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拳》说课稿
七年级《健身拳》 水平四 本单元共6次课,本课为第四次课
渤海石油第一中学 刘立群 七年级(男女合班) 人数:30人
一、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既强调教师“教”的重要性,又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模式上,本课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自己选择练习的手段、难度、伙伴,依据教师设计的评价标准,由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并及时调整练习手段、难度和评价标准。从而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身心基础。 在教学方法上,本着全面提高,突出个性发展的思想,力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不同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旺盛时期,武术教学内容不仅有徒手的健身拳、太极八动;而且还有健身棍等器械练习。健身拳可以有效的发展爆发力、柔韧、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和满足青少年探究、好胜、搏击、防身等心理要求。本次课在健身拳教学单元当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能基本掌握全套动作、方法正确,路线基本清楚,动作协调连贯,精神饱满。培养学生尚武崇德、见义勇为的良好品德。
三、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七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年龄特征是:模仿能力强;好动、好奇心强;敢于表现自我。在运动参与能力上;部分女生有些会略显腼腆,而男生则会酣畅淋漓的表现自我,因此,一些带有模仿性、表演性的练习,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武术恰恰是一项刚、柔兼备的项目,既能表现出男生的刚强,又能体现出女生的柔美。本课大部分学生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健身拳前九动基本技术动作,这为本课次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80%的同学能基本完成整套动作、理解动作的攻防含义,20%同学能达到动作连贯、形神兼备的效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能认真、积极、自觉的参与武术锻炼。提高学生灵敏、快捷、力量等身体素质,体现武术的技击特点和风格。
3、情感与态度目标:加强学生的武德修养,培养学生勤学苦练,自尊、自信、尊重和爱护同伴,以及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等优良品质。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健身拳三个动作(转身横打、转身插掌、收势)动作路线 难点:动作力度,手型、步法正确到位,形神兼备
六、教法与学法
教法:教法主要是在复习巩固健身拳前九动的基础上,运用新课标创新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分组练习为主线。
1、首先采用情绪激励法和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直观的理解每个动作的攻防含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2、还采用讲解示范法,以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我要学’的情感,为学生能更快、更好的掌握组合动作要领打下基础,让学生学得活,练得活;
3、学生分组练习、自评互评法:平时我利用课下时间,培养了四名体育骨干,他们能认真负责的组织好学生正确的进行练习,并予以指导和纠正,学生之间还可进行自评互评改正提高。
4教师分层指导法:通过分层练习时的巡回观察,把动作掌握欠规范的同学作为重点辅导,动作较连贯、较有力到位的同学做提高辅导,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学法:同学们经过对健身拳前九动的复习,对后面的学习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1、 通过挂图,听讲解看示范后进行对比练习、重复练习,提高学习效率。
2、 分组练习法:由组长进行组织练习,把对比练习,重复练习渗透当中,并予以指导和纠
正。
3、 小组合作练习法:通过组内练习,组内同学通过自评互评改进不足,探究如何使动作更
加规范有力且连贯。
4、 分层练习法: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习较慢的同学做基础练习,动作完成较好的同学
做提高性练习。目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组合展示自己,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练习为主的主要目的。
七、教学程序
1、开始部分:课堂常规(2’)整队、师生抱拳礼问好、宣布本课内容 目的:加强组织纪律,明确教学任务。 2、准备部分:热身(10’)
①队列练习:四面转法、队形变换; ②小游戏:动物“模仿秀”。
组织形式:四列体操队:方法 :老师叫出动物名称,学生模仿动物的体态并配合声音。老虎、鹤、螳螂、猴等
目的: 通过情绪激励法及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主要是为了调节活跃课堂气氛为课堂后半部分的教学打下基础。教师及时鼓励猜中的学生,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大家都来模仿表演,既可以达到愉悦学生的身心,有可以起到做准备活动的作用。
③热身运动(4×8)拍:1、头部运动 2、肩绕环 3、体转、体侧运动 4、下叉练习 5、燕式平衡
目的: 学习、演练武术,对学生的柔韧性要求很高,重点做好腿、腰、肩的活动,防止出现韧带拉伤和扭伤,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兴奋性,为学习武术做好身心准备
3、主体部分:(30’) 主教材:复习健身拳1-9动,学习健身拳10-12动
准备活动结束后,接下来复习健身拳前九动 。复习前,先由教师示范健身拳全套动作。在示范的过程当中,还要将每动的动作名称及动作要领给同学们复习一遍(2’) 组织形式:扇形队形。要求学生边观看边听讲解边模仿老师的动作。
目的: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应使学生为之一振,激发起习武的兴趣和欲望。以教师自身刚劲有力的示范动作来感染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我很想学”这些武术动作的欲望。使学
生的求学兴趣到达最高点。
示范结束后,由体委带领同学们复习健身拳1-9动两遍。要求速度略慢,但动作有力规范到位;同时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4’)
目的:复习已经掌握健身拳动作及名称改进不足,为下面学习做好热身。 下面开始学习本课内容健身拳10-12动;学生尝试三个武术动作依次学习,过程如下:(15’)
1、教师做正面示范,结合挂图并讲解动作名称和要领。(5′)
组织形式:扇形队形。要求学生边观看边听讲解边模仿老师的动作。多次重复,为解决本课的重点:学习转身横打、转身插掌、收势三个组合动作奠定了基础。
目的: 武术属于肢体语言,每一招一势代表着学生的内心世界。模仿教师的动作很重要。先模仿下肢,再模仿上肢,最后整体模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随时用语言提示,以强化学生的模仿更加逼真。
2、学生分组练习、体验动作(5’)
组织形式: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为四组,由小骨干担任组长,学生通过慢动作的演练,在尝试练习中发现自身动作的问题所在,教师巡回指导指正不足。
目的:通过看图解慢速体会时,学生之间可用口令控制练习,用自己的标准纠正动作。此时小组长应发挥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的练习积极性。这个环节可多次重复。
3、自由体验、分层练习(5’)组织形式:散点
方法:在刚才的练习过程中有表现出学习比较吃力的同学由教师在本组内进行基础练习指导,剩下同学为提高组由组长组织探究学习,改进不足。让学生自己在充裕的时间里进行练习,教师重点负责学习效率较低的同学练习,保证课堂效率,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效的解决了使大部分同学做到动作有力,手型、步法正确到位的教学难点。
目的:课堂上应给学生一个较大的自由学习空间,自己琢磨动作、看图解学习动作、体会动作,与同伴互相学习、与教师商讨动作等。重点提示动作的连贯性及方向性,朝着一个方向做动作有助于加深记忆。另外对于学习困难的同学利用分层练习,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效率,节省了其他组的练习时间。
4、汇报表演(4’)组织形式:体操队形
方法:先小组再集体,学生相互观察、交流、评价。
目的:①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重点辅导一般学生。鼓励他们建立自信心,使全班学生均衡发展。从练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谦虚好学的学习习惯。②充分发掘学生运动潜能,通过教师评价,学生间互评,促进学生改进动作。以完美的动作表演体现“我能行”。使学生能在表演过程中体验成功。
副教材:游戏穿越火线 (5’)
将同学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有排头的两名同学,手拉手形成一条火线,其他同学也手拉手依次穿过,最后形成火线的两名同学也配合转身完成整个火线的穿越
目的:在游戏过程中让学生能体会到班级之间,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挑战自我,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
4、结束部分:3’
1、放松运动(2’) 组织形式:散点。方法:学生微闭双眼,在舒缓的音乐伴奏下缓慢地反复舒展刚刚掌握的武术动作。
目的:既可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又可以放松学生的身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
中结束本课。
2、教师点评、师生“抱拳礼”道别(1’)
目的:上下课要有礼;表演前后要有礼;互相学习要有礼;师生之间要有礼。使学生真正做到“以礼始,以礼终”
八,说场地器材,预计课的效果:
篮球场、录音机一台。 预计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完成率在85%左右,能基本掌握
正确动作要领。预计课的练习密度为35%左右,最高心率大概出现在36-38',为150--160次/分,平均心率达到120--130次/分。让学生既出汗又脸带微笑,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