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题共5题(满分10 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 5题,每题2分)
第1题.科学技术的功能包括()
A. 认识功能、精神功能
r
B. 认识功能、创造功能 C. 认识功能、生产力功能
0
D. 精神功能、创造功能
第2题.我国的儿童科学教育通过专门设置的自然课程进行,是在清代()年间。
A. 乾隆 B. 同治 C. 嘉庆
D. 光绪
第3题.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包括(
)
A. 物力资源、自然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 B. 组织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天然资源 C. 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生活资源、组织资源
D. 组织资源、人文资源、物力资源、自然资源
第4题.竭力倡导发现学习的是()。
A. 加涅 B. 皮亚杰 C. 布鲁纳 D. 布鲁姆
第5题.世界上首创用实验法进行科学教学的是(
)
B
A.孟子
乙
. 墨子
C.老子 D.孔子
主观题共19题(满分90 分)
、填空题(共6题,每题2分)
第6题.按科学素养的不同领域分,科学教育目标包括科学知识教育目标、
和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科学、能力方法
_____ 教育目标
第7题.7、在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 然在 接
受科学教育。
家庭中
第8题.科学教育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他们
在教师的支持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 的 要求。
启蒙性
第9题.以认识春夏秋冬为主线,将儿童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
采用_ 选编科学教育内容的方法。
以季节为主线
第10题?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 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____ 、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层 次。
年龄阶段目标
第11题.1999年,由中国科协提出了一项为期 50年的国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一一《全 民科
学素质行动计划》,即
2049计划
“ ”
第12题.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 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 案的探索过程。
第13题.科学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第14题.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一般是指一次具体的科学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 标。
第15题.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 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 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第16题.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 年龄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目标。
按学前儿童
第17题.技术
① 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 能。 ② 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 以及生产的 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第18题.科学经验与科学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经验是指学前儿童在科学探索活动中,
通过他们的亲自操作,以自身的感觉器官直接接
触周围世界,所获取的具体事实和第一手的经验,这些经验因其是有关自然事物与现象的, 因此就被命名为科学经验。
科学概念是对事物本质、抽象的认识,是对具体事物概括的结果。
科学经验与科学概念是有区别的,但他们又紧密联系。科学概念的形成依赖于科学经验的 获得,科学经验影响着初级科学内涵的获得。
第19题.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