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三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7 10:57:0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三篇】

导读:本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三篇】,仅供参考,

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教学目的: 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3.指导朗读,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师生共同赏读《答谢中书书》。以背诵为突破口,指导学生美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整体感知文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再现画面,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诗情画意;深入研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回忆旧知,导人新课 1.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古今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请同学们搜索自己的记忆库,背诵一些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文。(《望岳》、《沁园春雪》、《与朱元思书》、《湖心亭看雪》等)今天我们又将一起欣赏一篇六朝山水小品名作《答谢中书书》。 (以回忆诗词导入可以巩固所学,也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入境。) 2.学生自己书写标题,解题,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日“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有关作家作品介绍:齐高帝曾经召陶

弘景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 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像听到fllI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把书写标题及解题的权利教给学生,教师从旁补充,意在强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意识。) 二、反复诵读,师生探讨背诵的方法 1.指名读,弄懂字音,大致把握骈文的朗读节奏。 2.教师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3.教师提问:根据你们学习文言文的经验,如若要求大家很快将短文背下来,你有什么好办法? 教师总结:翻译记忆法(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记忆); 情境再现法(将内容想象为丰富的画面方便记忆);举纲张目法(抓住文章脉络记诵,就能条理清晰地记住全文内容);关键词句记忆法(抓住句中一些关键的字词带动全句的记忆)。 学生的回答大多是自己的经验之谈,可能概括性不强,教师要善于将学生的回答加以提升明确。 师:学无定法,关键是适合自己。今天咱们不妨用这些办法来学习这篇小品,看看最适合你的方法是什么? (这一环节为全堂课的学习定下主调,以诵读作为学习的主旋律,将文言文的背诵作为教学目标,旨在引导学生克服畏惧文言背诵的心理,同时指导

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与规律。) 三、利用翻译记忆法,初背全文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学生圈点短文中的重点字词,结合注释翻译全文。如有拿不准的可以与同桌商量,仍然无法解决的可以直接写在黑板上老师预留的地方。 2.教师明确重点字词。 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晓雾将歇:消散 夕阳欲颓:坠落 四时俱备:都 能与其奇者:参与;杰出 3.请一个小组接龙翻译短文。 4.学生尝试背诵短文。(若不能背可以读文) (这一环节其主要目的仍是落实文言字词的积累,为学生打好扎实的文言基本功打基础。) 四、品读短文,感受文字魅力,再背短文 1.理清短文结构层次,尝试背诵短文。 师:有的同学记性不错,已经背的八九不离十,有的同学还需努力。为了方便记忆,我们不妨一起看看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的。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从古至今,以“共谈”概说人人皆爱,以“美”点明全文中心。当中部分则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殿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先以感叹总括前文,复以名人证实此说。这样,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文中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人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复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与“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次序井然。 2.合作学习,赏读语言,美读全文。 ①分小组承接任务,小组合作共同描绘美景,赏析重点词语。 师:已经有更多的同学可以背诵短文了,可是我的遗憾是这样一篇漂亮的文章我们却还没有读出情味,让它焕发出生命。现在,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

去描绘文中抒写的美景,让文字美起来。 ②集体交流各小组讨论成果,创造意境,描摹美景。 “高峰人云,清流见底”。山水相伴相映,神采焕然,情味盎然。这里是“高峰人云”。峰,其形峻峭;入云,高人天际。山下是“清流见底”。水流迤逦,清明澄澈。峰高水清,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相映成趣。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石岩壁立千仞,五色争辉,众彩纷呈,熠熠耀光,加之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缎上缀以碧玉翡翠,顿成奇观。两岸犹如悬着两幅锦幛,上有蓝天作背景,下有流水为衬托,且倒影入清流,景象绚丽动人。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早晨,先是白雾缭绕,继而是如絮如带,再而是似烟似缕,最后不见雾纱,只见晨曦,猿啼鸟鸣,众音齐会,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暮霭罩山,飞鸟归林,猿猴息树,山色苍茫,这时原来潜游水底的鱼飞跃而出,静中见动,寂中现响,别具意趣。 ③各自在音乐中尝试美诵全文。 (这一环节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理解文章所创造的意境。) 五、小组竞赛,美诵短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小组接龙训练背诵短文,推出一名组员参加比赛。 2.小组间开展竞赛,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评价标准:字音准确,抑扬顿挫自然妥帖,感情充沛,能给人美的享受。 辅助手段:教师提供一些乐曲供学生自由选择。 3.在评点中自然总结出文中所体现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三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d4t76bx2q28mwx1483k6i8ss1c8ox01bf0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