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安康感悟领会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亲密相关。素质教育就是要求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素质全面开展,学生素质开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开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柳斌同志在《关于素质教育的再思考》一文谈到素质教育的三要义中,他指出:\素质教育的第二要义,就是要德、智、体、美全面开展……再一个是心理素质,承受挫折的能力。带着什么样的心态来看社会的问习题非常重要。\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安康,在家庭关系、同学关系、学习问习题等方面的认识和处理方式的正确与否往往会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安康成才的重要问习题。因此,心理安康是开展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反之,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人的心理安康水平也会提高。
首先,心理安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着亲密的联络。
心理安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知识协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世界,适应社会、发挥潜能。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培养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二者都是育人,在统一育人活动中各自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互相借鉴,互相促进。心育对德育有一定影响。心育适当扩充和完善
1
了德育的目的和内容;心育为提高德的有效性提供了新方法、新技术;最重要的还是,心理安康教育有利于更新教育者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对整个教育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其次,心理安康教育能促进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 在一项对475名高中中学毕业班学生的研究表明:学习成绩其实不完全取决于智力因素,高成就者(成就较智商预期为高)、普通成就者(成绩与智商预期相当)、低成就者(成就低于智商预期)差别的产生,与性格特征有关。高成就者工作习惯较佳,对学业兴趣较浓,按时完成作业,关心学习成绩,做事认真负责且有计划。低成就者难自律,难自我标准,较冲动放肆,喜好玩乐,贪图近利,与同伴关系欠佳,较不合作,较自私,较不尊重权威与传统,较不合群,在校在家较不快乐,常为己辩护,愤怒别人,对挫折和压力不知所措,较悲观。普通组介上下之间,尚属正常。由此可见,培养积极的情感品质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能促进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再次,心理安康教育能够促进身体安康和身体素质的开展 心理安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寓于安康的身体;身体安康和身体素质的开展也依赖于良好的心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尤其重视自我观念或自我意识,包括对本身形象方面的观察、概念、看法,关注自己外貌美丑、体能强弱、运动机能优劣等,常将自己的形象与理想中的规范进行比较,或与同辈人进行比较。比较结果,或满意或自卑,倘不能正确对待,也对身体的开展带来不良影响。以上所述表明,安康的心理是身体安康的心理条件。通过心理教育,维护心理安
2
康,提高心理素质,是提供这种心理条件的重要措施。
不仅如此,良好心理素质对身体素质的开展、体能的充分发挥也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造型美、生气美等身体美的各要素还是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这些素质的开展无不需要相应的心理条件,如性格外向的人适于力量大、速度快的活动,内向性的人完成目的的动机强,适宜进行精细、准确的任务。同时,身体潜能能通过运动技能的提高得到发挥。运动技能是习得的能力,表现于迅速、准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之中。运动技能中包含任知成分,与智慧技能有联络。运动技能是心因性技能。它既不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动作,也不是如同摇头那样简单的肌肉反应,他受到内部心理过程的控制。因此,提高动作技能,发挥人的的身体潜能,必须依赖于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开展。
最后,通过心理安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是形成审美素质的基础和条件。
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没有心理上的修养,审美的修养不可想象。此外,许多优良的心理素质既是内在美的表现,也是美感素质形成和开展的条件。例如一个人能正确地认识现实,客观、全面、公允地对待问习题,能正确地正视现实,热爱学习和工作,聪明才智得到正常发挥,有自知之明,对自己能正确评价,行为举止得体等,都是理智美的表现。又如对人富有同情心,诚恳,正直,正义,不畏强暴,乐群,对学习与工作勤奋、细心认真、有首创性,不骄不躁,严于律己,自信、谦虚,自尊等,都是性格美的表现。通过心理安康教育培
3
养的这些优良的心理素质,既是精神美的成分,又是审美素质形成和开展的条件。
总之,心理安康教育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工程,是充满活力的新课习题,是施行素质教育的核心。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