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副/船长班操纵练兵题》140521
第 1 部分
1 船舶碰撞产生灾难性后果的根本原因是:
A 船舶大 B 航速高 C 船舶大与航速高 D 船舶的专业化
2 当不论何种原因两船构成紧迫危险时,每一船舶均应:
A 保持正规的了望 B 对局面和碰撞危险作出充分的估计
C 避免紧迫局面的形成 D 采取最有助于避免碰撞的行动
3 当碰撞不可避免时,每一船舶应运用良好的船艺采取最有效的行动减小碰撞造成的损失, 所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 紧急倒车刹减船速以减小碰撞的动能 B 避免船中被他船船首撞入 C 避免机舱附近被他船船首撞入 D 碰撞夹角尽可能大
4 当他船船首撞入我船船体时:
当他船船首撞入我船船体时,我船的应急措施不应包括:
应尽可能使本船停住 关闭破洞舱室前后的水密装置 责成对方倒车退出 堵漏
5 当他船船首撞入我船船体时,我船的应急措施应包括:
①堵漏 排水 ②应尽可能使本船停住 ③关闭破洞舱室前后的水密装置 ④责成对方倒车退出 ①② ③④ ①②③ ①②④
6 我船船首撞入他船船体时的应急操船
当我船船首撞入他船船体时,我船的应急措施不妥当的是: ①开微速进车顶住对方 出 ②情况紧急时可将对方顶向浅处搁浅 ③任何情况下不可倒车脱①② ①②③ ③④ ①②④
④调整顶住对方破洞的姿态 7 当我船船首撞入他船船体时,我船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包括:
①开微速进车顶住对方,情况紧急时可将对方顶向浅处搁浅 ②经对方同意可倒车脱出 ③保持顶住对方破洞的姿态 ①② ①②③ ①③ ②③
8 当我船船首撞入他船船体时,为保持顶住对方破洞的姿态,应该: 微进车用舵 停车左右舵 可用缆绳系住 停掉用车舵 9 碰撞后担负查明全船漏损情况责任的船员是:
大副和水手长 水手长木匠 船长和大副 三副和水手长 来确定漏损的位置和程度。10 船舶碰撞后不可通过测量 水舱的水位 油舱的油位 吃水 货损情况
11 在船舶碰撞后的紧急处置措施中,首要的工作是:
立即关闭破洞、四周的水密门窗 查明漏损的位置和程度 机舱全力排水 堵漏
12 船舶碰撞后的防水措施中,首要的工作是: 排水 关闭水密门窗 堵漏 调整纵横倾 13 船舶碰撞后,对于较大的破洞,不可用 堵漏毯 堵漏板 毛毯 堵漏水泥箱
堵漏。14 由于破洞舱室大量进水,必须对浸水邻近的舱壁进行加强,以抵抗过大的水压力,防止
舱壁破损而波及相邻舱室。图 7—3 为对舱壁加强的图例。
15 船舶碰撞后,在调整纵横倾时,使用 排出 注入 移驳 排出和注入 16 船舶碰撞后,在调整纵横倾时,使用 排出 注入 移驳 排出和注入
方法需要特别谨慎。方法会减小储备浮力和稳性。
1
17 船舶碰撞后,在必要时应抛弃货物,下列哪种货物不在必抛之列? 因进水可能引起着火的货物 因进水可能引起急剧膨胀的货物
因进水可能引起严重霉变的货物 使储备浮力下降的货物 底质. 18 抢滩使用的浅滩,最好应是 软泥 1:15 泥、砂或砂砾 1:19~1 :24 活砂 砂石 1:17 1:30
19 大型船抢滩使用的浅滩坡度,最好应处在左右. 20 抢滩前,对压载水的处理要求是:
打进压载水,并使船舶纵倾与坡度相适应,打出压载水并使船舶纵倾与坡度相适应 前后调拨压载水,并使船舶纵倾与坡度相适应 打出或打进压载水,并使船舶横倾与坡度相适应
21 抢滩时,船舶的上滩部位最好是:
船尾 船首 船舷 船舶任意一端
22 船舶上滩时所抛下的锚起何作用?
①稳定船身 ②防船漂移 ③有助于出滩 ①② ③④ ①②③ ①③
23 当搁浅不可避免时,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①快车冲过以免搁住 ②设法减小船的冲力 ③尽力保护好车舵 ①②③ ①② ②③ ①③
24 当搁浅不可避免时,若明了航向与浅滩边线接近垂直,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①快倒车 ②抛双锚 ③操满舵 ④置车舵于深水区 ①②③④ ①②③ ②③ ①③ ①②④
25 在搁浅后的应急措施中,首要的工作是:
立即倒车退离 立即停车迅速查明情况 用车舵力争挣脱 请求外援
26 搁浅后,每间隔 分钟测量一次与船底相通的舱室液位.
10 10 20 20 30 30 60 60
.
③浅滩底质 ①③ ③打横 ④船体承受的应力过大
27 搁浅后,测量舷边四周每间隔 米处的水深,然后与船舶吃水相比较. 28 搁浅后,可通过所测的的水深与船舶吃水的比较,判断 ①搁浅部位 ①②③ ②搁浅程度 ①② ②③ 29 一般船舶在搁浅后可能会发生的危险情况有:
①船身倾斜 ①②③ ①锚 ①②③ ②蹬底 ②③④ ①②④ ①②③④ ②锚链 ③缆绳
30 搁浅后,在采取用锚固定法时,要用到的工具设备包括:
②③ ①③ ①②
31 固定用锚时,当船身与岸线垂直时,船首、尾的出锚方向与船首尾线的夹角应为:
15° 30°45°60°
32 船舶搁浅后的损失的排水量可根据 ②搁浅前后的吃水 ①② ②③ ①③
进行估算。 ③底质
吨的脱浅拉力. ①搁浅前后的水深 ①②③ 30
某船主机功率 3000ps,进车时约能发挥出 60 90 120
2
33 某船主机功率 3000ps,倒车时约能发挥出 20 30-60 15-25 15 20-30 12 18
吨的脱浅拉力.
吨的脱浅拖力.
34 某拖轮主机功率 2000ps,在协助搁浅船拖浅时(进车)约能发挥出 15-20 30-50 10-15
吨的脱浅拉力.
10-15
35 某船锚重 5 吨,绞锚脱浅时时约能发挥出 20-25 36 候潮脱浅的最佳时机是:
高潮到来时动车 高潮前 1h 动车 高潮前 0.5h 动车 低潮后 1h 动车要谨慎使用移载脱浅法的情况是:
船舶一端搁浅 船舶一舷搁浅 搁浅严重 船体破损 37船舶发生火灾后,应立即降速,其主要原因是:
便于扑救 降低相对风速 减小风舷角 减小受风面积
38 船舶发生火灾后,应减小船舶的摇摆和避免急剧转向,其主要原因是: 减小受风面积 便于扑救 降低相对风速 减小风舷角 39 船舶航向 000°,风向 090°,右舷起火,正确的操船措施是: 保持航向 改向到 180° 改向到 090° 改向到 270° 40 船舶航向 090°,风向 090°船尾起火,正确的操船措施是: 保持航向 改向到 180° 改向到 000° 改向到 270° 41 船舶航向 270°,风向 090°船尾起火,正确的操船措施是: 保持航向 改向到 180° 改向到 090° 改向到 270° 42 如遇难船可放出救生艇或救生筏时,本船应驶往遇难船的 驶来. 上风 驶来. 上风 船首 下风 上流 船尾 下流
部位附近. 45
的部位,将遇难人员救起. 44 为便于遇难船放下救生艇来靠本船的下风舷,救助船可驶往遇难船的 船首或船尾 船中 对于在舷边救助遇难人员,应选择 下风 上流 下流
侧停留,等待对方救生艇43 如遇难船可放出救生艇或救生筏时,本船应驶往遇难船的 侧停留,等待对方救生艇船舶中部 干舷低 无吊杆起重设备 船舶首尾
有条件时,应尽可能多放一些救生索、单人座板、救生裤、绳索、吊货网络等物,以便吊起。 对于远离舷边的待救者,可用抛绳枪把带浮体的救生索抛给他们攀附,再将他们拉到舷边吊上船。 46 如有大批遇难人员漂在水中,救助船可以:
用浮力较大的缆绳在漂浮者上风处低速围绕其回转,让人员攀附 用浮力较大的缆绳在漂浮者下风处低速围绕其回转,让人员攀附 用浮力较大的缆绳在漂浮者上风处高速围绕其回转,让人员攀附 用浮力较大的缆绳在漂浮者下风处低速围绕其回转,让人员攀附 47 人员落水后“立即行动”适用于下列哪种情况? 驾驶台发现人落水 某人发现人员失踪后报告驾驶台 驾驶台发现人落水 某人发现人员失踪后报告驾驶台 目击者发现人落水后报告驾驶台一旦获悉人落水就立即采取行动 目击者发现人落水后报告驾驶台一旦获悉人落水就立即采取行动
48 人员落水后“延迟行动”适用于下列哪种情况?
3
49 目击者一旦发现人落水,应:
①拉响警报 ②抛救生圈 ③放救生艇 ④报告驾驶台 ①②③④ ①②③ ②④ ②③④
50 值班驾驶员一旦发现人落水,应立即采取的行动是:
①拉响警报 ②抛救生圈 ③放救生艇 ④停车并向落水者一舷操满舵 ①②③④ ②③ ①④ 300°
Williamson 旋回 Scharnow 旋回
②③④
51 在单旋回法中,向落水者一舷操满舵,当改向到 °时回舵. 160° 250°350° 单旋回 单旋回 双半旋回 52 救活落水者的成功率最高的方法是:
53 为救助刚刚落水者而采取紧急操船的最有效方法是:
双半旋回 Williamson 旋回 Scharnow 旋回
54 双半旋回法不适用于下列哪种情况? 看见落水者 人员失踪 立即行动 延迟行动
落水者在本船正横前 30°方向时55 双半旋回法第二次掉头的时刻是: 第一次掉头结束后 30 秒钟 落水者在本船正横后 30°方向时 落水者在本船正横方向时 56Williamson 旋回法的缺陷是: 不够准确 操船所需时间较长 不适用于夜间 340°
便于其他救助船难者发现 不适用于人员失踪
57 在 Scharnow 旋回法中,向任一舷操满舵,当改向到 °时操另一舷满舵. 250° 240° 350° 58 在运用扩展正方形搜寻时,尽可能在基点处投下一艘救生筏或其他漂浮标志,用以:
观测风流向 观测其漂移速度 便于遇难者发现 如图 7—14 所示,这是用于单船搜寻的一种模式。从基点开始,逐步扩展正方形的边长进行搜寻。如有可能。此后,它可用作整个搜寻过程的基点标志。 59 扇形搜寻适用于:
搜寻目标的可能存在区域较大时 多船联合行动 飞机协同船舶 船舶所有人 立即撤离 60 海空协同搜寻是一种由 船舶协同飞机 船长 大副 61 在紧急情况外,弃船决定应由 搜寻目标的可能存在区域较小时的搜寻的模式。
飞机指引搜寻方向 搜救中心指引搜寻方向 作出.
船舶所有人或船长
仍在电台值守 抓紧弃船准备工作
搜寻目标的存在区域无法确定时
62 在弃船警报信号发出后,电台负责人不应:
等到船长通知后撤离 63 弃船后,救生艇应迅速离开难船,在 米以外集合。
100 200 300 500
64在大风浪中施放救生艇时,大船应: 漂滞 滞航 慢速稳向行驶 抛拖锚 在大风浪中施放救生艇时,启动艇机的时机是:
艇落水前 艇落水后 艇落水的同时 解掉艇缆后
在大风浪中收救生艇时,如大船横摇,应在 位置迅速挂上吊艇钩. 横摇到极限 横摇到最大角度的一半 横摇到平衡 任意 65 根据拖缆长度的计算公式,在影响拖缆的长度的因素中不包括: 船速 拖船船长 被拖船船长 船舶吨位
甲船船长 100 米,海上拖带 120 米的乙船,由于乙船为海损船舶,故海上拖航速度较低,估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