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8秋新改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018苏教版三年级语文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6 14:10:3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句2: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A.说说这个句子和上面这个句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B.课件出示枫树叶子和叶子飘落的画面,引导学生从颜色和样子的角度欣赏。 C.比较体会。

把句子当中的“飘哇飘哇”去掉,读读有什么不同。

(“飘哇飘哇”有一种动态的感觉,让我们感受到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为我们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D.指导朗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句3: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A.你喜欢这几个句子吗?说说喜欢的理由。(比喻、拟人) B.课件出示画面,说说从画面上感受到了什么。 C.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⑤整体朗读第2自然段。

⑥小练笔:想象一下,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呢?照样子写一写。

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2)学习第3自然段:体会“香甜的气味”。

①秋天的雨不但有五彩缤纷的颜色,还藏着许多好闻的气味呢!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秋天藏了怎样好闻的气味。

②“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勾住”一般是指用钩子把东西拉住,香味怎么会拉住小朋友的脚呢?(引导学生体会“勾住”一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

③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④小组合作读。互相指导。 (3)学习第4自然段。

过渡:秋天的雨不仅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向我们传递了冬天的讯息。谁愿意读一读第4自然段? ①通过表演朗读体会课文内容,以演促读。

咱们来把小动物和植物是怎样准备过冬的演一演,怎么样? ②指导朗读。

这么快乐的景象,让我们来快乐地读一读吧!放开声音读出你的快乐。

设计意图:教学中采用比较、品读、表演朗读等方式感悟秋天的美景,既引领学生感受秋天的雨的独特之处,又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阅读,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及实效性。在感受文本内容的同时也感受文本语言的美,逐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鉴赏能力,促进语用能力的提高。

三、回顾课文,升华感情 1.引读第1自然段:

秋天有绚烂的色彩,有好闻的气味,动物悄悄忙碌着,植物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这一切都是秋雨带来的,难怪课文第1自然段说——(引读,出示句子: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2.是啊,秋雨就像一把钥匙,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通过这扇门,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呢?(五彩缤纷的、美丽的、丰收的、快乐的、香甜的……)

3.所以,课文的结尾总结说——(齐读,出示句子: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4.配乐朗诵。跟着音乐咱们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吧! 5.积累背诵。

想不想把这么美的景色永远留在脑海里?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或者段落读一读,背一背吧。 设计意图:感悟文本最好的方式就是朗读,而配乐能更好地使学生走入情境,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有效方式。同时,语文的学习要得意得言,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对于深度理解及将来的习作运用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布置作业,拓展学习

1.搜集描写秋天的词语、诗句,把它们抄下来,背一背。 2.用你手中的画笔,画一画秋天。

3.与爸爸、妈妈一起去郊游,并写一写秋天的景色。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锻炼了多种角度、多种方式感受秋天的能力,同时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画秋天更体现了学科间的整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中,努力营造了一个美的氛围,通过音乐、图片等渲染,创设了良好的气氛,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受秋天的美,课文语言文字的美。在朗读中遵循学生的个性体验,并没严格按照课文中句子的排列顺序来指导学生朗读,而是根据学生的爱好,选择性地进行对句子的朗读指导,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教学中,运用了形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学生的朗读亲切、自然,并不造作。

7* 听听,秋的声音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设计通过“自主学习卡”将文本内容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学生根据学习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本课设计还注重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从秋天的声音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注重读写结合,引导学生仿照前三节结构模式写诗,这样既将写法的指导简单化,又深化了对本诗的理解,使用教材又超越了教材,实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自主学习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享受秋天,发挥想象 1.图片导入。

师:现在正值秋季,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共同来感受秋的美丽。(课件出示:秋天的图片) 2.欣赏了秋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回答)

3.过渡:秋天不仅有非常美丽的景色,还有很多美妙的声音呢!听——(播放不同的声音) 4.板书文题,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文题,学生读文题。)

设计意图:用秋天的美景与音乐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美好的想象,把学生带入秋声之中、带入美丽的大自然中。自然过渡到本课的学习内容之中,简单自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画出生字、新词,可以查阅工具书,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多读几遍,扫清字词障碍。(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指生读,读通顺、流畅。

3.按照自学提示学习诗歌,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1)本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秋的声音? (2)阅读后,你想象出了什么样的画面? (3)将自己读不懂的地方画下来,小组内交流。

4.小组交流上面的问题,并说出自己学习的体会、收获。

设计意图:要在本环节完成两项内容:一是扫清字词障碍;二是读通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因此读十分关键,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准字音,了解内容。

三、自主学习,交流感悟

1.小组学习第1~4小节,完成课堂活动卡(见“学生活动卡设计”)。 2.交流汇报:

(1)诗歌中写了秋天的哪些声音?

(教师相机板书:黄叶 蟋蟀 大雁 秋风)

(2)语言训练:仿照第一句的形式将诗歌内容换个表达方式。 ①秋的声音,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②秋的声音,是__________的________。 ③秋的声音,是__________的________。 ④秋的声音,是__________的________。

(3)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指生说,小组补充。 (学生能针对课文内容表达即可,不必要求过高。) (4)与同桌合作,把想象到的画面演一演。

(5)指导朗读。把喜欢的小节自由多读几遍。指生展示,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同学评价。 课件出示需要重点指导的句子: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重点指导“叮咛”要读得轻一些,“歌吟”要读得美一些,“暖暖的”要读得慢一些。学生说清自己的理由即可,不必追求千篇一律,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6)仿写训练:你还能想到秋天的哪些声音?选择一种,试着仿照前几小节的形式再写一小节。(课件出示“我会仿写”)

(7)交流展示:教师配乐,学生朗读自己的诗歌,师生评议。(以鼓励为主) 3.自主学习第5、6小节。

(1)自由读这两小节,想一想这次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无声的) (2)通过这两小节的学习你又知道了什么?

(3)课件出示: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学生自由谈体会。教师重点点拨: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表现秋天的大自然到处都有秋的声音。而与前面不同的是,这里的声音是可以神会却不能听到的声音,而这就是秋天给我们的感受。

(4)学生把喜欢的句子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价。 (5)听了同学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6)学了这两个小节,你的感受与学习前边的内容时有什么不同?

(预设:学习前边的内容时,感觉秋天的声音丰富而多彩,非常动听,而学习这两个小节时又觉得秋天是静谧的,让人感到温馨的。)

4.说说学了整首诗后你对秋天声音的印象。 5.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活动卡设计”帮助学生梳理诗歌内容,抓住重点词句去体会,展开想象,让诗歌不仅是一首动听的歌,也是一幅美丽的画。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深化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尤其是对朗读的指导评价,让学生在提高朗读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诗歌的个性感受。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1.师总结:是啊,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听到这么美妙的声音,老师也想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情。(教师范读,学生小声跟读。)

2.回去就让我们把这美妙的秋的声音读给家长听,也可以画一画自己心中的秋天,还可以把自己编的诗歌写下来,好把秋天记在心中。(课件出示作业)

设计意图:诗歌学习最好的办法就是朗读,通过师生共同朗读再次感受秋的声音,课后布置有选择性的作业,目的是让孩子加深对诗歌的感受,更好地体会秋天的美好。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时把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8 去年的树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角色形象,拟人化的表现方式”是童话的基本特征。除此之外,本篇童话还有一个鲜明的特色,那就是丰富的对话描写。基于这样的文体特征,本课适合运用朗读和想象的方法来教学。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极力倡导的。本课教学设计重点体现多种形式的朗读,有自由读、找朋友读、表演读等多种方式。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揣摩人物心里的想法,设身处地,思角色所思,想角色所想,说角色所说。学生在想象与朗读中与文中的角色融为一体,体会乐趣,明白道理,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阅读作者新美南吉的资料。

2018秋新改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018苏教版三年级语文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c5bz4rxm40mq5e7eayt5nd0e7n2rf017cl_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