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氯酸钠复配消毒液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次氯酸钠复配消毒液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次氯酸钠为主要原料,添加其它增效剂、稳定剂配制而成的次氯酸钠复配消毒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9985-2000 手洗餐具用洗涤剂 GB 15346-1994 化学试剂 包装及标志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3要求
3.1感官指标
淡黄色透明液体,不分层,无明显杂质,有强氯气味。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pH 值 10~12
表面活性剂含量,(%) ≥3.0 有效氯含量,(%) ≥5.5 3.3 杀菌效果
3.3.1 有效氯含量为3000mg/L时,作用30min,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ATCC9372)杀灭率应≥99.999%。
3.3.2 有效氯含量为500mg/L时,作用5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大肠肝菌(ATCC25922)杀灭率应≥99.999%。 3.4 安全性
3.4.1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LD50≥5000mg/kg。 3.4.2 在使用浓度时,对皮肤应无刺激性。 3.4.3 铅含量≤1.0mg/kg,砷含量≤0.25mg/kg。 3.5 装量允差
装量允差应为标识量的±5%。 4试验方法 4.1 感官检验
取样品在自然光直射条件下,进行目测、观察、辨别、鼻嗅检验,结果应符合3.1要求。 4.2 pH值测定
使用精密pH试纸测定,结果应符合3.2要求。 4.3 表面活性剂含量
按GB 9985-2000中4.3规定方法进行。 4.4有效氯含量
按附录A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4.5 杀菌效果
按《技术消毒规范》2002年版有关方法进行。 4.6 安全性
4.6.1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有关方法进行。 4.6.2 砷含量测定
按GB 9985-2000中附录F规定进行。 4.6.3铅含量测定
按GB 9985-2000中附录G规定进行。 4.7 装量允差
装量偏差(Xd)按公式(1)计算: m1-m2
- m0 10
Xd = ×100 ???????(1) m0 式中:
Xd——产品装量偏差;
m1——10瓶试样毛重质量总和(g); m2——10瓶试样的空瓶质量总和(g); m0——装量规格(g)。
计算结果,按数值修约规则进行修约,保留一位小数,装量偏差应符合3.5规定。 5 检验规则 5.1 出厂检验
5.1.1产品应按照标准规定成分、含量配制,产品在入库和出厂前应按标准要求进行质量检验,检验合格后由厂质检部门出具合格证方可出厂。
5.1.2出厂检验项目:感官指标、pH值、表面活性剂含量、有效氯含量。 5.2 型式检验
5.2.1 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投产鉴定时;
b) 正式生产后,如原料、配方、工艺发生较大变化,可能影响产品性能和质量时; c) 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d)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时。
5.2.2 型式检验项目:本标准第三章要求的全部项目。 5.3 组批
产品以同一批原料、同一配方且同一次投料生产的包装完整的产品为一批。 5.4 抽样
以箱为单位根据批量大小,按表2确定抽样样本大小。抽样应按随机方法抽取。 表2 抽样表
批量(箱) 抽样数量(箱) ≤15 2
16~50 3 51~150 5 151~500 8 500以上 13
5.5判定规则
5.5.1 出厂检验应按标准规定项目进行,有一项不符合标准要求时,应加倍进行抽样,如pH值、有效氯含量两项中任一项仍不符合标准要求,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
5.5.2 型式检验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取,感官、pH值、表面活性剂含量、有效氯含量的判定同出厂检验,其他指标逐项判定。如有一项以上(含一项)不合格,应重新自同批产品中抽取两倍样品进行复检,以复检结果为准。若仍有一项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6 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6.1 标志
6.1.1 产品内外包装标志应字迹清晰、不易脱落,标志应包括下列内容: a) 产品名称;
b) 生产厂名、厂址(必要时电话号码、邮政编码); c) 批准文号; d) 执行标准;
e) 生产批号、生产日期; f) 有效期;
g) 使用说明(应说明不同使用条件下的配比); h) 数量、规格。
6.1.2 产品外包装应注明“腐蚀性物品”等标志,其他标志应符合GB 15346-1994的规定和GB 191-2000要求。 6.2 包装
6.2.1 产品包装应采用聚乙烯塑料瓶(桶)封装,外包装为瓦楞纸箱,应将包装瓶稳定固定在纸箱内。 6.2.2预留容量应为内包装容器满口容量的10%-20%,产品包装不应渗透,内外盖要盖紧、旋紧。 6.3 运输
6.3.1 产品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挤压,且应加盖防雨篷布,用绳子固定牢靠,避免滑落。 6.3.2 装卸、搬运不得抛掷,应轻装、轻卸,不得直接暴露在阳光下,严禁倒置。 6.4 贮存
6.4.1产品应放置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室内仓库中,不得暴晒、雨雪淋袭。
6.4.2产品堆放时,瓦楞纸箱应距离地面高度为100mm以上码放,每垛不得高于15箱。 6.4.3有效期限为6个月。
次氯酸钠的消毒原理
1、 次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如何?次氯酸钠溶液为什么是消毒液?(即为什么有消毒灭菌的特性)?
次氯酸钠分子式:NaC10,分子量:74.44
含量:工业制备的次氯酸钠含有效氯10-12%,次氯酸钠发生器电解食盐产生的次氯酸钠有效氯为0.12-1.5%左右。
一般由电解冷的稀食盐溶液或由漂白粉与纯碱作用后小滤去碳酸钙而制得。 (1) 理化性质
纯品的次氯酸钠为白色或灰绿色结晶,工业为淡黄色或乳状剂,有较强的漂白作用,对金属器械有腐蚀作用。
(2) 次氯酸钠的杀菌作用
次氯酸钠属于高效的含氯消毒剂。含氯消毒剂的杀菌作用包括次氯酸的作用、新生氧作用和氯化作用。次氯酸的氧化作用是含氯消毒剂的最主要的杀菌机理。含氯消毒剂在水中形成次氯酸,作用于菌体蛋白质。次氯酸不仅可与细胞壁发生作用,且因分子小,不带电荷,故侵入细胞内与蛋白质发生氧化作用或破坏其磷酸脱氢酶,使糖代谢失调而致细胞死亡。
R-NH-R+HC10-RNC+H2O(细菌蛋白质) 次氯酸钠的浓度越高,杀菌作用越强。 而次氯酸钠在水中能解离为次氯酸 NAC10+H2O-NAOH+HC10
所以说次氯酸钠溶液是一种高效的消毒液。 (3) 影响次氯酸钠杀菌作用的因素
①、 PH:PH值对次氯酸钠杀菌作用影响最大。PH值愈高,次氯酸钠的杀菌作用愈弱,PH值降低,其杀菌作用增强。
②、 浓度:在PH、温度、有机物等不变的情况下,有效氯浓度增加,杀菌作用增强。 ③、 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温度的升高能增强杀菌作用,此现象在浓度较低时较明显。 ④、 有机物:有机物能消耗有效氯,降低其杀菌效能。
⑤、 水的硬度:水中的CA+、MG+等离子对次氯酸盐溶液的杀菌作用没有任何影响。 ⑥、 氨和氨基化合物:在含有氨和氨基化合物的水中,游离氯的杀菌作用大大降低。 ⑦、 碘或嗅:在氯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碘或臭可明显增强其杀菌作用。 ⑧、硫化物:硫代硫酸盐和亚铁盐类可降低氯消毒剂的杀菌作用。 2、次氯酸钠使用范围及用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含氯消毒液推荐用量
消毒对象 药液用量 次氯酸钠 有效氯 1-6mg/L 消毒时间 30min 余氯要求 0.3-0.5mg/L 4-8mg/L - - - - - - - 饮用水(河、井、塘水) 0.01-0.06ml/L 医院污水 粪便 尿液 餐具茶具 便器 呕吐物 痰液 墙壁宅表面 地面 0.5-0.2ml/L 200-400 ml/L 40-50ml/L 1.5-3.0ml/L水 3.0-5.0ml/L水 100-200ml/kg 100-1500ml/kg 3.0-5.0ml/L水 3.0-5.0ml/L水 50-200mg/L 1700mg/L 1-1.5h 20-40g/kg 4-5g/L 150-500mg/L水 300-500mg/L水 20-30g/kg 10-15g/kg 300-500g/L水 300-500g/L水 浸2h 浸2h 3.5min 2h 2h 2h 喷洒、擦拭 喷洒、擦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