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中国海盐博物馆设计说明书
一. 总则
1.1工程设计依据:
甲方提供的建筑设计图纸及设备图纸。 甲方提供的功能需求及任务书。 1.2主要涉及规范依据(但不限于): 《展览建筑设计规范》JGJ218-2010.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2015.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年修订版).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0352-2005. 1.3工程概括:
工程名称:海盐博物馆展陈方案提升工程。 工程地点:中国江苏省盐城市开放大道1号。 1.4设计范围及内容:
设计范围:一层、二层展厅及序厅等公共区域。
设计内容:本次设计涉及室内装修工程和部分电气,消防等专业。
二. 方案总体构思 2.1概念策划:
从宏观角度对展示项目的总体规划,策划的分析对象不仅仅在于陈列设
计本身,而是结合博物馆的工程预算,发展规划,教育以及目标观众等现状进行的分析,并对展览的主题,内容和形式做出明确定位。 2.2关键要素:
展示内容是否支撑主题,内容形式是否能吸引观众,展示内容形式能否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2.3形式策划:
展示厅共有六个,每个展示厅的展示内容和形式不尽相同,以高科技多
媒体展示与传统实物结合呈现,给观众一种全新的视觉和身心体验。可以有
区别与传统的展览馆,不止在视觉上能够体验和学习还能更好的与场馆随时的互动起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让观众身临其境,再运用讲解,多媒体等方法进行阐释,不仅仅局限于人与物的交流。 2.4设计理念:
浓郁鲜明的海盐文化和盐城地方特色是中国海盐博物馆陈设计的根本。设计在注重文物保护至上,安全合理高效科学的展示文物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陈列空间的视觉感染力,注重陈列空间中人与物的互动交流。通过创新的主题设计,现代的科技手段,增强趣味性和互动性。
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融入传统文化及地域的符号,更具象征性的表达特定的文化情结,是我们在中国海盐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理念。
三. 总平面设计说明
本次设计区域总平面面积一二层展馆包括公共区域共约八千七百平米,设置一个出入口,一个序厅,一个中厅,一二两层6个展厅。整个整体布局是按照让参观游客不走回头路这种形式布局的。参观者可以顺利的从第一个展厅参观到第二个展厅一直延续参观下去,做到自然流畅,不重复参观。
四. 各展厅设计说明 4.1序厅:
在序厅设计中,我们在海盐文化和盐城历史中寻找设计的概念元素,对海盐文化作高度的概括和喻示,使之具有精神及情感的传递作用。为整个展馆定下基调。我们根据博物馆整体陈列特征,有意识地将序厅定位成一个“概念空间”,对海盐文化整体作高度的概括和喻示,使之具有一种精神及情感的传递作用。正前方的一组象征海盐文化精神特征的盐柱,四壁上以海盐文化主题艺术符号隐隐浮现,烘托一种深厚、神秘的氛围,隐含透出历史的时间与空间上的距离,引导视觉向里伸延,大象无形,点到即止,眼前的仿佛是一个久远而神秘的历史空间。 4.2海盐结晶:
在第一展厅设置了海洋与盐、海盐生产工艺等五个主要展区。 在海洋与盐展区,墙面使用投影的海洋影像作为背景,每组展柜均设有智能感应设备,当参观者激活智能系统,背景会相应显示出展品的多维度信息。
海盐生产工艺展区,盐田场景置于展厅中央,这种观览方式,更加生动且富有亲和力,形成了展区的视觉中心,时空的距离在此变得富有意味,久远的历史印记恍若浮现在观者的眼前。通过智能系统,盐田明暗光效及数字信息将与观众达成跟随互动的效果。
实物藏品区主要展示海盐生产组织及管理,通过藏品配合数字信息查寻,从而让参观者更全面直观的了解藏品的深度信息。
在盐民、盐工展区,半球型结构投影造型提供了最佳的沉浸式体验,内容围绕主题展开,一条悬浮式通道贯穿其间,将游客带入历史穿越之中。 4.3万里盐运:
第二展厅以暗调空间为主,采用氛围沉浸式场景,既体现了海盐的社会属性特点又使展厅在节奏上起到衔接、连贯的作用,丰富了空间的变化。设置了盐价与销售、盐商等四个主要展区。
在盐价与销售展区,展柜内陈列实物展品,同时嵌入透明显示屏,屏幕后方海盐销售区域版图的盐雕造型,通过这种方式,参观者将会体验到虚实结合的全息影像效果,借助感应设备,参观者可以通过触控查看相应的数据信息。
基于盐商在海盐历史中的地位,在该展区设置了大型互动展台。以盐结晶为造型的发光装置由墙面投影屏幕一直延伸至展区中心的互动台上方,形成一个兼具科技感、神秘感的主题化展示空间,参观者可以通过触控查看盐商的种类、财富和贡献等内容,而投影屏幕的影像也将跟随播变换播放内容。 4.4千年盐法:
在第三展厅,我们根据内容与文物的基本特征,采用以展板及展柜为主,局部结合互动体验的展示手段,以丰富陈列空间上的节奏变化及突破展陈内容较为单一的限制。设置盐税、盐法等四个主要展区。
相关推荐: