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单元 世界地理
单元综合提升
区域特征分析类题目答题规范
区域特征分析类题目多以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某区域的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特征、农业特征等,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其次要明确每一种特征的答题要点,最后用准确、规范的语言表达出来。
典题示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摩洛哥是非洲经济落后,发展缓慢的国家。下图是摩洛哥位置、地形、城市分布图。
材料二 摩洛哥的阿拉伯人身材一般都很高大,男子经常穿一种袍服,头上包着一条厚
1
厚的头巾。袍服很宽大,既可当作大衣、外套,又可当毯子和睡衣。头巾天气炎热时可防暴晒,天气寒凉时可以御寒,起风时又可防止风沙的吹袭。女子一般穿直垂脚踝的白色裙袍,整个身体,连同脸部被层层包起,只露两只眼睛。
(1)据图描述摩洛哥主要地形及分布特点。
(2)据图归纳摩洛哥城市集中分布特点并解释其自然原因。
(3)据材料一,分析丹吉尔免税工业园区布局的有利社会经济区位条件。 (4)根据材料二,从摩洛哥阿拉伯人的民俗服装,说出当地气候显著特点。 [思维流程] (1)材料一→
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相对位置等方面分析从图中等高线的数值、
疏密、分布等方面分析
从图中分析从地形、气候方面
→
城市分布分析原因袍服、头巾、
→光照强、温差大,风沙多
白色裙袍
(2)材料一→
(3)材料一→
(4)材料二→
答案:(1)多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山地主要分布在北部、中部;高原分布在东部、南部。 (2)特点:主要(集中)分布在北部、西部(西北部)沿海地区。
原因:北部、西部为地中海气候,温和宜人;地形绝大多数在200米以下,地形平坦。 (3)位于直布罗陀海峡附近,海运便利;劳动力廉价,地价低廉,生产成本低;距离欧洲近,毗邻市场;政策支持。
(4)光照强;温差大;风沙大。 技法点拨
角度 以区域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及成因:
答题术语 1.自然地理特征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2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位于××带(或××纬度)、××半球 ××大陆××岸、××大洋××岸(或××大陆××部、××海洋的××部),隔××海峡与××相望 全年高温,年较差较小;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温和),气温年较差大 年降水量丰富(稀少),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变化大),降水年际变化大(小) 以高原(或盆地、山地、丘陵、平原)为主 ××高,××低,地势起伏较大,从××方向向××方向降低(升高或倾斜) 年降水量大(小),季节变化大(小),年际变化大(小),汛期长(短),冬季会出现断流,含沙量小(大),结冰期长(短或无结冰期) 流程长短,流向,河道特征(河谷宽窄、河床的深浅、河流弯曲系数),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关系),流域面积(水系排列形式)等 上游地区一般不适于航运,水能资源丰富;中下游地区一般水能资源不丰富,内河航运发达 气候特征 气温 降水 地形特征 地形类型 地形特征 河流特征 水文特征 地形特征 开发利用 2.人文地理特征 思考方向 经济 特征 居民 城市 交通 满分术语 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国民经济结构以××为主,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发达(落后),科技水平高(低) ××人种,人口分布在××,主要是××族,居民信奉××教 城市化水平高(低),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 以××运输为主,交通枢纽是××,交通运输网密度大(小),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是经济(××)因素 素养提升
(2017·宁夏育才中学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泥砾是由冰川直接堆积的黏土、砾石和砂呈无层状分选的混合体。经过地质、气象的变动,碰撞、摩擦、翻滚、沉寂,最终在冰川、石英和云母岩之下,形成了细如雾、柔似棉的被现代人叫作冰川泥的自然物质。这种泥后来被加拿大人用来制成能美容护肤的冰川
3
泥。下图示意加拿大冰川泥的分布。
(1)指出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
(2)分析加拿大西北部冰川分布广泛的原因。
(3)说明加拿大西部成为美容护肤的冰川泥产地的有利条件。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该区域的地势东高西低,西部为狭长的沿海平原,东部为高原和山地,地形崎岖,多河谷发育。第(2)题,冰川分布广泛说明该地区气温低,且水汽充足,降水量较大。读图可知加拿大西部地区多高山,盛行西风从太平洋携带的水汽受山地阻挡,多地形雨;纬度高,地势高,气温低,降水(降雪)在低温作用下演化为冰川,因此冰川分布广。第(3)题,加拿大西部冰川广袤,冰川泥埋藏深;自然环境恶劣,人类活动少,河流的搬运使冰川泥纯净、细腻;且在入海口遇地热温泉,富含矿物质。所以加拿大西部成为美容护肤的冰川泥产地。
答案:(1)地形崎岖,多河谷发育;地势东高西低,西部为狭长的沿海平原,东部为高原和山地。
(2)加拿大西部地区多高山,盛行西风从太平洋携带的水汽受山地阻挡,多地形雨;纬度高,地势高,气温低,降水(降雪)在低温作用下演化为冰川,因此冰川分布广。
(3)冰川广袤,冰川泥埋藏深;自然环境恶劣,人类活动少,无污染;河流的搬运使冰川泥纯净、细腻;在入海口遇地热温泉,富含矿物质。
一、选择题.下列属于相对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是.绿洲荒漠交界带.地质灾害易发区解析:选D 相对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常见的有海岛生态系统、干旱区生态系统和高寒带生态系统等。.下列属于非洲的荒漠化问题特别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气候干旱.过度放牧解析:选A 非洲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荒漠化问题特别严重;乱垦滥伐、过度放牧和破坏植被为人为原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河北怀来沙漠离北京天安门已不足70 km。我国形成的沙漠化土地有85%是滥垦、滥牧和滥伐森林的结果;10%是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建设破坏林草造成的;5%是沙丘入侵农田和草场所致。据此完成~题。.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这些沙漠化土地的形成( .主要是人类对土地进行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是人类发展工农业所致.主要是由于降水减少,蒸发加剧.是由于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土地推进解析:3.C 4.A第题,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和具有旱害的半湿润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第题,由材料可知,我国形成的沙漠化土地有85%是滥垦、滥牧和滥伐森林的结果。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茶园面积600亩,每年四月、七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约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可谓一举两得。据此完成~题。.长江中上游植被破坏后,给下游地区带来的危害是( .泥沙淤积河、湖,洪水排泄不畅,致使洪涝灾害频繁.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气候恶化,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根据长江流域地理特征可以推知,三次锄草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四月、七月.七月.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 .缺乏分解者.缺少枯枝落叶.土壤中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解析:5.A 6.C7.D第题,长江中上游植被破坏后,导致水土流失加重,河流含沙量增大,因而造成下游淤积严重,洪水排泄不畅,致使洪涝灾害频繁。第题,长江流域降水夏季最为集中,在暴雨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四月、七月、十一月相比,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七月。第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造成的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二、综合题.水土流失严重区.高寒带生态系统.乱垦滥伐.破坏植被.四月.十一月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