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宏观经济学第6章(同名1209)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1 22:54:4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六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本章知识脉络图

总需求 总供给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对现实的解释

总需求的定义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 价格水平变化 利率效应、实际余额效应 影响总需求的因素 总收入水平变化 总需求曲线图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根据IS—LM曲线推导 总供给的定义 总产量或国民收入 古典主义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曲线类型 凯恩思主义总供给曲线 常规总供给曲线 各自的政策含义 影响因素 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技术的进步 均衡 宏观经济短期目标 总需求曲线移动 移动 总供给曲线移动 图形分析 本章学习重点和难点

一、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二)总需求函数:产量(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表示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产量。

1.利率效应:当价格上升,使货币需求增加,在货币供应不变的情况下,利率就会上升。利率水平上升,使投资水平下降,因而总支出水平与收入水平下降。

2.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衡量的具有固定资产的实际价格降低,人们会变的相对贫穷,于是消费水平就会相应减少。 (三)根据IS—LM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 IS曲线的方程为s(y)=i(r) LM曲线的方程为

M?L1(y)+L2(r ) P如图1所示,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图为IS—LM图,下图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为P1时,LM曲线与IS曲线相交于E1,该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为y1 和r1 。将P1 和y1 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线上一点D1 。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很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有特定的y和r,于是就有许多P和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图1中的一系列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就是总需求曲线AD。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呈相反方向的关系。

rrr1 r2 IS E1 LM(P2) LM(P2) O y1 y2 y

P P1 P2 D1 AD y1 y2 y 图1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注意:价格水平的变化,对IS曲线的位置没有影响。这是因为,决定IS曲线的变量被假定是实际量,而不是随价格变化的名义量。

提示:在关于IS和LM的讨论中,如果加入政府部门,进而讨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变化对需求曲线的影响,其一般性结论为,无论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还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需求曲线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二、总供给曲线

(一)长期与短期宏观生产函数

宏观生产函数又称总量生产函数,是指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它表示总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长期宏观生产函数:y?f(N,K) 短期宏光生产函数:y?f(N,K)

注意:宏观经济学中的长期比微观经济学中的长期要长一点,除了指资本存量、厂房、设备等生产要素的改变,还涉及人口、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变化。就短期而言,宏观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涉及的因素主要为货币工资(W)和价格水平(P)的调整变化,人口、技术进步、资本存量等要素保持不变。 (二)劳动力市场

在西方经济学中,关于总供给的理论是一个有争议的领域,而这种争议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在劳动力市场理论方面。

劳动的需求函数:

Nd?Nd(W) PW) PWWW其中,为实际工资,Nd与成反向变动关系,Ns与成正向变动关系。

PPPWWW劳动市场的均衡条件是Ns()=Nd(),劳动供需相等决定了均衡的实际工资()0,

PPP劳动的供给函数:

Ns?Ns(也决定了均衡的就业量

W/P

N

0。

Ns?Ns((

W) PW)0 PNd?Nd(N0

N

W) PO

图2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提示:在任一时点上,资本存量K都是由以往的投资政策所决定的。将就业水平N和

固定的资本存量K代入到短期总量生产函数f(N,K),即可得出产量水平或产量。这表明,劳动市场在经济的总供给方面处于主导地位,因为它决定经济的总供给或产量。更进一步,在工资和价格具有完全伸缩性的情况下,经济的产量始终扥与充分就业或潜在就业。 (三)总供给曲线类型

P

P P1 E1 D

P0 E0

y

y1 O y0

O yf y

图4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图3 古典总供给曲线

1.古典总供给曲线

古典学派认为: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水平的垂线,如图3所示。其理由有:

(1)假设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可以迅速调整,使得实际工资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状态,从而产量或国名收入处于充分就业的水平;

(2)研究的是经济事物的长期状态,在长期中,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被认为是具有充分的时间来调整的,使得实际工资处于充分就业应有的水平,从而总供给曲线是一条直线。

古典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增加需要的政策并不能改变产量,而只能造成物价上涨,甚至通货膨胀。

2.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呈水平形状理由有:

(1)货币工资和价格具有刚性,二者完全不能调整。

(2)研究的是短期内的情况,由于时间短W和P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调整。到达充分就业以前,经济社会能按照既定的价格提供任何数量的产量或国民收入,如图4中P0E0段所示;到达充分就业后,社会已没有多余的生产能力,增加产量的需求不到那不会增加产量,反而会引起价格的上升。如E0点以上的垂直线表示。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自己政策含义:只要国民收入或是产量小于充分就业的而水平,国家可以使用增加需求的政策来达到充分就业状态。 3.常规总供给曲线

如图5所示,AA、BB、CC顺次代表古典、凯恩斯、常规总供给曲线,在下方C点代表较为严重萧条状态,存在着大量的失业和闲置的生产能力,当国民收入增加时,P稍有上升但速度不快。沿着CC线,随着经济好转,P的上升越来越快,一直到充分就业的E点。由于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整个社会的全部资料和有劳动能力的均已就业,产量还会有所上升,但是利用资源和劳动力的难度加大,P的上升还要加快。

P C

A B

B

E C

A

O

yf y

图5 常规总供给曲线

三、对现实的解释 (一)宏观经济短期目标

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即AD和AS相交于E0点,E0恰好是充分就业点。 P

AD

E0

P0

AS y

O

yf

搜索更多关于: 宏观经济学第6章(同名1209) 的文档
宏观经济学第6章(同名1209).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d0he99n5y5a66i6tmib553973044s0109g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