康教育组,比较两组教育后效果。结果 血糖(BS)及糖化血红蛋白(HbAIC)水平较宣教组明显降低,教育组患者三次测试各项自控指标,其百分率明显高于宣教组,而且从两组第二次和第三次的观察结果看,教育组DM患者4项指标的百分率显著提高,宣教组患者提高不明显或略有下降。结论 健康教育可提高DM患者自我管理行为,DM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提高对疾病的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护理方法。 [关键词] 糖尿病;自我管理;临床结果
20XX年10月至20XX年10月,我科对糖尿病(DM)患者进行传统健康宣教和健康教育比较,观察并记录患者教育后自我管理行为、BS、HbAIC情况,效果满意。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22例,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思维语言表达能力正常,且愿意合作。随机分为两组,即传统卫生宣教(简称宣教组)62例,年龄(56.6±7.4)岁,病程(4.2±1.6)年,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36例,高中及以上26例,男35例,女27例;健康教育组(简称教育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57.8±6)岁,病程(4.6±1.5)年,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37例,高中及以上2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宣教组按照传统卫生宣教法对患者进行DM健康知识宣教,发放宣传资料。教育组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集体教育、小组教育、个别教育、家庭
1
教育相结合的方法。两组患者教育内容相同,包括DM基本知识,糖尿病的危害、饮食、运动、药物、血糖检测、并发症的防治、精神因素与血糖的关系、心理疏导等。两组患者均在自愿的前提下跟踪观察2个月,采用电话随访,每20 d考核患者的自控水平,包括患者每日饮食种类及数量,每周运动治疗次数及运动量,每周监测血糖次数,了解患者自控水平的变化。干预措施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分管护士进行。
1.3 教育组的健康教育对策
1.3.1 集体教育 定期组织患者和家属共同参加DM知识学习,1次/周,1 h/次,内容包括基本知识,饮食治疗、运动治疗[1]、药物(口服药物及胰岛素)治疗、并发症防治、病情监测等。授课护士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方式进行DM知识教育,利用卡通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生动、形象,使患者容易理解和掌握,患者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对有疑问的问题,现场答疑。
1.3.2 小组教育 以病房为单位进行小组讨论,小组成员相互交流病情控制成功的经验。并积极鼓励患者家属参与,针对患者共同问题给予详细讲解。 1.3.3 个别教育 针对老年人、文化程度低等理解能力和自控力较差的患者,分管护士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单独教育,对有负性情绪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纠正错误的健康信念,反复强调自控能力对血糖的影响,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1.3.4 家庭教育 对患者家属采取干预措施,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教育,强调家庭成员的支持对患者血糖、HbAIC控制的重要性,争取家属的支持与配合[1]。 2 结果
2.1 效果评价标准 空腹血糖4.4~6.1 mmol/L,为良好,6.1~7.0 mmol/L为一般,>7.0 mmol/L为差;餐后2 h血糖4.4~8.0 mmol/L,为良好,8.0~10.0 mmol/L为一般,>10.0 mmol/L为差;糖化血红蛋白?6.2%为良好,6.2%~8.0%为一般,>8.0%为差。
2.2 两组患者教育后空腹BS和餐后2 h BS及HbAIC变化,见表1。 2.2 两组患者教育后自我管理行为情况比较,见表2。
2
2.3 本文结果显示BS及HbAIC水平,健康教育组较宣教组明显降低。教育组患者三次测试各项自控指标,其百分率明显高于宣教组,而且从两组第二次和第三次的观察结果看,教育组DM患者4项指标的百分率显著提高,宣教组患者提高不明显或略有下降。 3 讨论
Orem自我护理理论认为,个人应对自身健康负责,必要的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表2显示,教育组患者三次测试各项自控指标,其百分率明显高于宣教组。表明采用多种形式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优于健康宣教。且自控能力提高,有利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 患者因年龄、文化程度不同对DM知识的接受和理解力参差不齐。传统健康宣教方法单一,不能因人施教,教育效果欠佳。而采用集体教育、小组教育、个别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取长补短。反复多次的DM健康教育,可以加深患者对DM知识的了解,从而提高或保持较好的自控能力,达到良好的健康教育效果。根据患者的年龄、知识层次等特点,多种教育方式并用,口头讲解与文字说明相结合,对文化层次高的患者,讲授与指导自学相结合,有计划、有组织地向患者推荐自学资料或编印通俗易懂、便于患者自学的医学手册以供自学;对文化层次低、理解力差的患者结合个别教育,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增加示范操作、现场指导,多次强化、并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准确、全面地掌握糖尿病的综合治疗、自我保健知识和技能。家庭支持对糖尿病的控制起着显著的作用。DM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大部分患者的治疗是以家庭为主,因此家庭教育尤为重要。特别是年龄大、记忆和认知能力减退的患者,其自控能力较差,让家属参与到患者的治疗和监测中,通过家庭教育,加强家属对疾病的正确认识,从心理、经济、行动上支持与鼓励患者,能够帮助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及错误的健康信念,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2]。
实践证明,DM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对疾病的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可增加DM患者的知识,改变患者的态度和行为,自觉遵守各种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治疗依从性提高对患者病情控制,防治或延缓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