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个案研究法及其应用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3 15:11:4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按照研究步骤进行分析。一般,在研究报告中可分为诊断情况分析和矫正指导结果的分析。诊断情况分析强调更多的是以客观性、可靠性的资料和证据的心理学有关原理、技术和方法为依据,进行分析。矫正指导分析更重视以特殊性的资料和教育学的有关原理、技术和方法为依据,深入分析,客观地推论。

3.透过现象,找出各方面问题之间实质性的联系。由于个案研究侧重于研究对象的自然表现和发展历程,缺乏对研究变量的控制和实验数据,因此,分析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各种内外因对研究的个体问题的影响。例如,本章案例2在撰写Y同学随班就读教育问题时,除了要掌握和根据该学生个体的自然生活事实以外,还要注意到他的生理缺陷、家庭和社会影响,以及智力、情感、动机和对该研究起一定作用的特征等。在进行分析时,如果以Y同学个性发展或综合性的、连续性的行为为特征的分析,一是要根据诊断,以Y同学从小到目前的经历特征为重点,提出有关Y同学个性发展或行为特征的说明。二是将Y同学作为学校中的一员看待,分析学校、社会对其发展的影响。三是特殊分析家庭对其特殊的影响和作用。四是个人内部条件和心理因素的相互影响以及前后联系。

4.分析引起结果的原因。为了使研究报告能够作出基本可靠的分析与初步的推论,克服个案研究缺乏对变量的控制与操作的不足,分析是一定要找出引起结果的重要原因。如与Y同学学习困难有关的因素或原因,可能是生理、智力、认知方式、情绪、社会、学校或家庭环境等原因;阅读不良可能是视觉、注意品质、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阅读教材等方面。总之,影响个人行为的原因或因素很多,因该依据个案的特点而异。作出结论时,需要深入、全面的分析。特别是对研究对象问题的分析,因造成问题成因复杂,常常可能需要邀请多方面的专家合作“会诊”。

三、个案研究报告的内容

一份完整的个案研究报告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具体格式见本章案例2): (一)基本情况

(二)对研究对象的诊断情况与分析

(三)对研究对象采取的教育对策与取得的成效 (四)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案例1:个案研究方案设计实例

课题名称:Y同学随班就读教育诊断与培养的个案研究方案 一、研究对象与问题 (一)研究对象:

姓名:Y 性别:男 年龄:13岁 籍贯:北京XX县 家庭住址:(略)

入学情况:(学校、年级、班主任)

(二)问题(依据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填写) 1.以往病史(Y同学自身生理问题)

2.家庭教养情况(父母对其关注的程度) 3.个性发展与人交往情况 4.学业情况

二、研究目的与重点

(一)目的:探讨随班就读的教育方法,提高随班就读的教育质量。 (二)研究重点:

1.诊断教育问题的成因; 2.寻求有效教育的对策; 三、研究的步骤、内容与方法

(一)诊断阶段

1.用测量法、观察法、访谈法确定研究对象,即确定Y同学不同于常人的表现; 2.详细、准确、全面收集Y同学个案资料,用分析、类比等方法对Y同学进行现状评定;

3.整理分析资料; (二)指导阶段

1.寻求解决Y同学的教育教学方面存在问题的对策; 2.制定指导计划;

3.对策实施步骤(具体内容见案例2个案研究报告相应部分) (三)追踪评估研究阶段

1.阶段评估:指导后的效果 2.调整指导方案 四、研究预期成果

1.有效指导Y同学随班就读的教育策略; 2.有效指导Y同学随班就读的教学策略; 3.个案研究报告

案例2:个案研究报告实例

课题名称:Y同学随班就读教育诊断与培养的个案研究报告 一、儿童基本情况

姓名:Y 性别:男 年龄:13 籍贯:北京××学

班主任:ZH 随班就读时间:××××年×月 家庭住址:(略)

1.随班就读的原因:由于学业成绩差,有明显的弱智表现而接受随班就读实验。 2.家庭背景:其父为某车队队长,初中文化;其母为镇政府机关干部,中专文化;有一哥哥高中毕业已就业。亲属中未见智力异常者。

3.以往病史:Y同学出生三个月后,发过一次高烧(39℃),且长达十日之久,伴有感冒后转成肺炎。

二、对儿童的观察、诊断情况 1.学习生活的情况

从生理上看:外表没有生理缺陷,各器官也正常。身体一向健康。唯牙齿有毛病,但不致影响说话。

从心理上看:容易紧张,紧张时结舌和耸肩的动作厉害;很自卑,对他人待他的态度十分敏感,对待他和善的人较依恋。心理承受力较差,受到老师或家长的批评或不愿做功课时,就哭,有时还滥发脾气;做了错事,为了逃避老师的批评,常偷偷逃学。

从学习上看,学业上一直很差,一年级时留过一次级,学习成绩在班里依然倒数。二年级再次不能升级。平时根本不写作业。老师也不大过问他的学习。虽然他的母亲在家辅导,但收效甚徽。每学期考试他均不参加。

从适应行为方面看,平常喜欢和班里同学玩,但因其行为粗鲁、偷藏同学作业本而招同学反感,对老师及周围的长辈很有礼貌,因而不招成人讨厌。课外,最大的爱好是玩电子游艺机和看电视动画片。 2.各项检测情况

1989年,我校接受了中央教科所“弱智儿童随班就读”课题研究,根据Y同学的学习及日常行为表现,初步确定把他作为实验研究对象。中央教科所特教研究室的老师于1989年9月-10月对Y同学进行了各项检测,结果如下:

(1)智力测验:使用WISC—R,获言语IQ71,操作IQ为63,总IQ为63(属轻度弱智)。

(2)社会适应能力测验:采用[日]三木安正S—M社会适应能力测验,得分级为90,等级为9,(属边缘状态)。

(3)行为问题:采用中央教科所特教室译编的《儿童行为调查表》,总计112项,部分符合为19项,完全符合为30项。调查结果表明,Y同学具有典型的轻度脑损伤症状,有情绪障碍和幻想症。

(4)学业能力:采用《学生学业能力评量表》,测验结果表明,Y同学听觉正常,理解表达能力差,能抄写,但造简单句子困难;能读学过的课文,但不理解,会简单加减,100以内退位减法有困难;能做一位数乘法,一位除有困难,应用题基本不会;音乐上有节奏感,能唱出简单乐曲,但不能独立唱歌,也不会舞蹈;各项体育活动都能参加,只是有些动作不协调。

3.调查及检测结果分析:根据各项测验结果,课堂行为观察及与家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本人会谈情况,简单分析如下:

(1)Y同学智力商数低,适应能力较差,属明显弱智。造成弱智的原因是婴儿期持续高烧造成轻度脑损伤所至。但也不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

(2)由于智力低下,接受力差,造成学习困难;又因学习障碍多,经常遭受挫折和失败,得不到成功的体验。因而厌学且形成诸多不良习惯,尤其是造成了心理上的自卑和情绪障碍。结舌和紧张症也与此有关。

(3)通常采用的“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和家长强制性的辅导方法均不适合Y同学的学习需要。教师和同学的冷落态度也是重要的消极影响因素。

(4)尽管两次留级,但由于第一次留级后一直把他当作旁听生看待,因此,几乎没学什么知识。知识漏洞大。需大量进行补课。 三、对弱智儿童教育的措施和效果 (一)教育的具体措施

1.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接纳环境。

首先,召开班会,欢迎Y同学加入新的班集体。使Y同学一进入这个集体,就被友好的气氛所包围,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

其次,将他的座位调到第一排。把他从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放到全班最显赫的位置,使他随时得到老师的帮助,进而使他感到老师的友好。接着,安排一名优秀学生与他同桌。随时提醒、督促、辅导他的学习,使之体会到同学的友爱。另外,对Y同学微小的进步也及时表扬。哪怕在全班是最差的,也对其行为的积极成分给予肯定,明显地表现出教师对他的关怀与偏爱。

2.改进教学方法,满足Y同学的学习需要。

首先,改变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差异,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并依据学习目标,在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在教学中,根据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的特点,运用新颖、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达到首次感知强烈的目的,改变以往的竞争形式,变比优劣为比进步大小,使Y同学的名字在光荣榜上也占一席之地,树立其自信心。

其次,进行个别辅导。包括课前辅导,即补习好与新授有关的旧知识,为学新知做好铺垫,课中辅导,即在同学自学、做练习等空隙及时辅导。课后辅导,即课后为强化记忆,巩固新知及时进行的强化训练。

第三,实施伙伴教学。小伙伴经过老师的培训之后,代替老师完成一部分课前辅导、课后强化训练的任务。井时时处处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教育Y同学。

第四,争取家庭配合。学校定期召开座谈会及时沟通情况,共同研究制定管教方法。比如Y同学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老师用联系簿通知家长,家长便奖励他。使他感到家庭的温暖。

3.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促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

首先,根据Y同学身上存在的不良习惯,制定评价目标,做到各月评价有侧重,待某个不良行为得到矫正后,方转入下一个评价重点。

其次,在目标实施评价时,采用自评、他评相结合的方法,以肯定成绩为主。在表扬的同时,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方向。 4.进行语言行为矫正。

首先,建立友爱、关怀的环境,消除紧张心理。其次,每天坚持对镜做舌操,第三,课上随时纠正不正确的读音,课下每天完成一定量的读准词语的任务。 (二)教育的具体效果

1.语言障碍基本消除。紧张、神经质的耸肩、结舌巳消失,只是有些个别字发音不太清楚。

2.良好的行为习惯基本养成。课上能跟着老师听讲,按时完成作业,课下能和同学融洽相处,捡到东西交公。能主动为班里做好事。

3.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参加统一考试,二年级语文68,数学81,三年级语文61,数学61,四年级语文52,数学54,五年级语文73.5,数学75.50。

4.初步掌握了一些劳动技能,1992年参加市首届弱智儿、童劳动技能比赛,烹饪获三等奖。

四、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打算

1.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加强对Y同学的劳动技术教育,为其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2.今后的打算

(1)继续纠正发不清的音,巩固已有成果; (2)继续利用评价手段,提高写字速度;

(3)继续实施分层教学,加强课前辅导,做好知识的铺垫,为提高课堂效率奠定基础; (4)充分利用训练室,开展劳动技术教育。 注释:

①《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光盘(1.1版)。 ②陈云英:《随班就读师资培养初步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年lO月第一版,P213。 思考题:

1.什么是个案研究方法? 2.个案研究有什么特点?

3.个案研究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搜索更多关于: 个案研究法及其应用 的文档
个案研究法及其应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dauz0xsx29kcek7h0vo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