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下列选项中体现了迁移的是( )
A.学生学习解决一元二次方程,老师测验一元二次方程 B.学生学习古诗文后,老师让学生默写
C.学生刚学习一篇文章,老师带领学生用真实情景演示出来 D.学生学习一位数加法,作业是两位数加法
5.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向( )提出申请。 A.学校
B.市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二.简答题
6.导入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情绪和结果。在设计导入时要遵循哪些原则?
7.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与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哪些?
8.教育科学研究是人们为了取得对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入认识而进行的科学探索活动。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根据有关规定,只要是自己独立完成的,体现了自己的思想、情感、构思和表达方式的,属于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都是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享有发表权,任何人不得未经许可发表其作品。中小学生的作文也是作品,是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文字作品。
2.D【解析】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均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3.D【解析】题干描述的赫尔巴特的教育观点。
4.D【解析】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5.D【解析】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 二.简答题
6.(1)针对性;(2)启发性;(3)迁移性;(4)趣味性;(5)艺术性。
7.(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特点;(3)每节课的重点、难点;(4)学生年龄特征;(5)教学时间、设备、条件;(6)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还受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8.(1)选择研究课题;(2)教育文献检索与综述;(3)制订研究计划;(4)教育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5)教育研究论文与报告的撰写。 一.单项选择题
1.( )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1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论演说家的培养》
2.诺贝尔奖获得者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 A.教育对科技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拖欠教师工资,侵犯教师其他合法权益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应当( )
A.责令其限期改正 B.给予行政处分
C.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对其处以罚款并责令改正 二.多项选择题
4.下列哪些政策文献做了教师在职培训的法律制度化的规定( ) A.《教师资格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5.新型的师生关系是( ) A.以教师为中心
B.在人格上,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
C.在社会道德上,师生关系是相互促进的 D.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6.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是( ) A.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B.班集体的设计者和教育者 C.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D.班级制度的贯彻者
7.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有( ) A.教育观念和内容现代化 B.教育管理现代化
C.教育方法现代化 D.教育设备现代化 三.判断题
8.教师职业道德的调节功能不仅指向教育过程,而且指向教师本身。( )
9.启发性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中获取的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间的矛盾而提出的。( ) 10.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
11.由于职业的特定性,教师的道德人格与一般的道德人格有显著不同。( ) 四.简答题
12.2008年9月1日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正式公布,这是我国继1997年以后首次对规范进行修订。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含哪些基本内容?
13.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形成都会经历组建、形成、发展的过程,这样一个过程实际上也是一
22
个教育培养与变化的过程。如何形成与培养班集体?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夸美纽斯于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2.D【解析】略。
3.A【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对违反本法规定,拖欠教师工资或者侵犯教师其他合法权益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 二.多项选择题 4.BCD【解析】略。
5.BCD【解析】考查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
6.ABC【解析】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艺术家)。 7.ABCD【解析】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全方位的现代化,主要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目标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教师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设备现代化、教育制度现代化。 三.判断题
8.√【解析】略。
9.×【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巩固性原则的作用。 10.√【解析】略。
11.√【解析】教师的道德人格是指个体作为教师这一特定社会角色所表现出来的道德面貌,是教师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性的道德行为范式(格式)和道德品质、境界(格位),也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主体本质。由于职业的规定性,教师的道德人格与一般道德人格有显著不同。其主要特质可归结为:(1)人格与师格的统一,即一般道德人格与职业道德人格在教师身上的统一;(2)格式与格位的统一,即师表形象与师德境界的统一。 四.简答题
12.(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13.(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一、单项选择题
1.新学年开始,如果学校选派你担任一年级三班的班主任工作,面对40张崭新的渴望知识的面孔,你认为了解全班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 A.考核法 B.观察法 C.问卷法 D.谈话法
2.仔细阅读下列词语,( )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谈梅生津 B.见风流泪 C.望而生畏 D.望梅止渴
23
3.我国古代管子说的“衣食足则知荣辱”与下列关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哪一观点是最吻合的( )
A.人类基本的需要先得到满足,然后才会追求较高层次的需要的满足
B.人类的需求与个体的生存有关,最主要是追求自我实现,然后才逐渐考虑安全、社交、尊重,最后才满足生理需要
C.人类需要的高低层次与个体的生存有关。基本需要为生存所必需,较高层次的需要在维持个体生存上没有基本需要重要
D.一个理想的社会,除了应该满足人们的基本生理需求之外,还要使人们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并鼓励个人去追求自我实现
4.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强度由成就需要、期望水平和诱因价值三者共同决定,用公式表示即:动机强度(T)=需要(M)×期望(P)×诱因(I)。P和I存在互补关系,即I=1-P。通过数学运算,当成功的可能性P是( )时,个体的动机强度最大。
A.45% B.50% C.55% D.60%
5.兴趣的稳定性是下列哪种品质特性( ) A.持久性 B.指向性 C.广度 D.效能
6.“全面系统地掌握感性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把整个问题分解为局部,使矛盾充分暴露,再通过比较分析,找出主要矛盾。”这句话描述的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 ) A.提出问题 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7.根据知觉反映客观对象的特性不同进行分类,不包括( ) A.空间知觉 B.时间知觉 C.运动知觉 D.触摸知觉
8.教师在化学课上进行二氧化碳不助燃的实验演示时,有的学生关注烧瓶中酸碱的激烈反应,有的学生观察到烧杯中高矮两支蜡烛的熄灭及熄灭有先后的现象。这一现象表明,作为教师你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 ) A.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 B.做好充分的准备,制订周密的计划 C.在实际观察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
D.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
9.教师正在组织上课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打断了人的思路而使注意力分散。这一现象属于下列哪种干扰(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注意动摇
10.—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思想叫做( ) A.表象 B.联想 C.做梦 D.幻想
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