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8秋新改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018苏教版三年级语文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7 12:46:4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3)出示“径”“斜”的字卡,指名给生字组词。

(4)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两个生字?(“径”与“经”可以用形近字对比法识记;“斜”采用顺口溜的方法识记,如“余斗放歪斜”。)

2.指导读出节奏。

(1)古诗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还要读出节奏。请听老师朗读,注意老师哪些地方停顿了。用“/”在诗中标出来。

(2)学生交流,朗读时应该在哪些地方停顿。

(3)课件出示正确停顿: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 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了解诗意,读出画面。

(1)正所谓“诗中有画”。《山行》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呢?(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读读诗,弄不懂的地方可以看看注释,看看图,想一想,读完后还可以和同桌交流。

(2)学生自由读诗,看图想象,与同桌交流。 (3)品读第一、二句诗。(出示课件)

①我们跟随诗人来到岳麓山,首先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

预设:首先看到了山,山上有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山腰间飘浮着白云,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②引导探究:诗人为什么称这山是“寒山”?这“斜”是说石头小路怎样?伸向哪儿? 预设:因为是深秋时节,天气比较寒冷,所以诗人说是“寒山”。这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向远处伸展,看来这座山是非常高的。

③“寒山”“石径”“白云”“人家”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吗? 预设:深秋时节,诗人来到山前,只见山上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处延伸。在山林深处,白云飘浮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④你能通过朗读把这幅画面带到我们眼前吗? ⑤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4)品读第三、四句诗。(出示课件)

①作者又带我们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自由读第三、四句诗,看看图,想象一下画面。 ②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说具体,说清楚。

预设:诗人来到山前,看到枫林停下车子不走了。枫林中的枫叶红了,比二月里盛开的鲜花还要红。

③诗人为什么停下车子不走了?你能用诗句中的内容来回答吗?(坐爱枫林晚) ④理解“坐”“枫林晚”。(“坐”是因为的意思。“枫林晚”指深秋的枫林景色。) ⑤课件出示图片,看图说说这枫叶红得怎么样?说说“红于”的意思。(比……还要红) ⑥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四句诗描绘的画面。

⑦你喜欢这样的枫林吗?喜欢这样的枫叶吗?通过朗读把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吧。(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4.回读整首诗。 5.总结方法。

(1)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这首古诗的呢?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小结。

(3)归纳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领下经历学习古诗的过程。让学生反复诵读,做到字正腔圆,音韵流畅。引导学生读诗想象画面,在自主探究中感悟诗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三、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1.过渡:秋天是美丽的,在诗人眼中秋天也是悲凉的,总是能引起人们的无限愁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一首古诗——《夜书所见》。

2.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3.回忆刚才学习古诗的方法,先请同学来介绍一下你搜集到的诗的背景资料。 4.理解题目。(书:写。所见:看到的。) 5.出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学: (1)练习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一说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6.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7.检测古诗朗读情况。

(1)指名读,教师相机纠正字音。 (2)学习多音字“挑”。

(3)请小组同学来读,读出节奏。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4)听录音,再读古诗,学习朗读。 8.品读赏析,感悟诗意。 (1)感悟前两句。

①一边读古诗的前两句,一边观察课文插图,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②理解“动客情”。为什么说诗人是“客”?(因为他身在异乡。)

③创设情境:(播放音乐)萧萧的秋风吹下梧桐叶,江边寒气逼人,作者孤独一人行走在江畔,假如你就是这位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你会产生怎样的感情?

④拓展诗句,促进朗读。

导读:自古逢秋悲寂寥哇!从古至今,这“秋”就勾起了许多诗人的无限情思。(引导学生齐读

拓展的诗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陶渊明

小结:此时,思念之情涌上诗人的心头。诗人不禁吟诵——(引导学生读出前两句) (2)学习后两句。

①读一读后两句,你又看到了什么画面?

②理解“知”。想一想,诗人是在深夜从远处看见篱笆底下有灯火,他真的能看见那么小的蟋蟀吗?(不能。)那作者是怎么知道小孩在捉蟋蟀呢?(是作者想到的,猜到的。“知”是料想的意思。)

③想象:孩子们还会玩些什么?

④走入角色:此时你就是诗人,说说你此时的感受。 ⑤指导朗读。

⑥小结:通过朗读我们感受到作者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在秋夜思念家乡的情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总结的方法,抓住诗句中的字词来理解古诗,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创设情境、播放音乐,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在诗句的拓展链接中,深刻感受诗人的孤独和思乡情感。

四、朗读悟情,背诵积累 1.配乐朗读。

2.个性朗读:自由读诗,将你的理解融入其中,将你体会到的情感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指生展示、评价,全班齐读。

3.指生试背古诗。

设计意图:用音乐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让情感升华。最后,熟读成诵,积累语言,感受古诗的内涵。

五、观察示范,指导写字

1.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字:寒、径、斜、霜、送、挑。 2.引导学生独立观察,说一说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进行点拨。

寒:注意中间是三个横,竖和撇、竖和捺在书写时不能连成一笔。 径:第五笔是长点,右下部是“工”,不是“土”。 斜:第二笔是长点。

送:注意书写时的笔顺,最后写“辶”。 挑:注意“兆”的笔顺。

4.教师板书示范“寒”“斜”“霜”,学生跟随教师进行书空。

5.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6.投影展示,师生进行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观察、交流点拨、教师示范,引导学生掌握生字书写要领,从而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古诗,引入新课 1.背诵《山行》《夜书所见》。 2.总结归纳学习古诗的方法。

3.导入:古诗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美的享受。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秋天的诗歌。 设计意图:回忆古诗,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二、初读古诗,相机学字

1.一天,苏轼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老先生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兴之所至,写了一首诗赠送刘景文,题目就叫“赠刘景文”。(板书诗题)

2.指导学生简介诗人,教师补充。

3.识记生字“赠”“刘”。(“赠”就是送的意思。)

4.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不会读的生字借助书上拼音认读,读通句子,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律。

5.指名读诗,教师相机强调生字读音。“残”是平舌音,“犹”读二声,“橙”是翘舌音,“橘”是二声。

6.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划分节奏。 7.学生模仿读,读出韵律、节奏。

设计意图:多种朗读方式,指名读,齐读,力争让学生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读出韵律,在读诗的同时相机学习部分生字,降低识字难度。

三、再读古诗,想象感悟

1.自由读这首古诗,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理解词义、句意。

3.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观察课文插图,对照插图细细品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4.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理解第一、二句。

①这是什么季节?从哪儿看出来的?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义。(“荷尽”是指荷花凋谢,“擎雨盖”在诗中指的是荷叶。这个水塘里的荷花已经凋谢了,荷叶也没有了,一片枯黄。“菊残”指的是岸上的菊花也开败了。一看就是深秋季节。)

②你体会到了菊花怎样的精神?

③指名读,读出对菊花不畏严寒的赞美之情。 (2)理解第三、四句。

①出示第四句:“最是橙黄橘绿时。”学生想象画面,说一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在这个深秋时节,金黄的橙子和青绿色的橘子已经挂在树上了。)

②苏轼看到的是不是只有这几种景物?还有什么也成熟了?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还有哪些美丽的颜色。

③出示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君”指的是谁?“须记”指的是什么?(“君”指的是刘景文。“须记”指的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候。)

④指导朗读。

5.整体读一读这首诗,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字词,看图想象画面,多种形式朗读等方式,在和学生聊话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自然地明白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朗读比赛,指导背诵

1.赛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尝试背诵,并交流自己的背诵方法。

3.交流诵读。师生从正确、流利、有感情、富有韵律四个方面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古诗文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更要让学生进行积累,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丰厚学生的文化积淀。

五、指导写字,巩固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指名认读。 赠 刘 盖 菊 残 君 橙

2.说一说这些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相机点拨。

“残”第五笔、第六笔都是横,“君”的撇不出头,“橙”注意右边“登”的笔顺。 3.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范写,学生按笔画顺序书空,重点指导“赠”“残”“橙”。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5.布置作业:搜集描写秋天的诗句。

设计意图:教师的示范,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加深印象,使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如何把字写规范、写正确,初步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 板书设计

2018秋新改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018苏教版三年级语文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c5bz4rxm40mq5e7eayt5nd0e7n2rf017cl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