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事业单位公共科目综合基础知识(管理岗)考试
188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辩证法所要回答的问题( )
A 世界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 C 世界状况是怎样的问题 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答案】答案:C
【解析】辩证法所要回答的问题是:世界的状况是怎样的问题。
2.世界要实现和谐发展,离不开非洲以及中非关系的和谐发展。在国际关系中,发展中国家历来是中国团结与合作的对象,因为()。 A. 发展中国家是国际社会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B. 团结发展中国家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C. 合作是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D.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主导地位 答案:ABC
【解析】 A、B、C从不同角度概括了中国团结发展中国家的原因;D观点错误,在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处于主导地位,本题运用排除法可以快速确定正确答案。
3.在民法中,平等原则的基本内容是当事人()。 A. 地位平等 B. 意思自由 C. 平等协商 D. 等价有偿 答案:AC
【解析】 意思自由是自愿原则的内容,等价有偿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两者都不属于平等原则的内容。
4.行政诉讼案件移送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A. 移送法院已受理此案 B. 案件不属于移送法院管辖 C. 接受移送的法院对该案有管辖权 D. 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答案:ABC
【解析】 本题考查移送管辖成立的条件。行政诉讼案件移送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移送的法院已经受理了该案;(2)移送法院发现对已经受理的案件没有管辖权;(3)接受移送的法院对该案有管辖权,即选项A、B、C符合以上内容。而选项D未涉及,故不选。
5.下列说法中,()是正确的。 A. 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
B. 剩余产品的出现是阶级产生的物质前提 C.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确立是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 D. 社会产品的极大丰富是阶级最终消灭的物质条件 答案:ABCD
【解析】 略误观点,不懂得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6.行政决策评估要采用()的综合意见。 A. 群众 B. 专家 C. 领导 D. 政策执行人员 答案:ABCD
【解析】 评估决策时应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故全选。
7.聘用合同按期限可分为()。
A. 3年(含)以下期限的合同为短期合同 B. 3年(不含)以上期限的合同为中期合同 C. 至工作人员退休的合同为长期合同 D. 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合同为项目合同 答案:ABCD 【解析】 略
8.下列句子充分体现“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含义的是()。 A.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之根 B.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 勤俭兴邦,奢侈亡国 D. 俭以养德,尚俭戒奢 答案:ACD
【解析】 B项未提到艰苦奋斗,故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ACD。
9.横断科学:是指从客观世界的诸多物质结构及其运动形式中,抽出客观世界的诸多物质结构及其运动形式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下列属于横断科学的是( )。 A.控制论 B.生物医工程学 C.计算机科学 D.航天科学
【答案】A。解析:横断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结构及其运动形式,只有A符合这一要素。
10.有关创立大会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发起人应当在发行股份的股款缴足后30日内主持召开创立大会
B. 发起人应当在创立大会召开15日前将会议日期通知各认股人或者予以公告 C. 创立大会应有代表股份总额1/2以上的认股人出席方可举行
D. 创立大会行使职权进行决议时,须经出席会议的认股人所持表决权的半数以上通过 答案:ABCD
【解析】 根据《公司法》第90、91条的规定,发行股份的股款缴足后,发起人应当自股款缴足之日起30日内主持召开公司创立大会。发起人应当在创立大会召开15日前将会议
日期通知各认股人或者予以公告。创立大会应有代表股份总数过半数的发起人、认股人出席,方可举行。创立大会行使职权作出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认股人所持表决权过半数通过。ABCD四项的表述均符合法律规定,因此为正确选项。
11.下列不属于人事争议调解的特有原则的是()。 A. 自愿原则 B. 合法、合情、合理原则
C. 尊重当事人申请仲裁和诉讼权利的原则 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答案:D
【解析】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属于人事争议调解的原则,但不是特有原则,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 A 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B世界是否运动和发展的问题 C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D 世界是否有统一性的问题 【答案】C
【解析】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于二者不同的回答便区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存在是第一性,即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认为思维是第一性的,即思维决定存在。我只想说:思维和存在并不完全等同于意识和物质,存在不仅包括物质,还包括部分精神的存在。思维也不仅仅指意识,它比意识广。
13.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14.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1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 认得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的关系问题 B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的关系问题 C社会发展有无规律性的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答案】D
【解析】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就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问题,也就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所讨论的问题。
16.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 A、 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
B、 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C、 物质世界运动的普遍规律 D、 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17.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事物的( ) A矛盾的斗争性决定 B矛盾的同一性决定 C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共同决定的 【答案】C
【解析】事物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的次要方面的存在和解决,所以矛盾的主要方面占决定性地位,决定事物的性质。
18.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C、 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科学文化的矛盾 D、 先进的生产关系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答案】B
【解析】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19.“鲶鱼效应”是一种传统的养鱼方法,通常情况下,打捞到船舱里的鱼时间一长容易萎靡不振,死亡率高,可是船舱中放人几条凶猛的鲶鱼,就把整个鱼群激活了,鲶鱼效应体现的哲理是( )
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C、 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D、 矛盾的斗争性会推动事物发展 【答案】D.
【解析】A仅注意鱼群因为运动而存在,而忽视鱼群运动是鲶鱼所致。鲶鱼是激活鱼群的外因,B错误。C不符合题意。
20.材料一:在某市一条不足400米长的步行街上,清洁工人清理出人们吐掉的口香糖约15公斤。某市公交公司无人售票公共汽车3年间收到的残币假钞竟高达50万元。一孕妇在参加公务员录用考试后上了专门接送考生的大客车,全车考生没有一个人给她让座。
材料二:在对某市市民社会公德现状的一次调查中,99%的受访者认为不应该随地吐痰,但真正吐到手纸扔到垃圾箱里的不足50%;雨季商店为顾客准备的文明伞,表示用完后及时归还的占受访者的81%,但下雨过后,商店真正回收的雨伞仅占发放的10%;人人皆知本市严重缺水,但公共用水的浪费却十分惊人。 (1)关于社会公德,以下表述正确的有()。
A. 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B. 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C. 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 D. 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 答案:ABCD
【解析】 社会公德的内容是对公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提出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在我国现代社会中,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为:(1)文明礼貌;(2)助人为乐;(3)爱护公物;(4)保护环境;(5)遵纪守法。社会公德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最起码、最简单的行为准则,是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是适应社会和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具有特殊且广泛的社会作用。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2)上述材料反映的现象说明()。 A. 部分公众缺乏基本的公德意识
B. 一些公众了解相应的公德规范,但在实践中却不作为 C. 对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和行为,没有形成人人谴责的舆论氛围 D. 现行的行政和法律措施,助长了公德缺失现象的滋生与蔓延 答案:ABC 【解析】 略
(3)材料反映了部分公众在社会公德方面“知”、“行”脱节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 公德规范在具体践行上存在困难 B. 为图一时方便或一己私利而违背公德 C. 社会公德往往被视为“小节”而受到忽略 D. 没有准确理解公德规范的内容 答案:BC 【解析】 略
(4)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社会公德问题,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以良好的社会公德严格要求自己,做大众的表率 B. 我国《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并未对国家公务员遵守社会公德问题作出规定 C.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公共场合代表党和政府的形象,应当做遵守社会公德的模范 D.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公德风貌,会对社会公众产生示范作用,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公德状况4.答案:ACD
【解析】 《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主要有八个方面的内容:政治坚定、忠于国家、勤政为民、依法行政、务实创新、清正廉洁、团结协作、品行端正。
21.孔祥瑞被誉为从生产实践中成长起来的“蓝领专家”。他在多年的工作中,先后主持技术革新130余项,为企业创造效益6200多万元。这说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