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动物营养与饲料》(临班0152)考试试卷(A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30分)
1、氨基酸互补;
指在饲料配合时,利用各种氨基酸含量与比例的不同,通过2种或2种以上蛋白质饲料的配合,相互取长补短,以弥补各自氨基酸组成和比例的缺陷,使饲料氨基酸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这是提高饲料蛋白质品质和利用率最经济有效的办法。 2、配合饲料;
根据动物品种、用途、生长阶段和生产水平对养分的需要量和不同动物的消化生理特点,把多种饲料原料和添加剂按规定的加工工艺配制成均匀一致、营养价值完全的饲料产品,又称全价配合饲料。 3、必需脂肪酸;
体内不能合成,或利用特定先体物能够合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4、能量饲料
指干物质中粗纤维<18%、粗蛋白含量<20%的饲料,包括:(1)谷物籽实类饲料;(2)谷物籽实类加工副产品;(3)富含淀粉及糖类的根、茎、瓜类饲料;(4)液态的糖蜜,乳清和油脂等。 5、寡糖;
含有2-10个单糖单元的多糖叫寡糖。某些寡糖如果寡糖、甘露寡糖和半乳寡糖等可以作为饲料添加剂,具有益生素的功效,称为化学益生素。 6、可消化氨基酸;
食入蛋白质经消化后吸收的氨基酸,可消化氨基酸是通过动物试验测定的。 7、青贮饲料;
指将不易直接贮存的饲料原料在密闭的青贮设施(窖、壕、塔、袋等)中,经直接或加入添加剂进行厌氧发酵制得的饲料。青贮饲料在饲料分类系统中属于第三大类,也是古老的饲料制作方法 8、NPN饲料
是指供饲料用的尿素、双缩脲、氨、铵盐及其他合成的简单含氮化合物的总称。它们都是简单的含氮化合物,不提供能量,而只是供给瘤胃微生物合成蛋白质所需的氮源,从而起到补充蛋白质营养的作用。NPN饲料中最常用的尿素(urea) 9、预混合饲料
指由一种或多种的添加剂原料(或单体)与载体或稀释剂搅拌均匀的混合物,又称添加剂预混料或预混料。目的是有利于微量的原料均匀分散于大量的配合饲料中,预混合饲料不能直接饲喂动物。 10、理想蛋白质
1
饲料氨基酸的组成与比例与动物所需要的氨基酸组成能够与比例恰好一致,此时,该蛋白质的质量最好,生物学价值最高,利用率为100% 二、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用凯氏定氮法测得某饲料的含氮量为2.5%,该饲料的CP含量是 15.625 %。(2)
计算公式:2.5%*6.25(3)
2、某实验室在一个试验中测得某种饲料原料的总能为18兆焦,用猪做代谢试验时粪能为3.6兆焦,尿能为0.5兆焦,则猪对该种饲料原料的消化能为14.4兆焦,代谢能为 13.9兆焦 (2)。
计算公式:表观消化能=总能-粪能 表观代谢能=总能-粪能-尿能(3) 三、简答题(每小题 8 分,共 48 分)
1、什么是必需氨基酸?禽的必需氨基酸有哪些?
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速度不能满足动物需要,必须由饲料提供的氨基酸。(3)家禽的必需氨基酸有12种:精氨酸、甘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撷氨酸。 (5)
2、什么是化学消化,家禽和家畜主要消化器官分泌的消化酶有哪些?
动物对饲料的化学消化主要是酶的消化,是高等动物主要的消化方式,不同动物酶消化的特点不同。(3)家畜和家禽分泌消化酶的重要器官有:口腔(淀粉酶,作用不大)、胃(胃蛋白酶、HCl)、胰腺(胰蛋白酶、胰淀粉酶等、胰脂肪酶等)、小肠(小肠酶)。(5)
3、国际上和中国都将饲料分为8大类,是哪8大类?是根据什么标准划分的? 国际饲料分类是以各种饲料干物质(dry matter)中的主要营养特性为基础,将饲料分为8大类。(2)干草和粗饲料;青绿饲料;青贮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非营养性添加剂饲料。 (6)
4、常用的酶制剂有哪些种类?各有什么用途?
补充动物内源酶分泌不足的饲用酶制剂,包括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乳糖酶(1);消化饲料纤维的酶制剂: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1);分解植物抗营养因子的酶制剂:植酸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α-半乳糖苷酶(2)
植酸酶将植物与植酸结合的磷水解出来,变成动物可利用的磷;同时也将植物中与植酸结合的大分子蛋白质、矿物质等解离出来,因此,饲料中使用植酸酶也同时提高了蛋白质和矿物质的利用率;可以减少饲料中无机磷的用量;(2)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等可以分解粗纤维类物质;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等可以分解非淀粉多糖。(2)
5、常用的合成氨基酸有哪几种?氨基酸的构型与利用率有什么关系?
常用的合成氨基酸主要包括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和苏氨酸等(4);氨基酸有L型和D型两种构型,L型氨基酸生物学效价比D型高,且大多数D型氨基酸不能被动物利用或利用率很低,天然饲料仅含L型氨基酸,化学合成的氨基酸多为D、L型混合物(4)。
6、棉粕中含有哪些抗营养因子?其中最主要的是什么?
2
棉籽饼粕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主要有:棉酚;环丙烯脂肪酸;单宁;植酸等(5);其中最主要的是棉酚(3)。 四、论述题(共 12分)
豆粕是大豆提取油的副产品,是我国主要的蛋白质饲料资源,但其中含有抗营养因子,这些抗营养因子有哪些?对畜禽的主要危害是什么?怎样消除这些抗营养因子?
大豆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大豆凝集素、大豆抗原、胀气因子(大豆寡糖)、抗维生素因子、脲酶等(5);
主要影响饲料中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消化吸收和利用(3); 衡量指标有脲酶活性、蛋白质溶解度等(2) 加热、发酵等方法消除抗营养因子。(2)
河南农业大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临班0152)考试试卷(B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1、饲料风干重
饲料经自然风干或再60-70℃烘干,失去初水,剩余物叫风干物,这种饲料叫风干(半干)饲料,这种状态叫风干基础,风干基础的饲料样品重量称为饲料风干重. 2、浓缩饲料
又称蛋白质平衡饲料,是指以蛋白质饲料为主,加上一定比例的矿物质饲料和预混合饲料配制而成的混合饲料,一般含蛋白质30~50%,配以能量饲料后而成为全价配合饲料,特别适合我国广大农村。
3、饲养标准
是根据大量饲养试验结果和动物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对各种特定动物需要的营养物质的定额作出的规定,具有广泛的应用意义,世界各国可相互借鉴 4、美拉德反应
热处理不当,使肽链上的游离氨基与糖发生化学反应,造成氨基酸变性,不能被消化吸收,称之为美拉德Meilad反应 5、综合法
是测定动物营养需要的最常用的方法,是从整体来考虑动物的营养需要量。包括饲养试验法、平衡试验法、比较屠宰试验法等。 6、总磷
饲粮中总的含磷量,包括不能被单胃动物有效利用的植酸磷和无机磷等有效磷 7、必需脂肪酸
体内不能合成,或利用特定先体物能够合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8、二次发酵
青贮饲料的二次发酵是指经过乳酸发酵的青贮饲料,由于开窖或密封不严致使空
3
气进入,引起好氧微生物活动,使青贮饲料温度上升、品质破坏的现象。引起二次发酵的微生物主要为霉菌和酵母菌。 9、可利用氨基酸
是指食入蛋白质中能够被动物消化吸收并可用于蛋白质合成的氨基酸。 10、NSP
非淀粉多糖,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阿拉伯木聚糖、β-葡聚糖、甘露聚糖等抗性淀粉组成。
二、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
1、测得某饲料风干基础的粗灰分含量为8.2%,将该饲料烘干至恒重的水分含量为10%,则该饲料以干物质(DM)为基础的有机物质含量为 90.9 %。(2)
计算公式:
干物质(DM)为基础的有机物质含量=(1-8.2%-10%)/(1-10%)(3) 2、用凯氏定氮法测得某饲料的含氮量为2.5%,该饲料的样品的重量为1.25g,该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为 15.625%。(2)
计算公式:
饲料的CP含量=2.5%*6.25(3)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 48分)
1、什么是必需氨基酸?猪的必需氨基酸有哪些?
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速度不能满足动物需要,必须由饲料提供的氨基酸(3)。猪的必需氨基酸有10种:精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 (5)
2、主要作用分类法将饲料添加剂分为哪两大类?每一类都包括哪几种? 根据动物营养学原理,一般将饲料添加剂分为营养性和非营养性两大类。(2) 前者包括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性的微量成分;后者包括防霉剂、抗氧化剂、抑菌生长促进剂、保健剂、粘结剂、分散剂、着色剂、增味剂、益生素、酶制剂、促生长剂、酸制剂与中草药及植物提取物添加剂等。(6)
3、饲料中营养物质有哪些基本功能?
作为动物体的结构物质(2) 作为动物生存和生产的能量来源(2) 作为动物机体正常机能活动的调节物质(2) 形成各种各样的离体产品(2)
4、谷物籽实类饲料有哪些?其营养特点是什么?
谷实类饲料是指禾本科作物的籽实,包括玉米、小麦、大麦、高粱、水稻等。(2)谷实类饲料富含无氮浸出物,一般都在70%以上;粗纤维含量少,多在5%以内;粗蛋白含量一般不及10%,但也有一些谷实如大麦,小麦等可达12%;谷实蛋白质的品质较差,乃因其中的赖、蛋、色氨酸等含量较少;其所含灰分中,钙少磷多,但磷多以植酸盐形式存在,对单胃动物的有效性差;谷实中维生素E、B1较丰富,但维生素C、D贫乏;谷实的适口性好;谷实的消化率高,因而有效能值也高。(6)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