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工程、科研、社会实际问 题的能力,及学生获得工程设计方式和科研能力的初步训练。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方式,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为加强对我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办理,特制定本要求。 第一章 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
第一条 毕业设计是工科类高档学校学生毕业前夕按课题要求所做的设计,大体分为3个阶段:
(一)调研阶段:深入全面了解设计方针及实现方针所要解决的问题。收集有关信息并进行加工、整理、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要素。
(二)转换阶段:构思可能实现设计方针并解决方针所涉及问题的各种方案,分析比力设计方案。
(三)收敛阶段:将设计者构思的多种设计方案收敛到给定条件下的最佳设计方案并完成课题设计。
毕业论文是高档学校学生毕业前夕所撰写的学术论文。大体经历调研、立论、论证和结论几个阶段。毕业论文具有学术论文共有的一般属性,它的构成与展开严格按照立论、本论、结论的逻辑思维方式,以事实为基础,严谨的推理过程为依据,得出可靠的科学结论。 第二章 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 第二条 选题。 选题的基本原则是:
(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必需符合本专业的培养方针及教学基本要求,体现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训练等内容,并有益于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发挥他的创造性,使学生获得全面的训练。
(二)课题有明确的任务或研究对象且工作量和难易程度适当,使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段内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努力能独立完成,大型的课题可由几个学生共同完成。
(三)课题的类型可多样化,但应尽可能结合社会、生产、科研或实验室扶植。对工科类的学生,工程实际型的课题应占绝大部分。但须防止偏离培养方针、忽视教学要求,把学生单纯作为“劳动力”使用的课题。 第三条 课题的来源和分派方式。
1 / 8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可从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新产品研制中选出符合选题要求的标题问题,或将社会、生产实践中的项目进行剪裁、组合、采取假题真做的 标题问题,亦可由学生在科技实践中自立符合选题要求的标题问题。标题问题确定后由指导教师提出敷陈,阐明标题问题的目的、意义、要求、主要内容、前期工作及应具备的条件, 经教研室团队审定报院(系)教学负责人批准后列入毕业设计(论文)课题计划。
课题的分派遵循:每生1题、独立完成;因材施教、全面训练;双向选择、教师引导。对需要由几位学生共同完成的课题,必需明确每位学生独立承担的部分。对综合训练不足的实际课题,指导教师应适当增补课题内容。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计划在毕业设计(含毕业实习)教学环节开始前五周向学生公布,学生申报选择意向,研究所(室)、学科组或教研室按照学生情 况、课题的性质和难易程度,结合指导教师的意见,综合平衡分派课题,报院(系)负责人审批报教务处备案。最后以书面形式将课题任务书于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开 始前3周下达到学生。学生毕业设计标题问题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 第四条 课题的调研。
课题调研的目的使学生围绕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全面了解有关知识,收集,加工有关信息,分析关键要素或立论依据,为完成课题提供必要的条件。因 此,学生调研前应拟定调研提纲;调研中尽可能了解本课题涉及的研究、生产、销售、使用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及有关数据图表、文献资料;调研后撰写课题调研报 告,其内容包孕课题的提出、调研的对象或范围、涉及课题的现实情况及资料摘编、调研总结。
第五条 学生完成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应包孕设计图纸(可含设计实物)、资料、设计仿单。毕业论文应包孕论文、有关佐证材料和实物。毕业设计仿单和毕业论文大致内容和要求如下:
(一)标题:标题应确切、简捷、富有概括性,让人看后能大致了解课题的学科范围、内容和特点。
(二)摘要:也称内容概要,扼要叙述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和方式。对于设计应反映其特点,对于论文应简述论点结论。摘要须有中、外文对照,中文摘要约300字为宜,外文摘要一般不超过250字。
(三)前言或引言:毕业设计仿单的前言应说明本设计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国内、外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本设计的指导思想、所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采用的方式。
毕业论文的引言主要包孕立题的依据、对本课题已有研究的评述、本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和采用方式、成果及意义。
2 / 8
(四)正文:毕业设计仿单正文包孕:设计方案论证、设计计算、结构设计说明、试验或实测数据分析、设计方案的校验等。毕业论文正文包孕:本课题的基本前提、设定条件及其合理性、课题的研究方式(实验研究方式、理论研究方式、调查研究方式等)、研究结果的论证等。
(五)结论:结论是对整个设计或论文的归纳和总结。包孕本设计或论点的特点、长处和创新之处,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继续工作的标的目的。 (六)谢辞:简述本身通过本次毕业设计(论文)的收获和体会,并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设计的有关人员暗示谢意。
(七)参考文献及附录:列出主要参考文献并将试验或实测纪录、计算机软件、有关实物等附上。 第三章 指导教师的条件和职责
毕业设计(论文)实行指导教师责任制。指导教师应对整个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过程全面负责。
第六条 指导教师的条件。
由学术水平较高且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指导教师应有中级或中级以上职称,初级职称人员一般不单独指导毕业设计(论文),但可协助指导毕业设计(论文)。
可聘请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生产科研部门的专家或技术人员(须有中级或中级以上职称)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但必需有我校的专业教师参与指导。指导教师确定后,不能随意改换,不得随意出差,确需出差者,须经院长(系主任)批准,并报教务处备案。 第七条 指导教师的职责。
(一)提出选题敷陈,包孕选题的依据、课题的特点、主要内容、进行方式、工作量及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包孕已具备条件和需要提供条件),供教研室 (研究所、学科组)团队审定和学生选题。标题问题确定后,指导教师应提供设计(论文)任务书及指导书,准备学生实践环节并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 (二)认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的指导,尤其对设计或实验方案的选择、设计计算、结构设计、数据分析、论文的立论依据、论证方式、结论等环节应仔细检查,要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工作能力。
(三)指导学生制定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计划,要放置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答疑,要随时掌握学生的进度和动态。
3 /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