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班级 姓名 知识结构: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国家性质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民主是什么(人民民主专政)专政主体特点及表现对象特点及作用我国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本质关系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要性—立本、宪法重要性—政治保证、正义怎么办:如何坚持——新时期新要求政治权利主要内容→基本内容基本原则途径方式政治性义务人民当家作主体现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基本要求有序的政治参与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名师点睛?〖重点理论〗(第一课)?一个本质→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两个特点→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人民民主的特点?三项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三个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四项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重难点知识梳理】
1.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2.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4.人民民主的特点: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1)人民民主广泛性的表现:民主权利的广泛性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人民民主真实性的表现:
①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我国至今已制定了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法规1000多件 公民选举所需经费均由政府开支;在选举期间,国家掌握的报刊、电视、广播等都为选举活动服务
②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 ③尊重和保障人权,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5.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被写入我国宪法。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①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从民主的角度) ②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从专政的角度) 6.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①含义:公民的选举权就是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公民的被选举权就是公民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注: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特指选举人大代表及被选为人大代表的权利,现实生活中的其它民主选举不属于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②地位: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一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
①内容:公民的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②意义:政治自由是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3)监督权
①含义:监督权是指公民有权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②内容(方式):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7.公民需要履行的政治性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注:(1)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2)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8.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①含义:指公民平等的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和平等的适用法律。 ②表现:第一,任何公民平等的享有权利,平等的履行义务;
第二,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
第三,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到法律的制裁。 〖特别提示〗
正确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①是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不是讲立法上的平等。
②不是指绝对的平均主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要求法律赋予一切人以平等的法律地
位;而平均主义则是要求取消一切差别,在各方面实行绝对均等。
③反对一切特权。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
④是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权利的平等,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不平等。 不要把平等理解为享
有同样的权利和履行同样的义务。 (2)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①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第一,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两者是不可分离的。
第二,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国家保障公民充分享有和行使权利,促使公民更加自觉地履行义务;另一方面,公民自觉履行义务,就能为公民享有和行使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②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要求:①我们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②我们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地履行公民义务。只有履行一定的义务,才能获得相应的权利。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①原因:在我国,公民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②要求:我们要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以维护国家利益。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基础闯关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2011年4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公布在中国人
大网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人大常委会实施该举措的根本原因是
A.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B.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领导方法
C.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监督权 D.政府建立了信息公开制度
2.2012年3月3日开始,全国两会将在北京召开。参加两会的代表来自各个民族、各条战线,职业不同、
经历各异,他们既有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老代表,也有朝气蓬勃、初展头角的年轻人。这充分说明我国
A.民主权利具有真实性 B.社会主义民主具有法律保障 C.民主主体具有广泛性 D.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物质保障
3.由于利比亚示威冲突呈现继续升级态势,至2011年3月底,我国政府动用各种手段,从海、陆、空三
路实施全方位大规模撤离行动,一共撤出并且安全接回中国公民35860人。中国政府高度关注在国外
中国公民的安全,主要体现了
A.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保障人权 B.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保障 C.保障人民民主是我国的国家职能 D.我国的民主是全民民主
4.自1953年以来,我国农村与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经历了从8:1到4:1再到
1:1的变化。这一比例的变化体现了
①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更加广泛 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③选举制度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④人大代表的选举更具有平等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从2005年开始,一个名为“公共预算观察”的志愿者团队每年向若干中央部委和许多地方政府提出查
看预算案的申请。近几年每到“两会”期间,社会公众都会对政府预算公开问题给予极大关注。2009年底,国务院提出争取3年内实现向社会公开全部部门预算。社会公众要求政府预算公开体现的公民权利是
①了解公共事务的知情权 ②对国家机关的监督权 ③管理公共事务的参与权 ④分享公共服务的平等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某村民在参加乡人大代表选举时,一村干部暗示他一定要选指定的某位候选人,他感到自己的民主权
利受到侵犯,将此事反映给上级人大部门并要求答复。在这一事件中涉及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②言论自由 ③监督权 ④参与决策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7.2011年7月30日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12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
—2012年)》明确指出,在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领导班子以及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中的女性及候选人中的女性都应当占一定比例,并采取措施,创造条件逐步提高。这说明 A.我国是公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C.公民既要树立权利意识,也要树立义务意识 D.国家优先保护妇女的被选举权
8.微博类似与博客与论坛的综合,用不超过140个文字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即时互动。微博在汇聚民众
智慧的同时,也可能成为谣言散布的途径。公民在微博上 A. 可以直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B. B.可以扩大生活中的政治权利与义务 C.有发布自己掌握的一切信息的自由
D.有表达的自由也需承担表达的责任
9.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规定,“因同一侵权行为造
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从而改变了以往因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导致死亡赔偿
金计算标准不同的状况,这一法律规定的变化
A.坚持了公民权力至上的原则 B.实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C.消除了公民的身份差异 D.体现了对公民平等权利的尊重 10.某高中生的下列行为中,属于参与政治生活的有
①帮助居委会管理社区卫生 ②为班级患病同学捐款
③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电脑质量问题 ④在互联网上参与交通管理问题讨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号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简析题
11.2012年2月8日江苏省淮安市某网民借该市楚州区更名为淮安区之机,在网上散布淮安区身份证换证的谣言,不仅给当地公安部门户籍工作造成干扰,还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最终该网民被淮安警方处以行政拘留5天的处罚。
对此,有人不以为然:互联网是开放的空间,应该允许网民在网络上自由发贴,淮安警方的做法是对网民言论自由的干涉。
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看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