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逆境无时不有,但挫折感会让人丧失信心和勇气,所以面对挫折,我们要学会积极应对。
(1)遇到挫折时要冷静分析,从客观、主观、目标、环境、条件等方面找出受挫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2)确立合适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要考虑自己的优势,确立适合于自己的奋斗目标,全身心投人工作之中。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目标不切实际,前进受阻,则须及时调整目标,以便继续前进。著名剧作家曹禺年轻时一心想当医生,三次投考北京医学院都名落孙山,随后他转向搞戏剧,终于取得了巨大成功。
(3)要善于化压力为动力。适当的压力能够有效地调动机体的积极因素。要有一个辩证的挫折观、经常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挫折和教训使我们变得聪明和成熟,正是失败本身才最终造就了成功。 2.新同学进入大学后一般会面临哪些适应方面的烦恼?
(1)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烦恼。大学新生来自五湖四海,陌生的生活环境会给新同学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容易使同学产生生活不满意,甚至出现想家的情绪。
(2)适应新的学习方式的烦恼。大学的学习方式与中学的学习方式有很大的差别。首先,大学的学习是开放的、是主动性、自觉性的学习。其次,大学的学习涵义是多方面的、多水平的。这些都需要同学自己主动、自觉。部分新生由于不能适应大学这样的学习方式,出现学习成绩下降,并难以接受事实,很容易出现自信心下降、自卑,更为严重的可能出现学习上自暴自弃。
(3)适应新的人际关系的烦恼。新生入学后可能出现不被理解或难以被理解的烦恼。不同个性特征的同学对待同学的长处和缺点有不同的方式,由于同学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容易产生各种误会,产生不被他人理解的错觉。另外,由于受到社会、家长的影响,新生之间可能会出现对他人的不信任感。这会增加同学之间正常交往的难度。
(4)适应新的师生关系的烦恼。有些同学会由于不了解老师而出现不理解老师或片面理解老师的烦恼,也可能由于缺乏与老师适度的沟通,而造成自己不能被老师理解的烦恼。
(5)适应独立、集体生活的烦恼。新生中首次寄宿的同学往往出现不能适应独立生活、集体生活的烦恼。同时,独生子女习惯一人一间的“独立自我”空间,集体生活往往让他们产生一种没有自己独立的空间的烦恼。
3.心理防御有哪些?
心理防御的种类有很多,主要包括:
(1)否认,对现实的否认或对自己情绪的否认,掩耳盗铃就属于这一类的防御方式。 (2)固执,不论自己的主意是否正确都坚持,也是一种任性的表现。
33
(3)转移,把情感、欲望或行为从原本有的发展阶段转移到其它事物上,比如,在外面受了批评,回家来对家长发脾气。
(4)合理化,就是为自己的\不良\动机开脱和找借口,或对失败进行可接受的解释,阿Q精神胜利法就是典型。
(5)外投射,将自己内心不为外界所接受的想法、欲望、情感归咎于他人。比如,一个恨别人的人,确信\他恨我\。
(6)潜抑,就是将不能接受的想法除去。 4.常见的心理学效应有哪些?
(1)首因效应:指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
(2)近因效应:指在人际沟通过程中,知觉对象最近给人留下的印象。
(3)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指对他人知觉的一种偏差倾向,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某些主要品质有个良好的印象之后,就会认为这个人的一切都良好,这个人就被一种积极的光环所笼罩。反之,则被赋予其它不好的品质。
(4)刻板效应:指人们头脑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的心理现象被称为刻板效应。 (5)从众效应也称羊群效应:指在群体作用下,个人调整与改变自己使其变得与其他人更相似。 (6)旁观者效应也称责任分散效应: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即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 5.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 答:(1)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指人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
(3)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心理健康者经常能保持愉快、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行动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稳定性好。 (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5)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是指人格构成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 (6)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及处理个人和环境的关系。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地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
34
表现。
6.大学生经常咨询什么样的问题?
答: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主要问题是有关个人发展的问题,这类咨询也叫发展性心理咨询。主要涉及: (1)环境适应问题,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体验到陌生、焦虑、担心等情绪,如果适应的过程太长,会出现适应障碍。
(2)学习问题。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
(3)人际关系问题。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与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5)性格与情绪问题。性格障碍是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等。
(6)神经症问题。长期的睡眠困难、焦虑、抑郁、强迫、疑病、恐怖等都是神经症的临床表现症状。 7.怎样科学制定学习计划?
答:大学的学习以自学为主,所以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是非常必要的。科学制定学习计划要注意几个问题:
(1)自己的学习计划要与教学计划步调一致,不要抛开教学计划孤立地制定学习计划。
(2)学习计划要依据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应以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为目标,而不仅仅停留在对各科知识的理论学习。
(3)学习计划要有内容和时间的安排,休闲的时间也要考虑在内。
(4)计划要有灵活性,不能订得太死。即使有一个小的计划安排没有实现,也不要影响自己的情绪及对整个计划的信心。
8.自杀常见的征兆有哪些?
(1)对自己关系亲近的人,表达想死的念头,或在日记、绘画、信函中流露出来; (2)情绪明显不同于往常,焦躁不安、常常哭泣、行为怪异粗鲁; (3)陷入抑郁状态,食欲不良、沉默少语、失眠; (4)回避与他人接触,不愿见人;
(5)性格行为突然改变,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6)无缘无故收拾东西,向人道谢、告别、归还所借物品、赠送纪念品; 9.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心理疾病的标准有哪些?举例说明 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三条:
35
(1)反常行为:反常行为主要表现为质量或者是数量上的反常。
(2)适应不良:根据适应不良的标准,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严重影响了人的社会活动、学业、工作或生活,那么,他将被视为患有心理疾病。
(3)个人的忧伤和烦恼:这一标准是根据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如焦虑、悲伤、烦恼等,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心理疾病,不过一般来说这些主观感觉的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常常显得更为重要。 10.什么叫神经症?它的病因及主要类型有哪些?常见症状是什么?
神经症过去称为神经官能症,是一组心理疾病的总称。神经症根据不同症状又分为多种类型,主要有癔症、恐怖症、强迫症、轻度抑郁症、焦虑症、疑病症、神经衰弱等。 病因:
主要为心理社会因素,
遗传因素在焦虑症、抑郁症状和强迫症中较为明显 人格因素与神经症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 常见症状
(1)有各种神经系统及身体方面的不适,但一般又缺乏有器质性病变的证据。 (2)由于存在各种主观体验的症状,常对个人的工作、学习及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3)努力想摆脱痛苦的体验,但又觉得无能为力, 并为此感到苦恼。 (4)除少数类型外,大都能承认自己是处在病理状态,会主动要求治疗。
(5)各类神经症大都有睡眠障碍、情绪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失眠、多梦、头晕头痛、焦虑及易激等。
11.如何面对自身的“心理问题”?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已逐渐加深,但大学生们在对待他人的心理困惑的态度上比对待自己的更为理性,一旦涉及自己则表现得优柔寡断,觉得难以启齿,常常不知所措。要改善这一心态,建议:
(1)坦然面对。心理健康也跟身体健康一样,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心理困惑只是成长正常状态,没有问题哪有成长可言,因而不必大惊小怪、怨天忧人。
3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