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农村美术教学资源缺乏的现状以及解决对策
作者:程文俏
来源:《西部论丛》2017年第05期
摘 要:农村教学资源的匮乏这是我们大家都不容置疑的,但面对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行的今天对于农村中学美术课来说却是一个发展的新空间,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增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与现实社会生活的联系。因此我们应该去发掘本地生活中的美术课程资源,远处的山岚、近处的河流、一片片的树林,漫天飞舞的蝴蝶以及家禽牲畜等等都将是我们观察描绘的对象;一块泥巴、一撮稻草、一个鸡蛋壳甚至丢弃的糖纸都将是我们美术课的材料。 关键词:新课改 课程资源 因地制宜 乡土材料
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普及,农村中小学的美术课也已经稳步深入,但由于农村经济条件、观念等诸方面的因素影响,农村美术课教育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当我们兴高采烈的走进教师准备上一节绘画课的时候,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彩笔,甚至连铅笔也没有,当我们要去上剪纸课的时候,他们只有少数的拥有一把小刀,当去上一节欣赏课的时候,教室里更是没有多媒体,甚至很多学生连最起码的教科书都没有。这些因素难免会让我们心灰意懒。因此,很多内容因没有工具材料而被我们忽略了,许多课程上起课来师生都没劲,这种现象一直困扰着农村初中的美术教育。面对这一情景,身为农村特岗美术教师的我来说,更应当努力探索并发掘农村美术课程的当地资源。
《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开发适合于本地区学生的课程资源,应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可利用资源等等进行美术教学。在这一论述的启发下,我确定了解决当前问题的三个方向:
一、结合本地资源转嫁课本内容。《新课程标准》指出:“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教师不但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特色化美术教学顺应教改的需要,努力开发农村当地美术课程资源,大胆对原有教材进行增、改。多年来,很多美术教师认为课程即是所教的教材,教学即是复制教材,再现编者意图的过程。实行课程改革以来,通过学习和感悟《美术课程标准》精神,我们体会到:所谓课程不仅仅是由专家编制、教师执行的静态文本,它还应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创建的鲜活的、发展的活动形态。而支撑美术课程的物质资源也不应该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变化、更新。我们可以根据当地资源优势与课本内容结合,在能传授一定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并能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前提下,调整教学能容。如湘版九年级上册第四课《凝固的音乐》这一节课,如果没有条件给学生放些优美的音乐或是世界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