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哮喘60例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哮喘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0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PEF、 FEV1、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哮喘,疗效确切,患者恢复时间快,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甲基强的松龙;哮喘;治疗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哮喘发病原因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可能与气道高反应性气、IgE调节和特应性反应相关的基因有关,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如吸入物、病原体、食物、药物等可能为哮喘的激发因素[2]。临床药物治疗以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等为主[3]。本研究对我院2005年3月至2010年收治的60例哮喘患者,采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者,男33例,女27例;年龄14~74岁,平均年龄30.3岁;病程1年~35年,平均7.5年。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制定额“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相关标准[4]。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排除严重心、肝、肾及其他全身性疾病患者,4周内出现呼吸道感染及因急性哮喘加重患者,既往有吸入激素、β受体激动剂、乳糖过敏史患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纳入研究前2周使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复方制剂治疗,50 μg/250 μg,准纳器吸入,2次/d,连续治疗1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开始剂量8~10 mg/(kg/d),病情缓解后减至40~80 mg/d,静脉滴注,治疗7 d后改用口服强的松片。连续治疗12周。观察最大呼气流量(PEF)、用力吸气肺活量(FVC)、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症状改善情况等。
1.4 疗效标准 参考彭国庆[5]的相关标准进行,略有改动。临床症状、体征完全缓解,PEF恢复正常为显效;哮喘症状、体征减轻,症状评分减少2分,PEF达预计值80%为有效;哮喘症状、体征未见减轻甚至加重,症状评分减少<2分,PEF达预计值80%以下为无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